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贴近在医学教学改革中的应用

时间:2022-07-24 08:35:46

三贴近在医学教学改革中的应用

【摘要】 本研究阐述了三贴近,即贴近临床,贴近基层和贴近资质考试在医学教学改革中的应用。医学教育的实践性极强,为了培养德才兼备的医学人才,积极开展教学改革。在贴近临床教学中,基础与临床紧密结合,引入案例教学,采用现代化教学工具,进行实验室和附属医院的建设。基于我国基层缺医少药的现状,贴近基层教育面向基层、面向农村,培养“学得好、用的上、下得去、留得住”的应用型医学人才。在教学改革中引入执业资质考试,培养学生综合能力,多种资格证书为学生毕业就业扩宽了就业渠道。三贴近在医学教学改革中的应用取得较好的教学效果。

【关键词】 三贴近; 临床; 基层; 资质考试; 教学改革

在学院统一部署和领导下,笔者深入各级医疗机构调查,根据人才培养的需要,积极探讨专业的培养方向,使课程结构合理、规范,真正做到三贴近。遵行“送人千金,不如传人一技”的办学理念,学校坚持“以教学为中心,以学生为主体,以就业为导向的管理培养模式”。在专业教学中,强化培养方案的运行和质量控制[1],体现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加强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保证专业目标的实现。

1 贴近临床

1.1 基础与临床紧密结合 随着我国市场经济体系的不断完善,尤其是西部大开发战略的实施,国家对人事制度的改革不断深化,社会愈来愈注重医学人才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特别是对常见病、多发病的诊断及鉴别诊断能力、对危重病症的迅速反应能力以及对常规手术的操作能力等。传统的课程的分段式设置不利于应用型人才综合能力的提高,这种方式使基础理论的学习与临床实践严重脱节,使学生前期理论学习十分抽象,在后期的临床学习和实习中,由于缺乏理论联系实际的训练,常常不能将自己的知识结构与临床实际有机结合。

教学中应该将理论教学、实验教学与临床实际工作紧密联系起来,将实际工作中的内容融于教学中[2]。只有加强学院各专业理论内容与医院临床学科的紧密结合,才能丰富专业课的教学内容,提高实验操作能力,有效地提高教学质量,使学生学有所成。实现基础课程与临床课程之间、临床课程与临床实践之间的紧密结合。基础教学中有临床知识的渗透,而临床阶段有基础理论的重温与回顾,极大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热情,培养了学生独立学习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并不断自我完善。在临床课及实习期间聘请院内、省内专家结合当前的形势作医学课程重要内容的专题讲座,做到真正意义上的促进教学与临床一体化。

1.2 引入案例教学 加强对学生临床思维能力的培养,在教学中,与临床病例紧密结合,不仅能激发学生对基础课的理解,更有利于学生深度掌握理论课,极大地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挖掘出学生学习的能动性,使学生为了解决一些临床医学问题,主动学习。通过对病例的分析,学生们能解释日常生活中的一些医学现象或对自己的亲人、朋友的疾病现象做出相应的解释。这就使学生能充分展示自己的才识,学有所用,提高学生学习的自尊心和学习的主动性,激发学生思维的积极性,并牢固掌握有关知识[3]。

1.3 采用现代化教学工具 在检体诊断学教学中,为了更加贴近临床,学院投入大量资金,购买了多套心肺听诊和腹部触诊电子模拟人、心肺复苏急救模拟人、各种穿刺模拟人等[4]。建立了包括模拟体检室、技能操作室、多媒体心肺听诊室组成的临床技能中心实验室。为学生提供了完善的电子标准化的患者,让学生充分练习各部分检查内容,观察各种阳性体征的表现;使学生加深和理解了相关知识,使书本抽象的理论知识及时转化为临床实践知识,使教学生动、形象直观地学习,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提高了教学效果。

模拟教学在理论和临床实践之间起到重要的桥梁作用,作为理论和临床实践的有效辅助,改变传统教学及考核的方式,利于提高医学生的临床诊断能力和各项临床操作能力,培养学生灵敏、正确的临床思维,以减少将来医疗事故和医疗纠纷。

笔者所在学校已全部采用多媒体教学,精心制作多媒体课件,并随着学科发展和教学方法的改进,不断更新课件。将关键的、难以理解的部分以动画的形式展示给学生,利用多媒体的直观性、灵活性、容量大、内容丰富等特点,突破其时间和空间限制。如免疫学与病原生物学教学,其内容通过多媒体的声音、图像、动画、显微镜及电镜照片,使教学内容变得生动易懂,这样大大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此外,笔者还介绍一些优秀的医学网站和期刊杂志,鼓励学生课余拓展知识,开阔视野,这样不仅有助于理解基础知识,更有利于提高对医学学科的兴趣。

1.4 实验室和附属医院的建设 学院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建设了各专业的实验室,建立一整套完整的实验教学质量体系,建有标准化实验、实训室60间,政府出资建设的护理实训基地23间,实施实验技能考核人人过关制度。省、市级临床实习医院60余所,附属医院5所,加强实践教学过程,为学生提供见习和实习的场所。同时重视实习基地的建设和发展,有计划地分期分批的安排到非直属教学医院集中见习,提前让学生感受、熟悉医疗工作流程,熟悉临床技能操作方法,体会对患者的服务态度,见习时间派教师赴各教学基地对见习学生进行管理,规范学生的行为,强化见习质量的监控,提高见习的效果[5]。使学生对自己的职业有明确的奋斗目标。

2 贴近基层

随着医学科学的发展和卫生医疗服务模式的转变,本院从培养适合基层医疗单位需要的全科医生和应用型人才的目标出发,教学与临床应用紧密结合,突出其实用性,注重理论联系实际,培养出的学生应该具备创新思维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6]。

2.1 教学依据 我省农村医疗发展滞后,缺医少药现象严重,义务工作者服务的对象是广大的农民。教会学生因地制宜地服务于基层是教学的重要环节。学院领导提出培养要求,要面向基层、面向农村,培养“学得好、用的上、下得去、留得住”的应用型医学人才。教学中当没有大型医疗仪器时,将最基本的知识传授给学生,如内科检体诊断的视、触、叩、听、中医的望、闻、问、切等,结合临床表现可做出初步诊断。

上一篇:转变医学模式,关爱艾滋病患者心理健康 下一篇:旋覆花的研究进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