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思品教学中如何实现师生角色的转换

时间:2022-07-25 01:10:39

在思品教学中如何实现师生角色的转换

从事思想政治教学工作十年有余,教材内容不断变化,但是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与创新能力,依然是学校教育的一项重要任务。那么,如何在思想品德课堂上培养学生合作意识和探索创新的精神,如何在思品教学中实现师生角色的换位?

思想品德课在中学教学理论中占有重要的地位,是中学德育课程体系中的重要一环。但是其重要性在很大程度上只是停留在理论观念之上的一纸空文,特别是"考试"的到来,不少老师和学生认为:"开卷考试平时不需要读背学,考试只需加快速度翻翻书。"因而学生上课不愿学,课后不愿去巩固,进而导致学习思品毫无兴趣,成绩可想而知是"惨败"。因此,要提高课堂教学效率,要让政治课传出笑声,要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就要从课堂下功夫。

课堂是实施素质教育的主阵地,是培养学生的主战场。因此能否抓好课堂教学,是思想品德课教学能否成功的关键。由于受应试教育以及片面追求升学率的干扰,通常采用的是传统的班级授课制方式,它虽然能保证教学任务的完成,但是却带来更多的负面影响。为此,我主要把班级集体教学与小组合作学习及个别辅导有机结合,让学生充分发挥自主性、自学自悟,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为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根据实际需要把全班学生进行分组,以小组为学习的基本单位。学期初我采用了传统的异质分组,以"4+1"合作学习为形式,"4"指4位学生(其中优秀生1名,中等生2人,后进生一人),"1"指老师。其结果是有的学生由于思维敏捷、语言流利,因此更乐于表达;而有的学生反映较慢,表达跟不上节奏,羞于开口,久而久之,只听不言,成为观众,这样就没有达到合作学习、生生互动、互帮互学的目的。为此,我改变分组方法(优中组合,中差结合),又根据"因生而宜、力所能及"的原则,对小组内部进行合理分工,使每一个成员都有自己的任务,营造一种宽松、和谐、民主、平等的学习氛围,让组内每个成员都能自由发展。

在小组合作中,学习不是一种个人行为,而是一种集体行为,仅有良好的合作愿望,缺乏必要的合作技巧,合作行为仍无法产生,这就需要学生有足够的团队意识,并掌握一定的合作技能。在课堂教学中我主要从以下几点尝试:

1、让学生学会表达:在合作讨论之前要让小组成员先独立思考问题,等每个成员有了初步想法后再进行探究、交流;小组讨论交流时,大家轮流发言(后进生有优先权),有意提高弱势群体的参与意识。然后以小组为单位进行汇报交流,通过锻炼,学生的表达"经过本组成员讨论,我们认为......"取代了"我认为(觉得、依我之见)......"。合作学习不仅要让学生明白如何表达本组的观点,更要让学生学会发扬团队合作精神。

2、让学生学会倾听:学生在讨论时相互尊重,学会倾听,这是人际交往必备的素质。学会倾听是对对方的尊重,可以增加信息和知识、及时获得反馈。只顾表达自己的意见,不会倾听他人的评价,唯我独尊,是现在孩子的通病。在讨论中,学生往往是你一言我一语,争论不休、吵吵嚷嚷,没有良好的倾听习惯,不仅影响讨论效果,还无法使讨论深入。因而在小组讨论时,尽力教学生学会尊重,学会倾听,不随意打断或插嘴,既能听表扬之词,又要听得进批评之言,克服浮躁之气、轻慢之举,避免无意义的争辩。这样一来,不仅让孩子交流了思想,而且课堂教学也活而有序。

3、让学生学会思考:俗话说:"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刚刚进入初中阶段学习的学生,习惯吃"大锅饭",合作学习提供了独立思考的机会。通过引导、探讨、交流,从扶到放,激发学生思考的欲望,培养学生思考的能力,让学生积极主动的投入思考。

"教育必须面对全体学生","一切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随着九年义务教育的发展,就不可避免地出现了相当一部分"后进生",严重影响了教育教学质量的提高。在教学中,如何让后进生学会思考?这是摆在面前的一大难题。差生往往因为表现落伍而缺乏自信心,在教师心目中印象不佳,在优生面前觉得"低人一等"而产生厌学、弃学情绪,对学习失去了信心,容易产生"破罐子破摔"的想法。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在实际教学中,为了撬开他们的嘴,我就从最简单的阅读材料、最基本的问题入手,但有时也让人啼笑皆非,如:在读"他常常通宵达旦地上网玩游戏",竟然读成"他常常通宵\达旦\地上\网玩游戏"或"他常常通宵达\旦\地\上网玩游戏"。为了避免损伤他们的自尊心,我就要求他们做好课前预习,并加以检查指导。在教学中,我通常把难宜适度的问题教给他们完成,提高他们的自信心,让他们享受成功的自豪感,激励后进生体会自身价值,增强自信心。对于他们的一丁点进步,我总会给予肯定,进一步激发了他们的学习积极性。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师生角色的互换不是一天两天就能到位的事情,还有待于我们在实践中进一步去探索、尝试、总结。相信通过我们的努力,一定会实现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实现师生角色的重新定位,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上一篇:素质教育下如何实施德育渗透 下一篇:浅析阅读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