模拟定位机检测宫颈癌常规放疗摆位误差研究

时间:2022-07-24 10:59:03

模拟定位机检测宫颈癌常规放疗摆位误差研究

摘要:本文以摆位误差作为研究对象,阐述其概念及常规宫颈癌放疗时产生的摆位误差,分析模拟定位机上检测宫颈癌常规放疗的摆位误差及电子射野影像系统,最后提出宫颈癌放疗过程避免出现摆位误差要点的有效把握措施,希望能够给予相关医疗工作者一些借鉴。

关键词:模拟定位机;检测宫颈癌;常规放疗;摆位误差;研究分析

【中图分类号】TH77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7526(2012)06-0025-02

1摆位误差概念简述

摆位误差包括患者和照射野区域里一切具有不确定性质的因素,主要针对治疗机器来说。摆位误差中的改变包括以下内容:设备机械误差,例如治疗床、机架、激光灯等;人为误差,例如模拟机、计划系统、CT机、加速器操作者能力及经验等;测量剂量误差,例如具有差异性的剂量测量措施、验证机制等;④传输数据误差,例如模拟机、计划系统、CT机、加速器在传输时出现的误差。分次治疗摆位时随机与系统误差是导致摆位误差的根本原因,随机误差出现在实际治疗过程中,患者每次接受治疗时其重复性之间出现的差异、位置的维持、器官运动及操作者技术水平等都是随机误差的影响因素。放疗机器系统本身存在不相符因素是导致系统误差最直接的原因,例如模拟机和加速器没有处于一致状态,模拟定位时与加速器引发的误差等,患者模拟定位时位置与分次治疗位置存在的不同,只有定期对放疗机器设备进行检测才能使其具备良好性能,有效降低系统误差出现的机率。

2宫颈癌常规放疗摆位误差

宫颈癌放疗过程中如果出现随机误差就会引起剂量分布的改变,降低部分肿瘤控制率或者提升正常组织并发症出现的机率。因为患者射野及在照射摆位里存在偏移,导致部分组织存在机会于射野外,部分组织于射野中,还有部分组织于射野内或射野外。在施行常规宫颈癌放疗时,如果设计靶区面积是15cm×13cm,射野及允许偏移数值为8.0mm。那么就存在两种布野策略:射野面积长度及宽度分别提升1.6 cm,也就是增加照射体积。正常组织耐受剂量会伴随着体积的改变而发生变化,因此要适当降低剂量;若标准野和正常组织损伤维持相同,就应该酌情减少靶区剂量。这种策略通过扩大照射野来获取全部靶区,患者很多正常组织将会遭受过多照射,可能引发一系列并发症,而且肿瘤靶区不能实现预期根治量。若仍旧使用15cm×13cm的射野面积,那么将会因为射野偏移或移动减少靶区边缘剂量,提升靶区边缘肿瘤细胞复发机率。因为同时存在摆位误差,应该通过扩增CTV边界,也就是PTV基本上都能让CTV获得处方剂量。

宫颈癌照射误差引发原因一般包括以下几种:肥胖患者体型改变、腹式呼吸、皮肤体表标志线粗细差异、医生及操作者选择标准画线的差异、操作者视觉误差、患者双腿距离差异、患者体型轴线差异等。患者由于摆位及体内器官运动导致的误差在8.0mm范围之内就可以满足标准要求。剂量会使肿瘤及其周围正常器官发生些微改变,例如肿瘤或正常器官收缩、充盈降低、肺扩张现象等,因此在完成一段时间的治疗之后要再次进行准确定位。如果患者体内存在食物、积液,或者进行排泄等都会使肿瘤区域发生改变,医生及操作者在面对这些情况的时候必须要进行验证,符合预期治疗方案要求才能继续进行治疗。根据一些调查资料及数据可知,大约有百分之二十患者的摆位误差都会超过10.0mm,然而正常射野边界余量也是10.0mm,因此10.0mm是最大的容忍限值。若按照标准规定将摆位误差控制在5.0mm左右的话,将会有百分之二十九的患者需要进行调整,这个比例的数值是比较大的,从而可以通过对摆位施行拍片验证来满足。

3模拟定位机上检测宫颈癌常规放疗的摆位误差

在模拟定位机上校对时,患者的摆位条件如垫肩、加固定器等应与定位和照射时的条件相同。模拟定位机除各种机械结构、尺寸参数与治疗用加速器、钴-60治疗机相同外,其源轴距、源皮距、源托距等都有一定的调节范围,以便与具体的某台治疗机取得一致,实现真实模拟。另外,模拟定位机的放射源是与透视用X线管球相似的低能量,可在屏幕上清晰显示病变和重要组织结构在任何照射位置的空间相互关系,便于直观、清楚地发现不合理的设计参数并及时修改。宫颈癌常规放疗分为源皮距照射和等中心照射。课题将源皮距照射方式分为有真空垫仰卧照射、有真空垫俯卧照射;无真空垫仰卧照射、无真空垫俯卧照射。等中心照射分为有真空垫仰卧机架角0°对体表照射、有真空垫仰卧机架角180°对体表照射;有真空垫仰卧机架角0°输入定位时射野大小照射、有真空垫仰卧机架角180°输入定位时射野大小照射;无真空垫仰卧机架角0°对体表照射、无真空垫仰卧机架角180°对体表照射;无真空垫仰卧机架角0°输入定位时射野大小照射、无真空垫仰卧机架角180°输入定位时射野大小照射;等中心真空垫仰卧三周后重新定位机架角0度输入定位时射野大小的照射、等中心真空垫仰卧三周后重新定位机架角180°输入定位时射野大小的照射。在模拟定位机上,根据灯光野在盆腔皮肤上的投影用画线笔勾画出不同照射方式的体表野,并采集照射野的定位图像,将其保存在模拟定位机的计算机里。对同一病人,从第一周开始,在条件和步骤完全模拟治疗摆位的条件下,每周三次在模拟定位机上重复摆位摄摆位验证图像。模拟定位图像和验证图像能较清楚直观地记录了患者的照射野大小、形状、中心、照射野及人体解剖之间的关系。利用肿瘤邻近的位移性小、易辨认的骨性标志点判断误差大小:将真骨盆内的左侧骶髂关节下缘确立为参考点A。采用笛卡尔坐标,在定位图像、摆位验证图像上,设患者左右方向为X轴,头脚方向为Z轴。利用模拟定位机工作站计算机的测量工具测量出定位图像与验证图像同一患者骨性标志点A到X、Z轴的垂直距离。将验证图像骨性标记点A到X、Z轴的垂直距离与同一患者定位图像骨性标记点A到X、Z轴的垂直距离进行比较,求出误差。

4电子射野影像系统

以往验证图像验证照射野准确性形式无法观察整个器官运动周期中靶区移位情况,目前最先进加速器治疗机已经开始装备电子射野影像验证系统,该系统一种能够减少照射误差的新技术。固体探测器和液体探测器开始用于EPID的设计,该图像处理的显著特点是可以将模拟定位机和TPS输出的DRR图像与加速器治疗的实时验证图像对比,尤其是使用“双图全览”功能,可以很方便判断误差。一般运用射野照相(PF)和电子射野影像验证系统(EPID)进行摆位误差分析,射野照相定义为:定位照相,验证照相,双曝光照相。定位照相是指正式照射之前预照数个机器跳数的照相过程。通过及时检查定位片和校正大的摆位误差;大多数直线加速器都采用双曝光照相,在正式治疗前将准直器分别开到一个比实际照射野大的位置和一个与实际野大小相同的位置分别预照几个跳数,这样就可以同时看清射野内外的解剖结构,以此判断出摆位误差。

5宫颈癌放疗过程避免出现摆位误差要点的有效把握

宫颈癌放射治疗的根本目标,在于给肿瘤区域足够、精确的治疗剂量,而周围正常组织和器官受照射最少,以提高局部控制率,减少正常组织放射并发症。实现以上目标的关键是对整个治疗方案进行精心设计和准确地执行,保证患者体内得到计划设计阶段所规定的靶区剂量大小及其相应的剂量分布。宫颈癌常规放疗是一项施行步骤繁杂,困难系数较高的治疗技术,相关数据的准确性是确保获得理想治疗效果的有效措施。因此在实际操作过程中,需要具备高技能的人才队伍,才能促使治疗工作顺利进行。专业人才队伍中应该包括医学物理师、放射肿瘤专科临床医生、剂量师、放疗技术员、护理师、维修工程师等,同时还要注意结合放射诊断医生及外科医生技术力量。

6结束语

放疗技术与生物学因素对肿瘤治疗完成后的复发机率产生重要影响,但是由于生物学因素的构成等各方面较为复杂,因此在我国肿瘤临床治疗中一般选择对治疗技术进行控制来推动获得理想治疗效果。经由对常规放疗中出现摆位误差频率较高的情况开展针对性研究,能够切实提升摆位的准确程度,让肿瘤处于可控状态,减少对其四周正常器官及组织可能遭受的放射性损伤,为患者提供更为优质的服务。

参考文献

[1]刘兵,曾自力,王勇兵,林锋,梁世刚.模拟定位机检测宫颈癌常规放疗摆位误差的分析[J]. 中国临床研究.2011(02)

[2]杨波,赵涤非,张福正.改良放疗体膜固定装置的摆位[J].江苏大学学报(医学版). 2005(04)

[3]汪志,唐虹,李锐,洪浩,孔令玲.利用模拟机对493例患者摆位误差的测量[J].中国医学物理学杂志.2011(04)

[4]张大权,王建文,胡作怀,梁茂红,晏涑.肿瘤精确放疗过程中位移误差与分析[J].遵义医学院学报.2011(02)

[5]上官小玲,张强克,徐建国.胸部肿瘤调强放疗中摆位误差的原因与控制[J].中国医学物理学杂志.2011(04)

[6]刘兵,曾自力,王勇兵,林锋.模拟定位机检测宫颈癌常规放疗摆位误差的研究(综述)[J]. 医疗装备.2009(01)

[7]杨海松,聂晓历,刘利彬,陈宝录.不同匹配方式对宫颈癌图像引导放射治疗摆位误差的影响[J].福建医药杂志.2012(02)

[8]葛宁,陈福慈,原锦,张继青,王凤鸣,邓威.利用Elekta-iViewGTTM进行三维适形放疗摆位误差分析[J].华南国防医学杂志.2007(05)

[9]杨波,邱杰,王欣海,管秋,庞廷田,张福泉.OBI系统在放射治疗摆位中的临床应用[J]. 中国医学装备.2008(08)

[10]张大权,刘兴文,廖炜烈,梁茂红.模拟定位机下铅挡射野验证片的可行性及应用价值分析[J].遵义医学院学报.2010(01)

[11]Kobayashi K,Furukawa A,Takahashi M,et al.Neoadjuvant intra-arterial chemotherapy for locally advanced uterine cervical cancer:clinical efficacy and factors infuleneing response. Journal of Vascular and Interventional Radiology. 2003

[12]Katsuhiro Kobayashi,Akira Furukawa,Masashi Takahashi,Kiyoshi Murata. Neoadjuvant Intra-Arterial Chemotherapy for Locally Advanced Uterine Cervical Cancer: Clinical Efficacy and Factors Influencing Response[J],2003

[13]Kobeyashi K,Furukawa A,Takahashi M,et al.Neoadjuvant intra-arterial chemotherapy for locally advanced uterine cervical cancer:Clinical efficacy and factors influencing response. Journal of Vascular and Interventional Radiology. 2003

[14]De Boer SF,Kumek Y,Jaggernauth W,Podgorsak MB.The effect of beam energy on the quality of imrt plans for prostate conformal radiotherapy. Technology in Cancer Research and Treatmnt. 2007

[15]Kato S,Tran DN,Ohno T,et al.CT-based 3D dose-volume parameters of the rectum and late rectal complications in patients with cervical cancer treated with high-dose-rate intracavitary brachytherapy. Journal of Radiation Research. 2010

上一篇:为女性插上圆梦健康的翅膀 下一篇:50例急性胰腺炎的临床护理体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