丽江的“斋姑娘”

时间:2022-07-25 02:01:45

丽江的“斋姑娘”

云南丽江.是世界旅游胜地。优美的玉龙雪山下的丽江古城,1997年被联合国列为世界文化遗产。而就在寓丽江古城只有几十里的永胜三川坝里,生活着几百位终身不嫁的农家女子.当地人称之为“斋姑娘”。

“斋姑娘”,外地人听起来是一个十分生疏的词语,但是,在丽江永胜县,却是一说出这个词来,男女老少都知道什么意思了。所谓的”斋姑娘”,就是旧社会普通农家终身不结婚不嫁人的女子。在旧社会.永胜三川农家留“斋姑娘”,是一个很普遍的现象,在整个坝子里,几乎每个村子都有留斋姑娘的历史,只是有的村子斋姑娘多,有的村子又少一些。但有一点是相同的,经济条件好一些的村子,斋姑娘就留得多,经济条件差一些的,斋姑娘就相对少一些。这种斋姑娘现象,成了永胜县所特有的奇特的历史风俗文化。

“斋姑娘”的忌讳

在永胜,斋姑娘的另外称呼叫做・吃斋的”或者说是“斋大娘”。如果把斋姑娘向外人介绍.就说,这女子是“留在家里吃斋的”。说到“吃斋”,我们不能不想到“吃荤”这个词。按照这个意思理解,不结婚是“吃斋・,那么,结了婚就是吃了“荤”。这是一种形象化了的解释。实际上,在永胜,“斋姑娘”留在家里不出嫁,并不是真的要一年三百六十天天天”吃斋”(吃素菜)・,她们的吃住穿戴,和一般的姑娘没有什么区别。除了遇到什么斋戒节日和家里人到寺庙里做一些法事,和大家一起应“吃素”以外,其他时间她们的生活方式和一般人是一样,”吃斋”,只是相对于婚姻意义上的“斋”和“素”来说的。

斋姑娘忌讳吃的东西有两种。一种是泥鳅黄鳝,一种是毛驴肉。不吃这两种东西的说法,一是因为吃泥鳅黄鳝,伤害的生命多.斋姑娘忌杀生,所以不吃。说到毛驴,总是不由自主地让人想到“性”。斋姑娘是最避讳谈“性”的,所以视毛驴为“厌物”,绝对不吃。

称呼“斋姑娘”,不能称之为嫂子,大妈.奶奶之类。有些外地人不知道这种情况,称斋姑娘为大嫂,大妈,这就得不到对方的回应,有时候还要谴到对方的斥责。原因是,大嫂,大妈都是结过婚的:结过婚就和”性”有过关系,斋姑娘最为避讳。正确的称呼是“大娘”,老人家,也可以叫”大爹”、“老爷”之类,但不能叫奶奶、要和男人的称呼一样。在永胜,称呼妇女最好是叫同志或者是大娘比较保险。

斋姑娘的特点

终身不结婚的“斋姑娘”,生理上没有任何问题,她们是完完全全的正常人。相对而言,农家留在家里“吃斋”的女子,是要身体好的,人品好的,家务活做得好的,这样,她们才有可能被留下来吃斋。旧社会,留在家里吃斋的姑娘是很有脸面的,让同龄女子羡慕。吃斋的女子,也是一家人的门面,不能有半点差错和闪失,当家人对留谁在家里吃斋,当然经过认真考虑和选拨。在永胜,农家留斋姑娘是一种风气,一个村,斋姑娘不是一家两家人有,一个村起码有一半人家都留。那时,留斋姑娘是一种时尚,一个儒雅闲达人家的象征。

初一看,永胜农村里的姑娘吃斋,有点象庙宇里的尼姑和修女。但和尼姑修女相比起来,又有着很大的区别。翻看尼姑和修女的历史,看出来,尼姑首先要“出家”,到寺庙。道庵里去修行。所以,尼姑是在一定的场合学习佛法,她们总是有一个特别的环境,一般不为异性所骚扰。永胜的这些斋姑娘就不同,却是终身生活在自己家里,还要下地干活:在家里做家务.还要和常人打交道,她们和农家女子的生活没有什么区别。斋姑娘不象尼姑那样与世隔绝。斋姑娘最大的特点,就是要在普通人生活的环境里“吃斋”,而且又要过象尼姑那样的生活。从这一点上看,斋姑娘比在寺庙里面当尼姑要艰难得多。环境给这些斋姑娘增加了各式各样的压力,使她们随时都有可能背上沉重的精神负担。所以,永胜人对斋姑娘也十分敬重,三川的好些村子,还给斋姑娘立了“贞洁牌坊”,让她们永垂青史。 产生“斋姑娘”的原因 丽江永胜留斋姑娘的原因,有如下几种解释:

一种说法,认为留斋姑娘的风俗是从湖南江西带来的。在明朝以前,居住在永胜的人,多数是少数民族。湖南江西人通过”湖广调卫”进入永胜,在永胜安家的有二万多人,佛教风气盛行,从而改变了永胜人的风俗习惯。佛家有庙宇,有和尚。和尼姑。但明朝时,永胜的少数民族没有建有庙宇,湖南江西的调卫军两手空空,白手起家,也还没有在永胜修建庙宇的能力,所以就靠在家里养修女来完成佛家思想。现在,我们从云南任何一个少数民族都没有留斋姑娘的风俗这一点看,说这种风俗是“湖广调卫”后发展起来的,尚有不可信之处。

再有一种说法:永胜妇女十分看重的结果。永胜处于边远地区,解放前交通十分不方便,与世隔绝,封闭思想相当严重,没有受外界开化观念的影响。三川的女子,视为生命,家庭也以女子”守节”为荣。自古以来,三川的女子结婚前都不与男性来往。就是结婚以后的新婚阶段,夫妻俩在外走路也要相隔一些距离,不要让人看出有亲热的举动。到现在为止,三川的青年男女自由恋爱的还不多,都要有媒人介绍,和父母提起亲事,当着父母的面征得女子同意。女子箐应婚事,也不能说得明了。就算是十分喜欢的男子,男女双方私下定了终身的,也要走一个父母包办的“过场”,在这个过场中.女孩对自己的婚事也只能说;“交给父母定得了”.不能答同意或是喜欢。由于女子和家庭都看重,这种风气盛行下来,一些乡村就大兴为“守节女”立”贞洁牌坊”,古代的县志上,文史资料上,也都加大了为贞洁女树碑立传的力度。由于各方推崇,这就为女子当“斋姑娘”铺平了道路。所以,永胜斋姑娘的产生发展,有一个复杂的历史根源.曲折的过程。

第三种说法带有迷信色彩:三川的好些人家都认为.一家人留了斋姑娘,就有了好”修行”,家运就时时顺畅,家道就代代兴旺。一开始,永胜留斋姑娘的还不多,只是一些大富人家才留。 后来人们逐渐觉得,这些 留斋姑娘的人家,经济条 件都比一般人家好,而且 一年比一年好,生养出的 后代,也聪颖贤达,因此也 就效仿起来,争着留斋姑 娘。到了解放前夕,永胜留 斋姑娘的风气已经十分盛 行。更有甚者,家里没有女子的,竞有人家留”斋男”。永胜有一名叫马玉的男子,就是非常有名的斋男。为了 纪念”斋男”守节。永胜城 内还有这一斋男的贞洁牌 坊。

还有一种说法。留斋姑 娘的习俗来自一种小农家 庭观念,留斋姑娘是为了家 庭生活的方便.家业的发 展。三川的许多农村家里都 田地多,到了春季和秋季, 家务活十分繁重,一家人里 里外外,上上下下忙得不亦乐乎。一家人有了一个能干的斋姑娘,家务不用当家人操心,全家人可以扭成一股绳种田种地,收粮打场,很容易和睦地过日子。斋姑娘在家里,无儿女,无牵挂,一心只为家中干活,当然是家庭中的最可依赖的“终身保姆”。父母如遇媳妇不孝顺,老了还有斋姑娘可’靠,弟兄姊妹如有闪失,子女也可由斋姑娘抚养。所以,养斋姑娘,是一个家庭几全几美的事情。

解放后的“斋姑娘”

解放后,永胜的农家,一般都不留斋姑娘了。但是。那些已经成为事实的斋姑娘,却是留了下来。她们当中,除了极少一部分出嫁以外,其余的,一直单身生活到死。到现在为止,还没有去世的斋姑娘大概有四五百人。解放后,不愿出嫁的斋姑娘,家里人和政府都不勉强,顺其自然发展。这些留下来的斋姑娘,由于家务相当好,烹调技术也十分出众,有很大一部分在行政事业单位的食堂里和水利工地上当炊事员。也有一些斋姑娘嫁人以后,由于长期吃斋,对性生活总是怀有恐惧和厌恶心理,所以,一直处于郁郁寡欢状态。有的,又与前妻的子女不和,口子电不好过。

到了最近几年,留下来的这些斋姑娘都老了。她们越发信奉佛教,经常到永胜的寺庙里烧香念经,祈祷天下太平,祈求好人一生平安。斋姑娘们还自发组织起来,成立互助会,哪个斋姑娘有困难,大家就上前帮助,使其度过难关。

上一篇:湖南凤凰旅游全攻略 下一篇:名人 第9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