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税收公平视角下的税收优惠政策

时间:2022-07-25 03:47:14

论税收公平视角下的税收优惠政策

摘要:税收公平原则是税收最基本的原则之一,而看似“公平”的税收公平原则由于没有考虑外部环境、个人能力、地区差异、社会因素等,从而造成社会贫富差距不断增大的现象。为改变这种现象,各国相继颁布了税收优惠政策。但是,任何事物都不是一蹦而就的,需要进行不断完善。税收优惠政策在发挥经济调节功能的同时,也会带来各种各样的问题,同样阻碍经济的快速发展。本文就公平视角下税收优惠政策的问题进行探讨。

关键词:税收公平 税收优惠 公共利益

一、税收优惠与税收公平的含义

(一)税收优惠的含义

要了解税收优惠的含义,我们必须从三个方面进行分析:从经济学的角度来讲,税收优惠是国家为了国民经济发展而实行的一种经济政策;从法学的角度来说,税收优惠是从不同层次的法律里进行研究的;而从行政行为上来讲,税收优惠只是政府众多奖励行为中的一种 。总体来说,税收优惠就是国家对纳税人的在税后方面的一种政策优惠。因此,本文任务税收优惠就是国家在一定的法定规则下,为实现经济的发展,政治与社会的和谐稳定,在税收方面对纳税人实行一定的优惠待遇,减轻经济压力。简而言之,税收优惠就是对纳税人及征税对象实行减免或免除一定的税负,以达到某种经济和社会目标的行为。

(二)税收公平的原则

税收公平原则指的是,纳税人的地位平等,税收负担在纳税人之间平等分配。由于税收具有无偿性,纳税人缴纳税收没有任何的对价补偿,因此,征税一般要求量能课税,纳税能力强的多纳税,纳税能力弱的少纳税。并且,税收是对人民财产权的剥夺,人民财产权被侵犯和剥夺存在必要性和必需性的前提下,强调“平等的掠夺”,“不患寡而患不均”,由此在纳税人之间赋予最低限度的伦理和道义满足。这些都要求税收公平负担,这就是税收公平原则的价值基础 。可以说,公平纳税是税收的内在规定。在制度建构上,税收公平原则是税法的建构原则,是税法一切制度的建构基础,是贯穿于税收立法、司法、执法过程中的最普遍的、最具有稳定性的原则。税收公平原则是公平正义价值在税法的具体体现,也是宪法平等权在税法上的体现。

二、税收优惠的积极作用

在税收调控功能中,税收优惠政策发挥了很重要的作用,下面从三个方面进行探讨:

(一)税收的减免政策可以减轻企业的经济压力。例如外资企业在华投资兴办的高新技术产业,国家给予所得税3年减半的经济优惠政策。高技术企业在发展前期需要研发资金,所以对其实施这些优惠政策,对高科技企业的前期资金起到一定的缓解作用,同时还能够提升企业在高技术产业中的竞争地位。

(二)资源配置的优化,加大调整产业结构。目前我国的社会经济体制正处于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的转变发展过程中,政府大力倡导自我调节的作用,发展市场经济,但是市场存在一定的滞后性,导致我国企业在对产业结构调整的反应较慢。在这样的社会市场经济情况下,政府就需要使用一些经济手段来对市场经济进行调节。政府需要通过制定合理的税收政策,给予部分需要支持或鼓励的高新技术发展的产业一些税收优惠,从而也要严格的对高污染和高能耗的行业实行税收政策,在必要的情况下要提高税率。这样就可以正确的引导市场的经济主体行为,合理的利用各种资源,优化配置和产业结构。

(三)加大落后地区的扶持力度,缩小地区之间的经济落差。虽然我国目前的城市化水平已经达到了50%以上,但是东西、南北、城乡差距的问题都比较突出,因此,国家及政府适当地对农工业发展落后,技术水平不好,资源开发利用率不高、生产力不足的地区给予一定的政策优惠,可以逐步的缩小地区之间的市场经济差距,从而达到协调发展的目标 。

三、税收公平视角下税收优惠政策的优化

(一)调整税收优惠方向,促进区域经济协调发展

目前我国实施的税收优惠是有地区划分的,主要集中在发达的沿江地区和经济技术开发区,而西部地区本身的发展水平就不好,国家对西部的开发力度不也大,所以税收优惠政策不多并且优惠的幅度也不大,明显的就可以看出我国东西部的发展水平存在很大的差距。

在我国,各种类的税收收入是不同的,其中所得税的比率差距最大。而不同企业或个人所缴纳的税种,法律都会对其都有明确的法律规律要求,这样就可以看出我国的产业发展水平是参差不齐的。

针对我国地区差距和产业的发展不平衡,政府就需要对税收优惠进一步的完善,调整政策扶持方向,转区域优惠为产业优惠。为了协调区域经济的发展,我们要加大力度来对中西部地区的产业实行优惠政策,除了国家制定的经济特区和北上广开发新区外,其它各地区均实行统一的税收优惠政策,对于落后地区需要支持和鼓励发展产业,需要适当的增加一些优惠政策,同时政策还要对落后地区加大投资力度,以促进区域经济的发展。

(二)转变税收优惠途径,提高优惠成效

针对企业不同的情况,会采取不同类别的优惠政策,当然不仅优惠政策能起到一定的作用,而且对企业来讲也会有一定的影响。但是在税收优惠政策的实施过程中,我们不能太过于依赖它而忽略其他方式所带动的作用。从目前世界各国经济形势来看,税收优惠政策在一定程度上都发生了一些转变,最主要的转变就是有原来的直接优惠到目前的间接优惠,大幅度的减弱直接优惠政策的使用。根据国际形式,我国也应该实施间接优惠政策,尽量少使用直接优惠,以便促进我国产业的升级,高新技术的发展,从改变经济增长的方式来提高市场经济效益,避规外资投资者在我国税收优惠政策下发生失效的情况 。

在世界各国的执政政府都采用一定的税收优惠政策来引进外商投资者,并且都有一定的诱惑效果。但是在外商投资者的眼中,整体投资环境的吸引力也是很重要的,如:经济、政治、环境、文化、能源等方面,所以我国就要认清自身的优劣势,采取有效合理的税收优惠政策来吸引外商投资,这样才能起到最佳效果。

(三)对税收优惠单独立法、适时调整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在税收优惠方面的单独立法一直没有完善,只是略见有一些单行法,如《企业所得税法》和《企业所得税暂行条例》等等,所以就导致我国税收法律制度存在一定的缺陷。在我国市场经济体制转变过程中,税收优惠政策也在相应的发生一些转变,为了以防税收优惠政策的滥用,我国就需要通过一定的法律程度来监督税收优惠政策的使用,这样不仅对税收公平有一定的监督作用,同时还能给外商投资一颗定心丸 。税收优惠政策的法律条规要根据社会市场经济的迅速发展不断的做相应的调整,以稳定市场经济的协调发展。

(四)优惠方式应多样化

税收优惠的形式分直接优惠和间接优惠两种。目前,我国采用最多的就是是直接优惠政策。比如,直接减免企业的所得税,对外资企业直接降低税率等。虽然直接优惠对企业的经济压力缓解见效比较快,对市场经济的发展也比较有利,但是也不能忽略间接优惠,我国要采取多种多样的税收优惠方式,向多元化发展。我国目前所采用的间接优惠方式之一是费用的扣除。例如,我国跟大多数国家的规定一样,对于高技术开发产业鼓励科技资金的投入,因为高技术企业的开发费用和风险较大,所以规定开发的经费可以从所得税中扣除。另外还有一种间接优惠就是加速折旧。加速折旧的优惠政策是为了推进企业技术的更新,促进新技术的开发利用,提高企业的生产效率。第三中间接优惠方式是投资减免。对于高技术企业,很多国家都规定可以用科技研发的收入抵扣应纳税款。税收优惠政策应该交叉使用,间接优惠与直接优惠相互促进和补充,以最大程度的发挥税收的作用,从而逐步的转换我国直接的税收优惠政策,以间接引导为主。

四、结论

税收政策是跟寻市场经济的发展而不断变化的。在税收政策中公平原则是必须的,不同企业和个人的纳税能力是不同的,所以相同能力的纳税人所承担的税负是一样的。但是在现实税收政策实施过程中,由于社会、经济、个人、环境等方面的影响,使得纳税人之间存在不公平的现象,从而形成了贫富差距,为了解决这个问题,世界各个国家就采取了税收优惠政策的方式来减缓这种差距。

税收公平原则与税收优惠政策两者之间都是为了追求实质的公平,但是二者又是相互对立的:税收公平原则要求相同能力的纳税人所承担的税负是相同的,不同能力的纳税人所承担的税负是不同的;税收优惠政策则有别于税收公平原则,对相同能力的纳税人给予不同的优惠待遇,对不同能力的纳税人给予不同的优惠待遇。

参考文献:

[1]张冬梅.探析新企业所得税的税收优惠政策[J].中国集体经济. 2012 (07)

[2]高军.论税法中公平纳税原则[J],大连大学学报,2010年第1期.

[3]刘蓉.税收优惠政策的经济效应与优化思路[J],税务研究,2012年第1期.

[4]周克清.税收制度的分类与税制结构的比较[J].税收经济研究. 2012 (04).

[5]陈志胜.税收优惠正当性的法理分析及其制度优化[D],中南大学,2007学年.

上一篇:生物样本库的商业化中知情同意问题探究 下一篇:刍议我国中小企业的网络直销路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