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路》课程教学特点的认识

时间:2022-10-09 11:40:11

《电路》课程教学特点的认识

摘要:《 电路基础》主要研究电路的基本规律与分析计算方法,电路或电路分析基础)课程

是电子、自动化、电力通信等电类专业的一门 技术基础课,主要研究电路的基本规律与分 析计算方法,在教学计划中起着继往开来的 作用。它一方面以高等数学、工程数学和物理学为基础;另一方面,它本身又是后续的技术基础课与专业课的基础、它不仅是电类知识

体积中的重要基石,也是学生毕业后从事专业技术工作的重要理论基础,是孚生合理知

识结构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发展智力,培养能力和良好的非智力素质方面,均起着极为

重要的作用。本文结合教学实践,谈谈电路基础课程的教学特点并对其作一展望。

关键词:电路,课程教学,特点

TM13-4

电路基础正式作为一门系统而完整的学科是在杂世纪30年代总结了前一百多年的

电学研究成果而确立的。六十年来,由于电学理论进展十分显著,成果相当可观,使得电路基础课程丙容非常广泛,呈膨胀趋势,(近几年来教学学时呈压缩趋势)。这样:“抓准主干

内容,精讲、精练,启发思维、开发智力、培养能力”就成为其教学的首要特点。

一、电路基础课程介绍

电路基础课程是一门系统性理论性很强的课程,尽管电路理论发展十分迅速,其内容

变化也多,但是它的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和基本方法却保持着相当的稳定性,成为教学的重点滴绕这三个基本课程中有丰富的内容,但贯穿在本课程里始终有两条基本主线,成为教学中需要抓住的主干。一条是以电路的两类约束(拓扑约束,元件约束)为依据,建立电路数学模型的一般分析方法(节点法、回路法、割集法);另一条是运用等效概念和电路定理简化分析计算电路。在教学中一定要抓住这两条基本主线,处理好基本概念、基本理 论、基本方法的讲解与数学推导关系,既要充分利用数学工具,培养学生驾驭数学工具的能力,又要防止数学推导过程掩盖物理本质。

二、路基础课教学赢遵循的原则

在教学过程中还应注意坚持传授知识、发展智力与培养能力相统一的教学原则,授

课讲究辨证法,培养科学的思维能力。电路基 础课程中,普遍存在着一般与特殊的关系。如 直流与交流,正弦与非正弦,线性与非线性, 稳态和暂态;普遍存在着对偶关系。如电压与 电流、串群与并联、阻抗与导纳等・在教学过 程中,要充分利用这些关系,由特殊归纳一般,由点到面,循序渐进逐渐展开电路基础课程的理论体系;授课过程中通过大量的类比和对偶,把电路的基本概念、基本定律和数学。

方程有机地联系起来,功此及彼,举一反三,触类旁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加深学生对问题的理解,促进新信息的建立、只要授课过程中把握住内容的内在辨证关系,不仅能把

知识讲深、讲透、讲活、讲精,同时又培养了学生科学思维能力,启发了学生对课程的兴趣,

丰富了学生的想象力,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电路基础课程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三、电路基础课程内容的发展变化

近三十年来,新型电子器件层出不穷,电气化、自动化、电脑化的迅猛发展,对电路理

论提出了一系列新课题,从而推动了电路理论的变革与发展。不断更新教学内容,反映学

科发展新成果,深人浅出的将近代内容与传统内容融合为一体,是电路基础课程又一特

点。

翻开五十年代以来,在国内享有盛誉的电路基础教科书,可以看出,约十年左右内容

就有一个比较大的变化。00年代以来,这种 变化约五年一次。其根本原因是新的知识、新

的方法不断出现和人们对电路基础知识体系认识不断深化。50年代以前电路基础课程教 学侧重于时域研究,50年代以后侧重于频域研究,50年代到6。年代是时域和频域研究

的结合。?0年代后新的方法层出不穷,例如在电路研究中系统地引用了拓朴学,使电路

的拓朴分析成为电路理论体系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为电路的机辅分析与设计奠定了

基础,从动力学体系中引人了电路的状态,状态变量和状态空间的概念,并且借用系统的

有关理论,使得电路理论和系统理论在科学方法上趋于统一‘在课程教学中要反映这些

新的知识、新的方法和新的认识,使学生通过把握学科脉膊,启迪思维,掌握更多的学习方

法和研究方法。

回顾电路理论发展过程可以看出,理论研究方法和实验研究方法是它发展的两大支

柱。因此在电路基础课程教学中,重视实验教学是它的又一重要特征。

电路基础是一门巍性很强的课程。它不仅要求学生学会一些基本理论,而且要掌握一定实验技能,要有“动手能力”,防止学完课程后,讲起电路原理头头是道,份接触实际

间题就束手无策。实验教学的目不仅是为了配合理论教学,增加感性认识,进行必要的验

证,而且也是为了传授测试理论知识,培养实际动手能力和实验研究能力,在这个过程中

养成创新精神和严谨科学作风。

电路的实验教学多年来形成了一套传统的实验内容,即仪器仪表的使用、定理的验

证、参数的测试和盛些简单电路的响应。这些传统的实验内容对培养学生的基本实验能

力、巩固所学的理论知识,无疑是十分重要的。但是随着电路基础课程教学的发展,电路

实验教学要注人新的内容,测试手段要体现现代化的特点。传统的实验要精选和革新,减

少验证性实验,增加一些反映新技术与方法的实验(如回转器、开关电容)。特别是要引人

计算机辅助实验教学,不仅用计算机处理实验数据,而且用来模拟一些实验过程。将计算

机引人电路实验是一个新的尝试,配合其它实验,将使电路的实验教学更好地配合理论

教学,使学生掌握现代电路的研究与测试方法。

四、结语

电路基础课程是电类专业学生接受的第一门专业基础课,应该更加注意坚持传授知

识、发展智力与培养能力相统一的教学原则。在培养能力方面,着重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

能力,分析与解决问题的能力和研究问题的方法。另外还要注意培养学生良好的非智力

素质、严谨的科学作风与治学态度。

参考文献:

[1]朱利,朱萍. “电路基础”教学内容的精选与讨论[J]. 电气电子教学学报,2012,(04):27-29.

[2]沈娟娟. 电路基础课程教学改革探讨与实践[J]. 高教学刊,2015,(09):36-37.

[3]程洪斌,王善勤. 《电路基础》课程教学改革的探索与实践[J]. 商丘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5, (05):85-86.

上一篇:高校图书馆在网络环境冲击下的信息服务新定位 下一篇:高职院校教学资源库长效机制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