弥勒市无公害农产品认证现状及对策

时间:2022-07-25 04:37:07

弥勒市无公害农产品认证现状及对策

[摘 要] 本文通过对弥勒市无公害农产品认证现状进行浅析、总结,指出了相应的解决问题的对策。

[关键词] 无公害农产品 认证现状 对策

[中图分类号] S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3-1650 (2013)09-0051-01

一、弥勒市无公害产地的基本情况

弥勒市位于云贵高原西南部滇东南中山地带,市辖区东西多山,中部低凹,地势北高南低,在四山环抱中,中部形成一狭长的平坝及丘陵地带。境内河流分属南盘江水系,具有丰富的水资源。弥勒市辖10镇2乡,国土面积4004平方公里600.6万亩,总人口50万人。气候特点立体气候显著,光照充足,雨量充沛。干湿季分明,年差较小,日差较大,但产地境内土质深厚,地势平坦,有丰富的地下水资源量,每年达59760.35万立方米,地热资源也较丰富等等,为发展夏秋无公害农产品提供了极好条件。

二、无公害农产品认证的意义

无公害农产品认证是国家实施“无公害食品行动计划”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农产品质量安全管理的重要推进措施,是一项由政府推动的事关广大老百姓健康的民心事业,已经成为新时期农产品质量安全工作的一项新任务和新要求。2001年以来,随着“无公害食品行动计划”的全面推进,无公害农产品认证已得到社会的广泛关注和大力支持,认证数量成倍增长,认证效率大幅度提高,认证效益显著增加。这对于全面提高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推进农业产业化的进程和品牌战略的实施,提高农产品市场竞争力和增加农民收入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三、无公害农产品认证的现状

弥勒市三品一标认证工作自2001年开始,启动至今,目前,全市获得三品一标认证企业18家,认证产品20个(产品涉及农、林、水、畜)。其中:绿色食品3家,认证品种3个,认证面积7.49万亩(云南力量生物制品(集团)有限公司白砂糖认证7.2万亩、弥勒县绿洲生态农业开发有限公司认证2000亩、弥勒县腾云农业发展有限公司绿芦笋认证900亩);无公害食品15家,认证品种17个,认证面积 6.05万亩(即弥勒县红地球绿色产业开发有限公司葡萄0.65万亩、东风农场葡萄1.5万亩、竹园农技站番茄、辣椒1万亩,弥阳农技站草莓0.1万亩,朋普镇弥勒县唐氏特种养殖有限公司野鸡、野鸡蛋、鹧鸪及鹧鸪蛋0.02万亩,朋普镇江边局食品厂芦笋0.8万亩、西二生态鸡养殖场基地200亩、弥勒县阳光果园冬桃1200亩、朋普镇农技站西瓜2000亩、弥勒县温泉经贸有限公司大米2000亩、西三核桃种植协会核桃2000亩、弥阳农技站番茄2000亩、吴志永鱼350亩、新哨产品质量安全镇里方蔬菜协会番茄、辣椒、韭黄、南瓜1万亩、弥勒县东兴昱特禽生态养殖场0.005万亩);获得地理标志1家,认证品种1个,认证面积4万亩。另外,在2010年开始省农业厅对红河州蔬菜生产市县进行蔬菜农药残留每年3次例行抽检中,弥勒市农药残留合格率达100%,表明弥勒市无公害农产品的产品质量有较好发展的势头。

四、无公害农产品认证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一各级政府对认证企业扶持力度不够。省级财政资金支持很少,各市、县财政支持也很不平衡,尤其是县一级财政几乎没有投入,影响了无公害认证工作的开展。二认证企业产品营销宣传不够,获得认证产品未体现优质优价,从而影响企业申报积极性。一方面,虽然无公害农产品认证工作已有十多年了,但由于宣传工作没有跟上,宣传的形式比较单一,效果不明显,加之各地的市场准入制度尚未建全,无公害农产品与普通农产品没有区别,品牌形象在市场上难以树立起来,广大消费者对无公害农产品的认知度还不高,优质不优价,影响到一部分企业的申报。另一方面,无公害农产品的市场渠道不宽,销路不畅。进超市销售门槛高、成本大、效益差,普通批发市场也体现不出认证效益,这些情况都严重影响申报企业的效益。三认证企业出现重视申报认证轻视管理情况。 一些企业和农民误认为申报时的产地环境符合无公害农产品产地环境要求,所生产的产品就是无公害农产品。其实不然,无公害农产品生产有着严格的生产技术操作标准和规程,部分企业疏于管理,不对生产人员进行科学施肥、安全用药、先进栽培技术的培训;在选用农业投入品上不按标准规范操作,导致产品受污染,生产的产品达不到无公害农产品的质量要求。

五、进一步做好无公害农产品认证工作的对策

一全力打造品牌。建立健全激励机制,通过表彰、奖励、扶持等措施,激发企业品牌创建活力,积极申报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有机食品及地理标志。产品、绿色食品、有机食品及地理标志。从2009年--至今,每认证1个产品,州级奖励1万元。二充分利用电视专题、报刊等形式加大“三品一标”认证宣传力度,让企业(社团)等认识到只有发展“三品一标”认证,才是企业的生存之道和发展之路。三强化生产督导,确保源头安全。市农业环保站认真组织人员对认证企业及农产品生产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和种植养殖大户开展检查。采取整治与生产督导相结合的方式,督促生产主体依法履行食品安全责任,严格按照行业标准执行质量安全控制制度。积极指导生产企业发展“三品一标”,推动农产品标准化生产,从源头上严把农产品产地准出关。四加强检验监测,实施检打联动。市农业环保站积极联合有关部门加大对产地、批发市场等主要环节监督抽检力度。部门间建立检打联动制度,依法严厉查处违法违规行为。对检查、检测中发现的不合格农产品和群众投诉举报,要追根溯源、排查线索、一查到底。2.2 加大培训力度,建立业务过硬的认证队伍。无公害农产品认证工作是一项专业性很强的工作,省级承办机构应加强市、县两级管理人员的培训和产地认定现场检查员的进行培训。市、县两级农业部门也要重点对生产技术人员和内部检查员的培训。全面提高认证人员的专业素质,培养一批懂管理、熟悉认证、业务精通的专业认证和检查员队伍。2.5 加大政府对农产品质量安全的投入力度,支持无公害农产品生产和认证。政府要采取多种形式对申报无公害农产品认证的企业和农户给一定的补助或奖励。要积极探索对蔬菜、果品等鲜活农产品生产者采用无公害生产技术的直接补贴。对经济投入不宽余的农户,提高使用效果的机制。采取多种措施,调动企业、农户的生产、认证、销售无公害农产品的积极性,促进无公害农产品认证工作的顺利开展。

参考文献

[1]《无公害农产品生产技术》 中国农业科技出版社.

[2]《无公害农产品管理与技术 》 中国农业科技出版社.

上一篇:玉米病虫害防治探析 下一篇:清丰县辣椒氮肥总量控制应用效果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