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小学语文教学中“化简为繁,化繁为简”的运用

时间:2022-07-24 05:56:23

浅析小学语文教学中“化简为繁,化繁为简”的运用

摘要:随着新课改的到来,以及科学技术的进一步发展,小学语文教学无论是教学内容上,还是教学方法上都得到了极大的提升。而这种提升,直接对老师的教学水平提出了更大的挑稹1疚姆治隽恕盎简为繁”和“化繁为简”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意义和作用,并根据实际的教学经验,提出了一些应用方法。

关键字:小学语文教学;化简为繁;化繁为简

G623.2

近年来,随着新课改的到来,国家对于学生的综合素质提升有了新的要求。相较而言,小学语文不仅课时较多,课文的内容也十分丰富,覆盖面广,如果教学方法得当,能够很容易引起学生的兴趣,寓教于乐,在提高学生语文成绩的同时,也能够“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能力”。

一、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化繁为简”

(一)小学语文教学中的繁

1.满堂灌

“满堂灌”的教学方法一直受到社会各界人士的诟病,教育部也多次发文要求“反对过于注重知识传授,强调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维’目标的达成”。然而,一些小学语文老师出于实际情况的考虑,如:赶课时、省时间、抓成绩等等,仍然将“满堂灌”作为语文教学的主要方法。在教学过程中,要求学生先读文章,然后回答老师的问题,然后根据学生的回答,老师针对这些问题再进行深入的讲解。这种教学方法的主要表现是课堂上一直听到老师在讲,学生在听,老师讲重点,讲考点,但是学生学习到的东西支离破碎,三个课时的时间,老师只是将一堆重点和难点一股脑地丢给学生,学生面对这些错综复杂的知识点,根本无法分辨出哪些才是自己需要的。

2.空泛拓展

许多小学语文老师在设计教案时,会根据课文的内容来设计一些学生自主学习、思考的环节,从而让学生学习到课文扩展出来的一些知识。然而,如果不能仔细安排这些拓展内容,而为了拓展而拓展,就很难避免会出现一些十分勉强、空泛的拓展。以《司马光》这篇课文为例,一般老师在讲解这篇课文时,都会肯定司马光“救人”和“随机应变”这些方面,也会向学生传授这方面的道德品质。但是,一些老师为了让学生从这篇课文中学到更多的知识,就设立了一个讨论环节:“在现代社会,遇到和司马光一样的情况,我们要不要砸缸?”然后,老师通过讲解现代社会砸缸是不好的行为,来讨论遵守规则与破坏规则之间的界限。虽然很能引起学生讨论的兴趣,也能够带动课堂的气氛。但是,实际上这个讨论与课文本来的意思相差甚远,也很容易让学生对“救人”和“随机应变”的理解出现困难。

3.多媒体

近些年,很多小学的教室都安装了多媒体设备,电脑、投影仪、话筒等等设备,让小学语文教学有了更多的手段。老师可以设计出更丰富、生动的教案,来让课文“动”起来,提升语文教学的质量。然而,如果缺少对多媒体的足够认知,很容易出现抓不住课堂教学中心的问题。在一次公开课学习中,授课老师为了展现《看》这篇课文的魅力,通过图片和文字制作了精美的PPT,并编辑了一部视频来展示的美。学生和老师沉浸在的美丽之中,久久不能自拔。等展示环节结束,老师开始讲解课文的重点内容时,而一节课四十分钟,已经过了接近一半的时间。这种对于多媒体的应用,不仅占用了大量的授课时间,也会让学生沉浸在动画的美丽之中,很难在短时间内把学生们的心思拉回到课堂之上。

(二)化繁为简

“少则得,多则惑”,对于小学语文教学而言,一些教学手段费时费力,却得不到我们想要的结果,归根结底,就是我们没有做到化繁为简。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我们需要进行取舍,要抓住重点。尤其是在教案设计过程中,要突出重点,老师首先自己就要弄明白自己想要向学生传达什么,让他们学到什么,而多媒体不应该成为课堂教学的中心,只能作为点缀,让小学语文教学“锦上添花”。以《吃水不忘挖井人》这篇课文为例,在教案设计时将目的制定为:一、学会五到十个生字和生词;二、能正确朗读和背诵课文;三、学会“感恩”,知道“感恩”,不要忘记那些对自己有过恩德的人。在有目的的前提下,再进行各个课时的具体教学方法和内容的设置,并搭配一些体现革命先辈、父母艰辛的图片,对学生造成情感上的冲击,让学生明白什么是感恩,为什么要感恩。

二、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化简为繁”

(一)化简为繁

对于小学语文教学而言,绝不能仅仅停留在让学生“读、听、写”的层次之上,理解能力、概括能力、创新能力等等综合素质的培养,也是小学语文教学必须实现的目标之一。因此,在小学语文教学中不能仅仅化繁为简,因为怕麻烦、省时间就忽视课文之外的一些知识的传授。

一般而言,所谓的化简为繁,就是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让他们自主学习、自主思考,从而得出独一无二的答案。例如,在成语学习过程中,本来老师在一个课时只能讲解几个成语的意思和用法,虽然课程相当简单,但是也同样无法引起学生学习成语的兴趣。但是,通过举行成语接龙的活动,老师先给一个成语,然后让学生自己去接龙,不仅能够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让他们自主去查找成语词典,也能够加深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交流和合作,调节班级的整体学习氛围。举行活动相对复杂,老师也无法把握学生们到底会得出什么答案,但带来的好处也是显而易见的,学生们不仅在课堂上对于成语学习的热情大涨,回家后也会自主进行成语的学习,甚至跟家长互动,而在作文中的成语使用,也明显多了起来。

(二)实例分析

在《吃水不忘挖井人》这篇课文教学中,我们也可以充分利用化简为繁的方法,让学生可以学到更多的东西。在第二课时的教学过程中,可以将“吃水不忘挖井人,时刻想着”的意思进行延伸:今天有许多叔叔阿姨为我们能够过上幸福的生活而辛勤劳动,同学们能说出这些叔叔阿姨的岗位吗?通过让学生回答“环卫工”、“售票员”、“科学家”等等岗位的名字,加深学生们对于这篇课文的认知。同时,也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此外,还可以将第三课时、写作课、班会和家长会进行结合。《吃水不忘挖井人》的主旨是让学生学会感恩,而学生最需要的感恩的就是他们的父母。

三、结语

事实上,小学语文难不难,归根结底还在于我们老师有没有选择正确而合理的教学方法。无论是“化繁为简”,还是“化简为繁”,其最终的目的,都是为了凸显语文这门课程的感染力,提升学生各方面的综合素质。

参考文献:

[1]吉木赛.新课程标准下的小学语文教学研究[J].中华少年.2016(25):134.

[2]孙建龙,王云峰."小学语文课程与教学论"学科建设与教学改革[J].课程.教材.教法.2005(02):65-72.

[3]路书红.论教学理论的文化意蕴[J].当代教育科学.2006(17):27-29.

上一篇:初中英语听力课有效教学初探 下一篇:由“双喜是个坏小孩”想到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