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林秉烛 第2期

时间:2022-07-24 08:42:50

我的学书之路

退休前,我虽已退居二线,改任没有繁重事务缠身的巡视员。这时,我同时报名就读江西老年大学书法专业和《中国书法》杂志社举办的刊授全科班(均为两年制),系统学习书法基础知识。其间,又在中国书画函授大学书法系专事行草研修一年。所以,白天上班工作,晚上挑灯夜战,每晚至少用两、三个小时复习功课、阅读教材、临摹碑帖、完成作业。有几次,为了全文临习《兰亭序》、《集王书圣教序》、《雁塔圣教序》等帖,一个晚上连续四个小时不离板凳,全神贯注一鼓作气坚持写完一帖。每逢出差在外和公休假日,也要抓住空隙读帖复习。通过“三校”齐头并进的教学,加上自己勤奋努力,初步取得了一些学书成绩。

正当我坚定地开始步入书法殿堂门坎的时候,1998年底,我胸腰椎管内囊肿住院开刀,之后又因心血管病两次住院治疗。即使病痛折磨,但终因我与书法的情愫难以割舍,哪怕是躺在病床上仍坚持阅读书法报刊文章、学习书法理论、欣赏书法作品。当能够行走活动时,我就开始坐着临习碑帖,以后,又坚持半天治疗,半天学书,从不间断。有时为了创作满意的作品,就在疼痛处贴上止痛膏,口服止痛药,坚持站着书写。

为提高书法基础知识,我除在函授、面授期间刻苦自学书法史、书学杂识、书论会要和书法鉴赏知识外,还自费订阅《中国书法》、《中国书画报》等报刊,广泛涉猎书域各类论述文章以及创作体会、最新信息,加强字内功和字外功的修炼。与此同时,平时闲暇也多用于逛书店、跑书摊、找资料,或者参观书展、拜师访友。这些年,不仅向本省书家当面求教,而且通过书信方式广结墨缘,拜师交友,我先后向全国19个省(市)39位风格各异的书家讨教书艺,请求点拨。去年以来,我又参加了本市几位交往较多的书法爱好者自发组织的“书法沙龙”,交流信息,评点作品,于明确自己书法创作的主攻方向大受裨益。

笔墨伴我度晚年

在我的书橱里珍藏着一本书册――《金秋的收获》。那是我退休后见报作品的剪贴集,又名《夕阳笔耕辑》。翻开它,望着一篇篇凝聚着自己汗水和渗透着编辑心血的文章,我从心底里感到欣慰与喜悦。顿时,在我的脑海里浮现出一段“笔墨相伴度岁月”的往事……

20世纪90年代初,我从工作岗位上退下来后,迷上了写作。以笔墨相伴,稿纸为友,不管家事、健身多忙,但总要挤出时间,搞好我的这件“头等大事”――爬格子。就这样,笔墨、稿纸便成了我退休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亲密伙伴。

在写稿过程中,我在文友和报刊编辑的帮助和鼓励下,克服了急于求成和没见发表就气馁的情绪,坚持写作不停笔。在一个月内,就写出两篇散文《革命火种点燃的地方》和《深情忆往事》,计约3000余字。投稿出去后,经过编辑的精心修改和斧正,先后在《花都报》刊登了。收到样报后,我情不自禁地抚摸着那散发着清新油墨香味的报纸,久久舍不得放下。之后,我采写的《云石山:红军长征第一山》又见报了。后来,该文经过重新采写,改成游记再次在另处见报,并被抚州地区文联编入《赣东文学作品选》一书。这是我有生以来首次有作品入选成书,我喜不自胜,看了一遍又一遍,直至激动得热泪盈眶……。自此以后,我更是一发而不可收,一字字一句句,跃然纸上,又有《悠悠往事》、《坦荡黎川路》相继见诸报端,并获征文比赛优胜奖。

年届古稀后,更是不用扬鞭自奋蹄。不管悠闲在家,或是外出探亲游玩,我都注意观察思考,交流采访,做好记录。在党的“十六大”精神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指引下,我要竭尽余力,多写些东西,为中华民族的先进文化鼓与呼,使自己的晚年生活过得更加充实,更有意义。

上一篇:时尚潮流 第2期 下一篇:走进猛洞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