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教育科研的尖毛草

时间:2022-07-25 03:14:12

做教育科研的尖毛草

非洲草原上的尖毛草,是非洲大地上生长的最高的毛草之一,有“草地之王”的美称,但是它的生长过程十分怪异。在最初的半年里,它几乎是草原上最矮的草,只有一寸高,人们甚至看不出它在生长。但在半年后,在雨水到来之际,尖毛草就像是被施了魔法一样,以每天一尺半的速度向上疯长,三五天的时间,它便会长到一米六至两米的高度。

科学研究表明,在那看不出成长的6个月里,尖毛草其实一直在长根部。他的根部已经超过28米!当蓄积了足够的营养和能量后,尖毛草在短短几天的时间里,一下子长成了草地之王。

世界上有许多所谓的奇迹,很像是在一夜之间爆发的,如同被施了魔法一样。但如果追本溯源,你就会发现,无论是奇事还是奇人,在奇迹发生之前,已经有了很深厚的根基,为此付出的代价,早已超出了常人的想象。

教育科研亦如是。教育科研是一种长期努力和奋斗的过程,要想做出卓有成效的科研成果,将能量快速、有效地释放,离不开多年深厚、扎实的根基积累。

当今的教育教学改革,正在进入到一个新的时期,改革的阻力增大,难度加强,攻坚战增多。在此情形下,几乎没有哪一个问题,是轻而易举就可以解决的,教师每前进一步,都需要有直面困难的勇气,有坚持研究持续探索的决心和行动,否则,这些问题就有可能止步不前,不只是存留于现状,甚至会重新走上改革前的老路。这些问题,只有靠教师来解决,只有靠教师的研究来解决,只有靠教师坚持不懈的研究来解决。教师只有脚踏实地、持之以恒,你才可能是传说中要找的尖毛草!

首先,要摒弃功利思想,沉下心来,立足教学,扎扎实实做研究。目前,许多教师做研究,并不是出于本人专业化成长的需要,而是为了发表文章用来评职晋级,提高自身的待遇。所选课题或过大,或盲目跟风,而研究并非“真的在做”,研究成果也多半是“闭门造车”或模仿别人的做法,人云亦云,自然也不会在研究中发现问题,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法,其成果当然也不能指导今后的教学实践。国家教育部师范教育司司长管培俊在今年教师节做客“强国论坛”时寄语广大教师:保持心情宁静,建设精神家园。我认为一线教师做研究需要的正是这种态度。我们做研究应该立足于自己的教学实践,在教育教学中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要在教学中研究,在研究中教学,要使自己的教学与研究互为因果,互为目的,让教学与研究有机地融合。与其忙忙碌碌跟风,不如围绕自己感兴趣的问题钻研下去,深化、细化,扎扎实实地做,用研究来丰富自己的教学实践,在研究中有所发现,有所创造。

其次,要勤于学习,积累丰厚的教育理论,掌握科研的一些基本方法,科学地做研究。一线教师做研究,优势在于身处教育实践之中,与教育实践零距离接触,最大的障碍是教育理论的匮乏,视野狭窄,认识水平低。学习,也只有学习,抓住一切机会学习,才能弥补不足。我们要经常阅览报纸杂志,追踪关注学科研究的前沿,了解学科教学的最新动态,阅读有关教育理论著作,学习与研究课题有关的教育教学理论。一线教师做研究另一个障碍便是缺乏必要的科学研究的方法。有一些教师做研究的热情很高,试图从事教育科研实践,但遗憾的是心中茫然,不知如何去做;也有的认为教育研究很神秘,高不可攀,弄得自己疲惫不堪。究其原因,是许多教师没有学习掌握教育研究的基本方法,如调查法、观察法、比较法、案例法等等。我每次读苏霍姆林斯基的著作,都会惊叹他娴熟地运用科学的方法进行研究的能力,而我国大多数教师并没有学习这一类的知识,在此我们呼吁师范院校开设相关课程,有关科研部门和学校也应以课题为抓手,对实验教师进行有关培训。

第三,要深入钻研,注重交流反思,撰写研究日记,不断总结提炼研究成果。我们对问题的研究要力求精深细致,不论问题多么小,研究的周期多么短,都要重视过程,讲究方法。在研究中要注重反思,多与同行交流,在交流中相互质疑,相互启发,在思想、观念的碰撞、裂变、融合中学会从多角度、多层面地看问题,寻找解决提高的最佳途径。在研究中,我们需要整理自己零乱的思想,记录一些触动心灵的感受,倾诉内心的困惑。只有伏案写作时,我们才能更好地反思教育教学行为,才能更加理性地寻找新发现,探索新途径;只有写作时,我们才会意识到:我们的思想和理论是多么贫乏,表达是多么笨拙,才会促使我们不断提升自身的素质,更新完善优化我们的知识结构;也只有记录那些教学中的点点滴滴时,我们大脑中的那些积累的语言或承载的思想才会被唤醒,并且重组形成新的思想,我们的目光才会更加敏锐,课堂才会更加精彩!

所以无论做什么,打好根基才是根本。世上本没有奇迹,刨开泥土,看那些超群植物扎的根,你就会知道奥秘的所在!做科研也是如此,只有矢志不渝,持之以恒,教师的教育科研才能有所获,教学才有所成。

上一篇:校长的成长需要“坚守”的品质 下一篇:互动教学系统推动信息技术课堂教学模式改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