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压、电流参考方向在电路分析中的重要性

时间:2022-07-25 06:18:46

电压、电流参考方向在电路分析中的重要性

摘要:电压、电流是《电路分析》课程中两个最基本的物理量,在分析和计算电路问题时预先并不知道电路中实际的电压、电流方向,为此经常用到电压、电流的参考方向。电压、电流参考方向是贯穿电路学习的重要内容。

关键词:电压;电流;参考方向;重要性

中图分类号:TM133 文献标识码:A

电压、电流的方向是客观存在的,但在分析较为复杂的直流电路时,事先不能准确判断各支路中电流的实际方向;对于交流电流讲,其方向随时间而变,无法用一个明确的方向来表示它的实际方向。电压、电流的参考方向,是《电路分析》课程中一个非常重要的概念。根据电压、电流参考方向可以确定电阻元件的伏安关系;电压、电流参考方向应用于支路电流法中可求解支路电流;电压、电流参考方向能体现电路元件功率的物理意义。所以电压、电流参考方向是研究、分析一切电路问题的开门斧,贯穿于整个电路学习的始终。

一、根据电压、电流参考方向确定电阻元件的伏安关系

在分析与计算电路时,常可以任意选定某一方向作为电流正方向或称为参考方向。所选的电流参考方向并不一定与电流的实际方向一致,当电流的实际方向与其参考方向一致时,电流为正值;反之,当电流的实际方向与其参考方向相反时,电流为负值。

图1 电阻元件端电压与电流之间关系

如图1(a)所示,先规定电阻元件端电压(虚线所示)、电流参考方向。当电压和电流的参考方向一致时,电阻元件端电压与电流之间符合欧姆定律 ,U > 0时,则 I > 0,说明电路中电流实际方向与参考方向一致。如图1(b)所示,当电压、电流的参考方向选得相反时,则电压、电流之间满足 ,在这种情况下,若 U > 0,则I < 0(反之U < 0,则I > 0),说明电路中电流的实际方向与参考方向相反。

以上说明,只有在规定了U、I参考方向的前提下,电阻元件端电压、电流之间的关系才能确定,才能正确地反映电路中电压、电流的实际情况。

对于电压的参考方向,也可以任意选定,它与电流参考方向的选定本来是无关的,但是为了方便起见,在外电路中常常使电压和电流两者的参考方向一致,称之为关联参考方向,一般在电路图中只标出电流的参考方向即可将电压、电流的参考方向一并表示。

二、电压、电流参考方向在支路电流法中的应用

在用支路电流法分析电路时,需要经常列写KVL、KCL方程。例如在图2所示电路中,已知Us1=20V,Us2=10V,R1=5Ω,R2=10Ω,R3=20Ω,试求各支路电流。

按照支路电流法求解电路的方法,①首先应明确电路中有三条支路、2个节点、2个网孔。然后标出各支路电流的参考方向和网孔的回路绕行方向(可任意选定)。②用KCL任选1个节点列出节点电流方程。③用KVL列出2个独立的回路电压方程。④将上述方程组成方程组,联立求解出各支路电流。

依照上述方法,对节点1: ...................①

对网孔 I: ..................②

对网孔II: .................③

将已知数据代入方程组解得:I1= A,I2= A,I3= A,I2为负值,表明I2的实际方向与所选参考方向相反。如果I2的参考方向选择为向下,即由节点①指向节点0,那么方程为:

对节点①: ......................①

对网孔 I: .....................②

对网孔II: .................③

将已知数据代入方程组解得:I1= A,I2= A,I3= A,I2为正值,表明实际方向与参考方向相同,电流的大小并未改变,只是方向改变了。

三、电压、电流参考方向体现电路元件功率的物理意义

直流电路中元件功率的物理意义,主要是以消耗(或吸收)功率,或是产生(或释放)功率来解释的。

如在图2电路中,电压源US1和US2的功率分别为:

从上面的计算可以看出,由于电压源US1中电流的实际方向是从电源负极流向电源正极的,其功率Ps1= - W为产生功率,Us1为供能元件。而电压源US2中电流的实际方向是从电源正极流向电源负极的, 该元件不再是电源,而是作为负载使用,Ps2= W橄耗功率,Us2为耗能元件。而且在一个电路中,电源产生的功率和负载取用的功率及内阻消耗的功率是平衡的。

元件功率的物理意义,实质上是由元件电压、电流实际方向所决定的。但

电流实际方向很难判断,尤其遇到复杂电路时,就更不容易。如用电压、电流参考方向来说明,结果一目了然。即U、I参考方向一致时, ;U、I参考方向相反, 。若计算结果P < 0则为产生功率,为供能元件;若P > 0则为消耗功率,为耗能元件。

综合上述内容,集中体现了电压、电流参考方向在分析电路问题时的重要作用。只有充分理解和正确掌握电压、电流参考方向这一内容,才能更好地掌握电路理论,更好地培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参考文献;

[1] 曹才开、郭瑞平.电路分析基础.[M].清华大学出版社,2009.

[2] 邱关源.电路第4版[M].高等教育出版社,2002.

[3] 秦曾煌.电工学第7版[M].高等教育出版社,2009.

作者简介:智建华(1969―),女,西安科技大学电气工程硕士,高级讲师 ,国家注册安全工程师,国家注册安全评价师,维修电工技师。主要从事《电路分析》、《电机与拖动》、《电工学》及《工厂供电》等课程的教学与研究。

上一篇:高中化学教学中如何有效培养学生创新意识 下一篇:《电工技术》教学改革的探索与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