厘清学校发展观,增强管理智慧

时间:2022-07-25 05:52:08

厘清学校发展观,增强管理智慧

目前,许多校长陷入“忙、盲、茫”的困惑、困难中:有心看景,无时赏花终日忙碌;在教学、管理工作上有些盲目,对学校发展的本质、方向等富有教育价值的问题辨别不清;同时还陷入校长身份迷失、校长专业成长的错位与迷茫中……要从根本上解决这些问题,校长必须厘清学校发展的实质、道路和规律,增强管理智慧,引领学校科学发展。

一、把握发展实质,坚持以师生为本的发展宗旨

发展的实质是旧事物的灭亡、新事物的成长,学校最富生命力的是师生的成长与发展。因此,学校发展的出发点和终结点是师生的共同发展。校长通过自己的努力,促进教师的幸福成长和学生的全面发展。坚持以师生为本的发展宗旨,才能明确管理是为了什么。

1.关注精神与物质需求,促进教师的幸福成长

奉献已成为教师职业操守的基本诉求。但教师是一个有血有肉的完整的人,同样有发展的需求。

教师的发展需要是多层次的,有物质的需要,也有发展、自尊与成就等精神层面的需要。教师需要的各个层次,彼此渗透、相互联系。校长既要重视教师的精神需求,尊重教师和教师的劳动,知人善用,设计公平合理的绩效考核制度和激励机制,创设机会和条件,满足教师自我发展、自我完善的需要,又要关注教师的利益需求,改善教师工作环境,提高教师福利待遇。精神是物质基础上的精神;物质是精神指导下的物质。只有维持物质与精神的平衡,才能有效激发教师工作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不断强化师资队伍建设。“对于幸福教育的教师来说,教育不是牺牲,而是享受;教育不是重复,而是创造;教育不是谋生手段,而是生活本身”!这是教师的精神和境界。

2.关注学生全面发展,为学生的幸福成长奠基

教育因生命而产生,生命因教育而延续。教育的本真是为学生的幸福成长奠基,这也是学校管理的重大使命。校长固然有升学的压力,但促进学生心理、身体的健康成长和人格的完善与此并不矛盾。教育与教学的和谐统一,才能让学生素质全面持续提升,并因此促进教学质量的提高。人的能力得益于实践的锻炼,为此,学校要制定实施一整套有利于全体学生全面发展的管理制度和奖励机制,定期举行针对性强、主题鲜明的专题教育活动,经常开展有利于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的活动。

二、明确发展道路,保持发展定力

事物的发展总是从量变开始,量变是质变的必要准备,质变是量变的必然结果,质变又为新的量变开辟道路,使事物在新质的基础上开始新的量变。事物的发展就是这样由量变到质变,又在新质的基础上开始新的量变,如此循环,不断前进。

学校管理是个精细化工程,需要涵养和培育,质的飞跃依赖量的积累。学校管理的有些绩效是立竿见影的,如校容校貌、劳动纪律,突击一下就能取得显著的成绩,而更多方面并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发生根本性的变化,如师资素质、教学质量。因此,学校工作很多时候不在于求新,而在于坚持,坚持才有效益,坚持就是成功。

学校管理要脚踏实地,注重内涵发展和文化积淀。为此,学校发展要有长远规划、短期目标,要有切实可行的措施,要认真把握学校的发展速度、改革的力度和深度,保证学校发展的正确方向和节奏,既不能、超前发展,也不能故步自封、停止不前。例如,教师专业发展问题,必须搞好教师的职业培训、发展培训,分阶段有步骤的进行,循序渐进。快餐式培训、注入式创新,形式上看似热热闹闹,实际上却是“涛声依旧”。

三、遵循发展规律,增强发展自觉

发展具有普遍性、规律性。校长的管理使命是遵循师生成长的规律,坚持以师生为本的发展宗旨,形成有利于师生发展、学校发展的管理策略,形成一切为了人的发展的管理模式。

1.构建发展性教师评价管理模式

没有教师的发展便没有学校的发展。因此,构建发展性教师评价模式是学校管理的重中之重。新课程改革中的教师是发展中的教师,是进行适应和调整的不断追求的人,是有着独特价值和尊严的人。对教师的管理应该是体现面向未来的教师评价。它不仅注重教师管理时的工作业绩,更重视教师的可持续发展。既重视教师教育思想、教育理念的转变和提升,又重视教师职业专业化水平的提高。为此,校长要转变管理手段、策略,创新管理思想、理念。总之,促进学生、教师、学校共同发展,使教师队伍具有良好的精神状态,积极的人生态度,创造成功的追求。

2.构建发展性学生评价管理模式

发展性学生评价有利于学生个体的全面发展,激发学生的创新精神,能有效地解脱“甄别”与“选拔”的桎梏,是实施新课程改革的关键。要坚持教师――学生――家长三个评价层面的有机结合,执行“多元化”评价策略,重视学生的差异性,发现和发展学生多方面的潜能,帮助学生认识自我。改革考试和考试评价制度,应将日常评价、阶段评价和期末评价有机地结合起来,重视学科学习和评价的特点,采取分项考试,分散考试的方法。以全面发展为基础,关注学生的个性发展,学校为学生的个性发展创造诸多的条件,从学生的学习方法到思维的独特性,从学生的个人爱好到形成特长,从学生的自信心到个人能力的展示等。

3.构建研究型教学管理模式

传统的学校教学管理模式本质上还是检查型的、评比型的管理模式,这种管理模式已不适应新课改教学工作的管理。我们在探索中实践教学管理的转向:由检查备课本转向组织研究教材;由检查教师在课堂中的知识传授转向用课程意识研究课堂教学;由检查课堂教学任务完成转向指导课堂教学;由指挥教学工作转向共同参与教学研究;由教学者终结评价转向教师专业化水平发展情况的激励评价。要做到以上这些转向,我们应采取以下几种研究型管理机制:一是建立研究型的备课管理机制。改革备课方式,把教案改为教学设计;改革备课组活动方式,采用单元整组备课法、案例备课法、反思备课法、问题备课法的研究形式。二是建立以课例为载体的课堂行动研究管理机制。各教研组教师共同研究一个课例,经历“选课”“学课”“说课”“备课”“上课”“议课”“再上课”的一系列教研组活动,使教师共同发展,教师在研究中既是行动者又是研究者,研究型的教师也就在其中成长起来。三是建立通过评价学生的学习方式评价教师教学水平的研究机制。通过关注学生课堂上的表现和课外学习方法的掌握评价课堂教学的效益与质量。通过观察学生在课堂中的情绪状态、交往状态、思维状态、目标达成状态分析学生的认知、思维、情感、学习方式掌握程度,从而评价教师课堂教学质量高低。四是建立自下而上的教科研管理机制。建立教科研管理规程,对课题实行合同管理法,指导教师掌握以问题为先导的课题行动研究方式,将新课改实践中遇到的问题作为研究对象,积极开展校本研修,并上升形成课题进行研究。

学校管理是一门科学。哲学是一种智慧,运用哲学思维去思考学校的发展,会使校长在管理中富有思想,增强科学管理的自觉性。

上一篇:高效课堂建设工作中的成绩、问题和对策 下一篇:电子商务领域研究主题和趋势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