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有效提问牵引高效课堂

时间:2022-07-25 01:57:17

让有效提问牵引高效课堂

新课程改革已经推行几年了,面对新的课程、新的教材,教师的教学方式也程度不同地发生着悄然的改变,但是同时也会遇到一个新的困惑,即如何更加科学地利用课堂时间,提高课堂效率。一节课的效率高低,往往与教师能否成功地诱导学生发现问题、思考问题、解决问题有着密切的关系。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说:“发明千千万,起点是一问,……智者问得巧,愚者问得笨。”有效提问,能活跃课堂气氛,促进学生思维发展,还能及时反馈学生学习信息,发现学生学习中碰到的困难和不足,便于教师引导学生深入探究,从而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反之,无效提问,会使学生情绪受抑、思维受阻,造成课堂“冷场”,导致教学效率低下。因此,提高课堂提问的有效性是实施课堂有效教学、提高课堂效率的重要手段。

然而,反思我们目前的政治课课堂教学,多数教师的课堂提问还存在着如下一些问题:

1.目的不明,提问过于简单。如不少教师在课堂上喜欢提出“是不是”“对不对”“好不好”之类的问题让学生回答。这样的提问非常简单,几乎没有多少思考的余地,影响学生思维能力的提高。

2.问题过大,要求不够明确,没有中心。例如在某些主观题的设问中,有时会出现如“材料体现了哪些知识”一类的问题。这样的问题太大,范围太广,让学生觉得无从下手,不知道哪些该答哪些不该答,抓不住中心。时间一长,面对这样的问题可能会出现启而不发的“冷场”局面,导致教学效率低下。

3.提问后没有给学生足够的思考时间。现实的教学中,有些老师过于关注自己的教,而不是学生的学,课堂教学就像是演绎教案。在课堂教学时间比较紧张时,老师往往提出问题后,还没等学生思考,马上就让学生作出回答,而且一答对就过去,以完成自己制定的教学目标。整个一堂课给人的感觉,就是“走马观花”,求速度不讲效率,要数量不讲质量。

4.对学生的回答缺少及时的、必要的、客观的评价。有些老师对学生的回答不置可否,也不让其他学生评价、质疑,而是急于让另外的同学回答,或者干脆教师自己急于把答案公布出来,这样既伤害了回答问题的学生的积极性,又压抑了其他学生的思维训练,长此以往,课堂效率就会受到影响。

5.提问对象过于集中,偏爱优生,忽视后进生。特别是在公开课的教学中,老师往往会抓住答对的学生,把他们作为自己表演的“最佳搭档”。表面上看教学过程十分顺利,岂不知,这样做严重挫伤了后进生的积极性,使得这些学生上课时不能做到积极地去思考,主动地参与,而是把自己当作局外人,致使他们的学习能力和学习积极性越来越糟糕。这种情况,显然是与“面向全体学生”的新课程理念相违背的。

6.只注重教师的提问,忽略了学生的提问,不尊重学生的话语权。比如在整个一堂课中,教师设置了很多问题,然后让学生来回答,教师是提问者,学生只是被问者,这不仅与“新课程是一种质疑问题、追求探究的课堂教学,以学生为中心”的理念不符合,更重要的是影响了学生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能力的提高。

针对种种上述教学过程中“提问”出现的这些问题,结合自己平时的教学实际,我认为政治课堂要实现“有效提问”来促进“高效课堂”,必须做到以下几点。

一、要精心备课,认真研究教材,明确教学目标,结合学生实际,设计不同层次梯度的问题。

教学内容有难有易,提问应当符合学生的认知水平和接受能力。对于比较简单的知识可以采用“简单提问”,而对于较难的问题可以设计一系列的小问题,力求深入浅出、化难为易。

二、结合时政热点,体现学科特色,精心设置问题情景。

作为思想政治学科,要关注社会热点,增强时政意识,体现学科特色。在平时的课堂教学中,可以通过“新闻浏览”和“新闻演讲”等方式,让学生了解一两天的国内国际大事,培养时政意识。教师可以采用时政热点,结合教材知识点设计问题,以此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提高课堂效率。

三、要树立“学生是学习的主人”的新课程理念,尊重学生的话语权,鼓励学生大胆提问,自觉提问,学会提问。

在平时教学的过程中,教师要有意识地采取各种方法让学生大胆提问、自觉提问,激发学生质疑的兴趣。比如,我采用在班级中评选“提问之星”的方式来鼓励学生提问。在讲“宗教的本质”时,班上有位学生提出“封建迷信活动是不是宗教?”,我抓住这个问题,组织学生小组合作、辩论探究,进行了一番“唇枪舌战”。学生通过辩论,明确了宗教和封建迷信活动既有区别又有联系。这样,一方面有利于学生自主参与到知识的形成过程中来,另一方面又有利于培养学生想“疑”乐“问”的兴趣,形成“学而思、思而疑、疑而问”的良好学习习惯。“学起于思,思源于疑”,教学过程实质上就是教师有意识地使学生生疑、质疑、解疑、再生疑、再质疑、再解疑……的过程。在此循环往复、步步推进的过程中,学生掌握了知识,获得了能力。

四、提问要面向全体学生,要为每一个学生提供公平的机会。

课堂提问应有较大的辐射面,不能仅仅面向少数优生。既要照顾优生,还要照顾中下生,力求以点带面,培养优生,转化后进生,达到共同提高的目的。因此,教师在提问时要注意提问的面,要根据问题的难易程度,有目的地选择不同层次的提问对象,并注意用适当的语言提醒其他学生认真听,如“现在请××同学来回答,其他同学注意听他回答得是否正确和完整,然后谈谈自己的看法。”另外,老师还要引导学生之间多次质疑、补充、交流,使人人都有回答问题的机会和责任。

五、要注意问题设计深入,具有思想价值性。

思想政治课肩负着提高学生思想道德素养的神圣使命和重要职责,它是对学生进行思想道德教育的重要平台。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精心设计问题,体现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教师可以多设计一些开放性的问题,比如在讲“对政府的权利进行监督”时,我设计了“假如我是国家总理,针对毒奶粉事件,我会怎么办”的问题。这样,一方面让答案具有多维性,力争引起发散思维,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独立精神,另一方面有利于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让学生在思想上得到共鸣,进而落实到行动中。

此外,有效提问还要注意把握提问的时机,注意提问的逻辑严密性,给学生足够的时间思考,对学生的回答作出及时、客观和公正的评价,等等。

爱因斯坦说过:“提出一个问题远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教师有效的课堂提问,不仅能激发学生积极主动的思维,更是提高课堂教学质量的关键。所以在大力提倡素质教育、全面推进课改的今天,教师应更讲究课堂提问的教学艺术,使课堂提问这一教学手段能真正优化我们的思想政治课堂教学,发展学生的思维。作为一线教师,我们要不断反省自身在课堂提问中的表现。我相信,只要我们不断实践,努力摸索,一定能发现更多、更好的优化课堂提问的策略,充分发挥提问的教学功能,达到以“有效提问”来牵引“高效课堂”的效果。

上一篇:关注练习设计,成就有效课堂 下一篇:让“七个一”走进课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