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率市场化改革与金融机构应对策略”研讨会综述

时间:2022-07-25 02:35:28

“利率市场化改革与金融机构应对策略”研讨会综述

6月26日,由北京市金融学会主办、中国银行北京市分行承办的“利率市场化改革与金融机构应对策略”研讨会在中行北京分行培训中心举行。来自中国人民银行总行研究局、北京市金融学会、北京市国际金融学会和北京市保险学会的50余名代表应邀出席。会议由人民银行营业管理部金融研究处李海辉副处长主持,人民银行研究局货币政策研究处处长纪敏、人民银行营业管理部金融研究处处长盛朝晖、中行北京分行财务管理部副总经理余修斌、瑞银证券有限责任公司固定收益部董事黄艳琼、中国出口信用保险公司研究中心主任王稳分别就中国利率市场化改革、利率市场化改革的国际经验比较、利率市场化与商业银行内部资金定价管理、利率市场化对债券市场影响以及利率市场化与寿险费率的关系等问题发表演讲。现将主要内容综述如下。

一、利率市场化的国际经验比较

美国在20世纪80年代,日本、韩国和我国台湾地区在90年代先后实现了利率市场化,对上述国家和地区利率市场化的研究发现,存款利率的市场化一般最先从货币市场开始,大多经历了先大额后小额,先长期后短期的过程。如美国在取消利率管制前,先后已放松了大额可转让存单、货币市场互助基金以及期限5年以上金额1 000万美元以上定期存款利率的管制。贷款利率的市场化,大多数国家都经历了从由央行规定利率上限,过渡到央行只规定贷款利率在资金成本基础上的浮动幅度,到最终实现完全由市场定价的过程。

从利率市场化对金融运行的影响来看,利率市场化后,存贷款利率普遍经历了从上升到回落的过程,存贷款利差减小,信用总量出现不同程度扩张。一些国家和地区中小金融机构经营困难,如美国20世纪80年代有1 000多家总资产超过5千亿美元的储贷机构倒闭,中国台湾地区在放松利率管制后的一段时期,信用合作机构也出现了经营较为困难甚至破产倒闭的情况。利率市场化后,汇率大都出现不同程度上升,除美国外,上述国家和地区本币汇率在利率市场化后均出现较大幅度升值。之后,汇率升值幅度减缓,甚至出现了贬值情况。部分国家和地区还出现了资产价格较快上涨的现象,如日本和中国台湾。

二、我国利率市场化改革进程及需要明确的几个问题

1996年我国以放开同业拆借市场利率为突破口,正式启动了利率市场化改革;1997年放开银行间债券回购利率,逐步建立起一个良好的货币市场与国债市场的利率形成机制。2000―2004年,逐步放开外币存贷款利率。2004年放开本币存款利率下限和贷款利率上限,并将贷款利率浮动区间的下限设为基准利率的09倍。此后,在企业债、金融债、商业票据方面以及货币市场交易中全部实行市场定价,对价格不再设任何限制。2012年进一步扩大金融机构存贷款利率浮动区间,6月将存款利率浮动区间的上限调整为基准利率的11倍,7月将金融机构贷款利率浮动区间的下限调整为基准利率的07倍。目前,利率市场化改革已经取得重大进展,为进一步推进改革,需要明确以下两个问题。

第一,利率市场化的实现条件。实现利率市场化需要具备三方面的条件,一是良好的微观基础,即金融机构需要有较强的财务约束能力、流动性管理能力和抵御外部风险的能力;二是健全的金融市场体系,确立能充分反映市场资金供求水平,在整个利率体系中处于支配地位、关联度强、影响大且具备一定稳定性的市场化利率,作为基准利率;三是稳健的宏观经济环境,即良好的宏观经济状况和稳健的货币政策。

第二,利率市场化进程的衡量标准。利率市场化是一个渐进的过程,也是一个水到渠成的过程。其不仅仅取决于官方的利率改革进程,更重要地取决于社会融资结构和议价方式。目前,我国社会融资规模中,非信贷融资已超过50%,其定价方式是主要由市场供求关系决定的。我国利率市场化改革已经取得实质性进展,金融机构对利率的敏感程度也有所上升。但我国微观经济主体的财务硬约束性和流动性管理水平仍有待提高。随着利率市场化程度的加深,潜在的宏观和微观风险在外部冲击下会逐渐显现和暴露,今年6月以来,由于金融市场流动性结构矛盾所引发的短期利率大幅上升,从某种意义上说,是一次利率市场化的压力测试,这次测试表明我国利率市场化改革还有不少工作要做,还要练好内功。

三、利率市场化对我国中央银行及金融机构的影响和挑战

利率市场化必然带来风险的增加,主要是流动性风险和利率风险。在经济金融全球化背景下,由于资本套利引起的大规模资本流动也会对流动性造成冲击,影响国内利率水平,从而对各类金融机构造成冲击。利率市场化不仅对各类市场主体造成冲击,也对包括央行在内的监管机构提出挑战。

(一)利率市场化对我国中央银行宏观调控的挑战

一是新的调控工具尚不成熟。尚未确立能够发挥主导作用的市场基准利率,相应地中央银行对市场基准利率引导调节模式也处于初级阶段。二是汇率升值压力增大。在放开基准利率前,中央银行还可以通过控制本外币利差来控制境外资本的流入,在一定程度上缓解汇率升值压力。利率完全放开后,如果本币利率上升导致本外币利差过大,境外资本流入增加,则会加剧人民币升值的压力。三是调节信用总量压力增大。在存贷利差缩小的情况下,金融机构可能会通过以量补价的形式增加贷款投放,再加上境外资金流入的冲击,会带来社会信用总量的扩张,也会刺激资产价格的上涨。

(二)利率市场化对我国商业银行的挑战

第一,商业银行经营环境发生变化。在利率市场化过程中,央行逐步取消对商业银行存贷款利率上下限的管制,改由商业银行自行决定存贷款业务的定价,商业银行的经营环境发生变化。一是商业银行盈利模式发生改变。在实现利率市场化的初期,由于我国商业银行产品和服务的同质化,价格将成为商业银行主要竞争手段之一,商业银行的存贷款利差减小;随着市场化深入,客户、产品和服务的差异化以及在此基础上的风险定价能力将成为商业银行的核心竞争手段。二是市场利率弹性明显增强,商业银行利差水平经历先缩窄再扩大的变化过程,且波动幅度明显降低。三是商业银行风险偏好水平提升,活期存款占比明显降低,贷存比不断增高,利息收入占比下降。四是市场对商业银行产品创新需求增大。五是市场利率波动加大,商业银行面临的利率风险明显增加。

上一篇:浅谈活力语文教学 下一篇:融资方式多元化趋势下商业银行转型策略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