多视角解读教材 多策略实施教学

时间:2022-07-25 03:47:08

多视角解读教材 多策略实施教学

学会解读文本以确立明晰、恰切的教学目标,是语文教师应首先练好的基本功。每教一篇课文之前,我们都应思考这样几个问题:作者写了什么?编者选文的意图是什么?教师教什么?怎么教?学生学什么?怎么学?这就要求我们学会站在不同角度认真解读文本。

面对一篇文章,教师首先是一个读者。通过细细的咀嚼去感受、理解文辞表现的内容思想,去体会、领悟字里行间作者想要表达的情感意旨。北师大版语文教材三年级上册第10单元的经典课文《海底世界》,是一篇介绍海底的科普知识性文章,作者通过生动形象的语言,描绘了“景色奇异、物产丰富”的海底世界。整篇文章以流畅自然的语言为基调,没有华丽的词藻,不见雕琢的痕迹,但是给人亲切热情的感觉。读者透过作者的描绘,可以获得对奇妙的海底世界的一定了解,感受到作者对自然、对生命的热爱。

面对一篇课文,教师还要成为编者。这样一篇历久弥新的文章,把它选入我们的教材,必有它的意义和作用。《海底世界》选入“奇妙的海底世界”这一主题单元,意在向学生展示海底世界的迷人风景,使学生了解有关海洋的知识,激发学生探索大海奥秘的欲望。

面对一篇“教本”,最根本的还在于我们是一名教者。看到这样一篇文章,如何通过教师的引领让学生领悟其中的思想内涵与表达特色呢?课文篇幅较长,内容较多,但中心明确、特色鲜明。针对本教材的特点,宜从情境教学入手,先从形式到内容,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再从内容到形式,使学生学会如何用语言表达自己的思想;最终获得知识、情感和能力三丰收。具体的教学设计可采用以下教学方法:

情境教学法 情境教学法能充分地激发儿童发展的动因——情感参与学习,展开和推进教与学的双边活动,使教学收到最优化的效果。笔者在教学中设计了以下情境教学环节:以视频导入课文,教师又以带有启发性的问题,诱发学生学习课文,探索奥秘的兴趣。动画、声音的及时展示,再现了课文的情景,变具体为生动,变抽象为具体,让学生感到自己仿佛置身于海底世界,对大自然的喜爱得到了进一步的升华。

朗读品析法 语文课应注重以读为主。采用朗读品析法可让学生在读中感知课文内容,在读中在现情景形象,在读中感悟文本内涵,在读中理解,读中感悟,从而更好地理解课文内容,感受海底世界的景色奇异、物产丰富,感受大自然的神奇。

直观形象法 这篇文章所讲的动物、植物都是活生生的东西,可以借助多媒体课件出示动、植物的图片和声音,为学生展现真实的海底世界,让他们眼见为实,切实感受到海底世界的景色奇异,物产丰富。

读写结合法 这篇课文采用了“总—分—总”的结构,其中第三、四自然段又是围绕中心句来写具体的。在教学时要让学生对这种写法有更清晰的认识,进而择时在后面设计了一个小练笔:围绕中心句写一段话。这样“就文取材”的说写训练,提高了阅读教学中写的密度和语言文字训练的强度,同时充分发挥了文本的作用,使阅读教学也同时成为一种有效的作文教学途径。

面对一篇“学本”,教师还要变成学生。站在孩子角度去审视,去理解文章,在课堂上做到有备无患。海底世界对于学生来说是个神秘的领域,既好奇又向往。课文中所描写的漆黑的深海星光闪烁,动物们在窃窃私语,各种动物的生活习性等,学生都不清楚。因此,学生理解课文的难度就很大。如果我们只是“照本宣科”,那么中低年级的孩子学起来就会觉得枯燥乏味。运用现代多媒体计算机技术,从互联网上找到、截取并制成了具有生动、直观的视频,播放海底里奇形怪状、色彩鲜艳、瑰丽无比的珊瑚和那些见也没见过甚至是听也没听说过的形态各异的鱼儿,学生一定会不由自主地发出惊叹。

中华几千年的语言文化博大精深,遣词造句,谋篇布局,人文思想都蕴含其中。只有深入文本,从多角度去解读文本,才能了解文本的意蕴,从而提高语文教学效果;才能在课堂中收放自如,游刃有余。

(作者单位:成都市人北实验小学,成都 610081)

上一篇:教育成“人”期求教育自由 下一篇:优秀,就是向前多走一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