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化环境下新教学模式探索与思考

时间:2022-07-25 02:03:51

信息化环境下新教学模式探索与思考

摘要 在现代技术环境下,翻转课堂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传统的教育理念、教育流程、教学方法,在一定的程度上有利于师生共同成长,是对传统教学方式的有益补充。把翻转课堂作为促进高校课堂的一种教学手段,并与其它教学方式结合,将有利于提升教学质量。

关键词 翻转课堂;教学方式;有益探索

随着互联网的普及和计算机技术在教育领域的应用,翻转课堂作为一种新的教学方式,成为国内外教育信息化的高频率新词汇,在教育领域得到了广泛的实践和推广。作为中小学教师,如何正确认识翻转课堂?如何把握翻转课堂在教学中的应用?本文作者认为中小学教师一方面要了解和顺应信息化环境下教育教学的新趋势新发展,不要成为创新教育的局外人或盲目人,另一方面应结合新教材新大纲和教改要求,在继承传统特色教学方式基础上,大胆尝试和探索诸如翻转课堂、微课、慕课等新教学模式新教学方式,为课堂教学、为学生发展注入一些新鲜的手段和气息。

一、什么是翻转课堂

翻转课堂,又称为反转课堂、颠倒课堂,译自英文“Flipped Classroom”或“Inverted Classroom”,其理念来源于美国科罗拉多州“林地公园”高中(Woodland Park High School)的两位化学老师给缺席上课学生补课的做法,起初他们把自己的课堂教学课件录制下来制作成PowerPoint演示软件,通过互联网让因病无法参加课堂学习的学生在家观看,提供自学辅导。现在翻转课堂的定义比较多,比较通俗的涵义是教师创建一片简短教学视频,通过互联网先让学生在家中或课外观看视频,听教师讲解并自主学习,再回到课堂上参与互动活动(释疑、解惑、探究等)并完成练习的一种教学形态,由此可以看到翻转课堂有以下几个主要特点:(1)教学手段的先进化。翻转课堂在教学过程中通过互联网把课堂教学转化在课外甚至是校外,这是教学手段的变革,也是教育理念的转变。(2)先学后教的预习化。翻转课堂与以往的先学后教相似,与校讯通有异曲同工之处,预习内容的形象化、具体化,更有利于学生自主学习。(3)学生学习的探究化。翻转课堂的教学流程是先学后教――小组合作――课堂探究――知识内化,学生成为学习任务的研究者、执行者和探索者,并获得解决问题的方法和途径。四、教师角色的导师化。翻转课堂教学模式下的教师是学生学习的规划师、教练、导师,而不是灌输者、保育员、主体,体现了以人为本的教育观,以学为本的教学观,以生为本的学生观。

二、翻转课堂“翻转”了什么

与传统课堂教学相比较,翻转课堂一定程度上颠覆了“教师教教材(知识)、学生听课堂、课外做作业”的模式,实现了学习知识在课外,内化知识在课堂的“翻转”,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翻转”了传统的教育理念

犹如百米赛跑,跑道上的主角永远是运动员,教练只是“教”,永远无法替代运动员去比赛。同样,学生是始终是学习的主体、主人,教师的作用就是引导学生对知识的理解、掌握、内化和运用。翻转课堂打破了传统课堂中以教师、教材、课堂为中心的理念,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可以自主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时间、学习地点、学习方式和学习节奏,不完全被限定在固定的课堂、作业和范围。表面上看它是课堂教学时空的翻转,教学内容的翻转,教学形式的翻转、师生主体地位的翻转,实际蕴含着学生是“教学的中心”和“学习的主体”的教育理念,是对课堂教学本原的一种回归和追求,体现了因材施教和学习个性化特点。

2.“翻转”了传统的教学观念

在传统的教学中,教师一直都是师生关系的主动者、教学内容的设计者、知识的占有者,学生则处在从属地位,没有太多的发言权,是知识的被动接收者,常常限定在老师的思维框架和课堂设计中,随着教师的节奏听讲、思考、记笔记、做作业,学生也很少在课堂上发言、讨论、甚至争论,学习缺乏自主性和主动性,师生之间也难以在教学上建立民主、平等的关系,教师填鸭式灌输式的教学结果往往是“老师的辛苦换来的是学生的痛苦”。而在翻转课堂模式中,学生是课堂的主角,教师的教学不仅是一种知识传授,更多的是对学生学习的促进。教师通过教学来引导学生掌握知识、内化运用、育人成才,所有翻转课堂实际上是“翻转”了教书育人的主次观念、师生平等的民主关系和教学相长的教学要求。

3.“翻转”了传统的教学流程

在传统课堂中,教学基本上遵循教师针对教材内容或知识,在课堂上借助黑板、粉笔(或多媒体、课件等)进行讲解,进而引导、启发学生进行识记、理解,而更深层次更高要求更为关键的――学生对知识的应用、分析、评价、创造部分,基本上是通过教师布置课外作业练习或提问考试来实现完成。从知识掌握和升华的角度看,这种“简单劳动在课堂,复杂劳动在课外”的教学流程明显违背了学习递进的逻辑,翻转课堂恰恰“翻转”了这种教学流程,实现了知识传授和知识内化的颠倒,表现在学生课前利用网络课件(视频)自主学习,接受对知识的传授,识记、理解,教师在课堂中因材施教,或讨论、或启发、或活动,帮助学生掌握和运用在课前学到的新知识与技能,促进学生对知识的内化,进而因人而异去应用、分析、评价、创造(如图一)。

4.“翻转”了传统的教学方法

常见的传统教学方法有讲授法、谈论法、演示法、练习法、读书指导法、课堂讨论法、实验法、启发法、实习法、探究法等,这些教法的实施主体大都是教师,主要途径大都是讲授,主要场所是课堂(实验室、教学基地),对象是面向全体学生,知识传递呈现放射形的喇叭状,而在翻转课堂中,课堂教学的主要内容以学生预习自学后的交流讨论、合作探究,教师现场的指点解疑、启发归纳和指导作业为主,实施主体是学生,主要途径是讲授与交流相结合,主要场所是课堂与课外、线上与线下相结合,对象是面向全体与个别化指导相结合,知识传递呈现收缩形的反喇叭状。在这过程中,教师在对学科课程标准和教学内容科学精准把握的基础上,根据学生的认知、基础和学风,必须对教学内容作二次处理,确保视频呈现的教学内容的准确性、针对性和简洁性,同时要借助信息技术的手段,了解每一位学生的学习状况,制订组织课堂交流讨论、解决实际问题、开展因材施教的教案,让课堂成为师生互动交流、共同成长的场所(如图二)。

三、我们的教学是否需要翻转课堂

从教育的历史来看,教育教学方式的变革都是随着人类科学技术的进步和应用而不断演变的,纸张和印刷术的发明改变了口口相传的教育方式,互联网和现代教育技术的环境也将极大改变人们的学习行为、教育方式和知识占有,从这个意义上看,翻转课堂的出现,是科技时代造就的产物,是顺应潮流俱进的产物,它还将深度对接移动互联网衍生诸如手机APP、微信平台等个性化的教育方式,但是,包括翻转课堂在内的一切教学方式,不是包治百病的灵丹妙药,都有长短利弊和适合大小的问题,对此,作为教师,要有一个清醒的认识和思想 准备。

1.实施翻转课堂必须具备的基础条件

翻转课堂是随着互联网的普及和计算机技术在教育领域的应用而出现的新教学方式,虽然有U盘(移动硬盘)、免费云盘(网盘、网站)、微信、QQ,但实施翻转课堂还是必须具备一些基础条件的,包括计算机(或智能手机)、互联网带宽、视频服务器、学习平台、师生信息素养等,没有具备这些设备、条件,教师制作微课视频、学生观看教学视频、教师指导学生在线学习、答疑和学习信息反馈都是难以实现的。目前,一些学校、家庭、师生暂时没有这些条件,亦或一些家长对孩子利用计算机或智能手机上网持警惕态度,不让孩子独自上网,贸然采用“家校翻”“校内翻”“课内翻”等都是空中楼阁、缘木 求鱼。

著名教育专家叶澜教授提醒我们:“在一个充斥技术资源和诱惑的时代,我们十分需要在技术工具面前的清醒。”基于我们现有的教育发展阶段和背景,目前粉笔黑板仍然是我国课堂教学工具的主流,如果完全抛弃传统的粉笔与黑板,在优秀教学视频尚未足够多和学生学习自律性、意志力尚未充分形成的情况下,实施翻转课堂总体上还是不完全具备推广普及的条件,至少在中小学开展的难度会大些。另外,客观上如同传统课堂讲授,教学视频也不可能适合每一位学生,线上预习自学在没有教师在场的情境下效果往往也难以保证的,课堂上没有师生智慧碰撞和教师的独特而绝妙“导”,课堂精彩同样难以出现。

2.实施翻转课堂可以一定程度实现师生共同成长

无论是线上(课外)还是线下(课堂),翻转课堂作为一种教学手段都是以学生为中心,强调学生个性化学习,它能够促进学生自主学习、掌握学习法,逐步养成独立学习、独立思考、分享观点、合作进步的良好习惯和求学素养;它能增加学生和教师之间的互动交流,而良好的师生关系恰恰是学生学习效果重要因素。如果教师每天与每个学生进行互动交流并鼓励每个学生取得的进步,学生对教师本人及其讲授的课程、课堂会像对待好友那样充满兴趣和期待,教师无形的品质和素养也会让学生感到学习的重要性和社会存在感,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实施翻转课堂,教师更多的责任是去理解学生的问题和引导学生去运用知识,其中教师将面临两个具体挑战:一是学习活动的设计,包括视频内容的选择及其表现形式;二是对学生个性化指导需求的满足,包括线上互动交流、引导启发和在课堂上的活动选择、归纳评价。教师备课写教案由文字表述变成了课程开发并由字、音、图等组成的视频呈现,教师的满堂灌讲授变成了组织交流、研讨,课后批改作业变成了在线指导答疑,在这实施过程中,教师的教学能力得到了提高,教学方式得到了改进,教学理念得到了升华,翻转课堂让教师更加优秀,实现了教学相长、师生共同成长(如图三)。

3.翻转课堂中教师的作用依然无法替代

美国翻转课堂创始人乔纳森・贝格曼和亚伦・萨姆斯说,翻转课堂不是以视频取代教师;不是在线课程;不是学生无序学习;教师是学生身边的“教练”,不是讲台上的“圣人”。越是以生为本、以生定教、因材施教,让课堂真正回归,建立以学生为中心的活动集合体,教师的作用越显得重要和无法替代。高素质的教师和独到的教学方式方法仍然是翻转课堂教学效果的关键。首先,作为一种技术手段,视频优劣由教师的水平决定,视频也无法代替教师,在线课程只是翻转课堂的一部分,分散的学生依然需要专业教师的指导。其次,虽然教师从知识占有者的身份和支配课堂满堂灌讲授的角色发生了变化,但翻转课堂活动形式的选择、组织,以及面对面的互动学习、测试评价、整理总结、启发升华等都有赖于教师专业知识的深度和广度,有赖于教师积累的教学经验和素养。第三,教师的职责是“传道、授业、解惑”,翻转课堂在“智商”层面对学生更主动、更自主、更形象、更开放地学习具有一定的优势,能较好地实现教师在“授业、解惑”方面的职责,但对于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尚未形成的莘莘学子来说,教师道德情操、视野境界、文化底蕴、思想品质、专业素养等无形的特质,需要通过教师的举手投足、交流相处和言传身教来“传道”,常言说的“教书育人”,这些“情商”层面的“道”,对学生的人生启迪和未来发展更为关键更有意义。

4.翻转课堂是对教学方式的一种有益探索和补充

笔者也认为,翻转课堂是新技术背景下出现的一种新的教学方式,“翻转课堂”不是“课堂”,它不是对传统讲授式课堂教学的一种颠覆,而是对讲授式课堂教学的一种有益补充和发展。检验教学方式方法是否得法的重要标准是课堂教学效率和学生学习效果,不管教师采用讲授等教学方式,还是实施翻转课堂,其目标都是为了让学生通过学习获得知识、内化真知,一方面,以往在没有网络的环境下,学生通过课堂讲授、图书馆查阅、做作业练习、教师辅导指点等,也造就了许许多多的教育专家、大师,培养了千千万万优秀学生人才,说明只要教学方式得法,同样会产生高效课堂,培育优秀学生。另一方面,翻转课堂作为一个“舶来品”能在国外风行国内热潮,虽然说“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但是在信息化背景下肯定有它的独到视角和切合之处,作为教育工作者不要视而不见、拒之门外,也不要盲目崇拜、迷信跟风。任何一种新的技术或教学形态(模式、方式、方法、手段),只要契合教育发展趋势,有利于学生的自主学习,有利于教师的专业成长,有利于学校的特色发展,有利于智慧教育的整体推进就会有生命力。所以,“只选对的,不选贵的”,把翻转课堂当作促进高效课堂一种教学手段,并和其他教学方式结合起来,取长补短、相得益彰,不失是一种基于实践和探索的科学态度。

俗话说“实践出真知”,翻转课堂作为一种全新的教学方式,我们要在探索中实事求是与时俱进,在实践中有所为有所不为,在扬弃中海纳百川兼容并蓄,我们需要翻转课堂的教学理念和模式,并因具体的教学内容、学生层次、教学学风、教学条件而有的放矢。

上一篇:优化“日积月累”策略 提高语文学习能力 下一篇:学困生,想说爱你也容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