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新课标下高中化学教学方式革新

时间:2022-07-25 10:08:27

浅析新课标下高中化学教学方式革新

摘 要:介绍在新课标的背景下,高中化学教学方式的革新,详细阐述了如何激发学生学习高中化学的兴趣,教师如何做好初高中化学知识体系的衔接,以及采用思维扩散和知识引导的教学方法来提高学生的个人思考能力和实践能力,进而增强教学效果,提高教学质量。

关键词:高中化学;初高中知识衔接;思维扩散;知识引导

随着社会不断向前发展,人们对各种需求人才的要求越来越高,从而对知识积累阶段的高级中学的教学提出了更高的挑战。伴随着中国基础教育全面改革,教育部颁发了新的课程标准来提高学生个人能力和思维素质。与实际结合紧密的高中化学教学作为高中理科教学中的一门基础的学科,更需要跟上时代的步伐,为社会培养更多的创新型和实践型人才,为推动社会大力发展作出贡献。然而由于实际环境的客观条件影响,当前高中化学的教学对于满足新的课程标准的要求来说差强人意,在很多教学课堂中并没有从提高学生个人思考和动手能力出发,而是为迎合考试而一味灌输知识和解题方法技巧,使学生在化学课堂学习中的个人思考和动手实践的训练严重不足,走出校园之后对于实践性强的任务更是束手无策,所以在新课标的背景下,研究高中化学教学方式的革新,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由于当前高中化学教学存在各种各样的问题,所以我们必须采取必要的措施来矫正我们在高中化学教学道路上的思想偏差,革新教学方式和方法,提高教学效率,努力和先进的教学方式方法结合,让高中生在学习化学知识的同时,提高自我科学素质的修养,增强个人的动手能力和实践能力,成为一个合格的社会化人才。

一、激发学习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也是满足新课程标准中以学生为中心的关键点,只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才能发挥他们的主观能动性,积极主动地去学习去探索。STS教育是其他发达国家化学课程改革的成功点所在,它结合着课本中的基础知识,从生活中实际问题出发,将理论知识与社会实践相联系,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真正让学生们体验到学习知识就能在生活中应用的和成就感。在高中化学课堂教学中,老师可以通过身边的时事来增强学生对化学实际应用的认识和提高他们学习和探索的积极性,通过对现实生活中实实在在的化学应用,不仅提高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同时使得化学教学更加贴近社会,碰触生活。

二、做好初高中化学教学衔接

不同于初中化学,高中化学知识体系更注重学生的个人思考能力和实践动手能力,所以老师在高中化学课堂教学过程中应该注重初高中化学教学工作的衔接,让学生以初中知识和学习方法作为基础,进而适应新的知识体系和老师新的教学方法和学习方法。初高中化学教学的衔接能够做好的关键在于老师对于学生的了解程度,老师应该多和学生进行交流,以及通过课堂上的提问和课后练习考评等手段,总结学生对初中化学的掌握情况以及对高中化学学习的适应度,并且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以及现有的教学条件,在日常的课堂教学中有重点有目的地将学生缺失的化学知识进行补充和提高,针对不能适应高中化学学习的学生,老师更应该耐下心来多和他们交流,不要将问题遗留到以后处理,尽量将现有的问题解决在当下,避免小问题越积越多最后积重难返,从而影响后续的学习,达不到理想的学习效果。

三、通过思维扩散和知识引导来提高教学质量

思维扩散和知识引导的教学方法是以学生为主体,旨在提高学生个人思考能力和实践能力的新的教学模式,通过老师日常的提示和引导,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扩散自己的思维,以已掌握的知识为基础,发枝散叶地学习新的知识,进而使学生在日常的学习和以后的工作中能够触类旁通,以点带面,实现自我学习来拓展个人的知识积累。思维扩散和知识引导的高中化学教学法的关键是寻找化学教学基点以及其与新知识点之间的联系,教学基点就是

指老师高中化学教学思路和方法的出发点,也就是对学生们的基本情况有所了解,所以化学老师在讲解新的知识点之前,必须了解学生对旧知识的掌握程度,以及能否通过老师的引导和提示自我完成对新的化学知识点的学习。老师在做初高中知识衔接的调查和总结是完成思维扩散和知识引导的教学的第一步,也是很小的

一步。为了能够随时掌握学生目前的状态,老师要定期和各个层次的学生代表进行沟通,以及从日常课堂提问和平时考核中去总结归纳,然后对比新的知识点,找出二者之间的紧密联系,然后在课堂教学中尽量使用提示和引导的方式来为学生搭建独立思考和自我提问的平台,进而通过自我思考和探索完成新的知识点的教学,而在反复的独立思考和自我学习的过程中锻炼自己的发散性思维以及掌握知识引导的学习方法。

为了能够提高高中生在化学学习中的个人思考能力和实践动手能力,在激发学生学习化学和做好初高中知识体系衔接的前提下采用思维扩散和知识引导的方式,在高中化学教学课堂上有目

的性地去训练他们的思考能力以及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进而提高他们的个人素质,在今后的学习和工作中更加游刃有余地

完成个人知识的积累和能力的提高。

参考文献:

[1]胡小兵.新课改中高中化学有效性教学“度”的把握[J].科教新报:教育科研,2010(31).

[2]王帅.浅谈新课改背景下高中化学概念教学策略[J].品牌:理论月刊,2011(02).

[3]刘卫平.浅谈新课改下高中化学教学方法的转变[J].成功:教育,2009(01).

[4]赵玉英.浅探新课改下中学化学教学策略[J].新课程:下,2012(01).

[5]王延芳.浅谈新课程理念下高中化学有效教学的策略[J].延边教育学院学报,2009(04).

[6]戴琳玲.浅谈新课程背景下化学课堂教学策略[J].数理化学习,2011(03).

(作者单位 广西壮族自治区河池市大化瑶族自治县第二中学)

上一篇:对中职机电专业数学课程教学应用的探讨 下一篇:中职语文阅读教学中创造性思维能力的培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