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生管理真的“难”吗

时间:2022-07-24 05:40:27

学生管理真的“难”吗

常听班主任教师发出这样的感慨:“现在的学生真难管,说不听,骂不行,打更不能,真是无计可施。”甚至有些教师哀叹:“现在管理学生简直是如履薄冰。”尤其在对一些学习自觉性差、行为习惯不好的学生的管理和教育中,很多教师都感到茫然而困惑。

其实,这只说明靠高压和强权管理学生的做法已经行不通了,我们需要给“师道尊严”赋予全新的内涵,思考新时期的管理模式。在长期的班主任工作中,笔者尝试了以下做法,效果不错。

一、采取迂回战术,适时放大鼓励

一位教育家曾经说:“发火、打骂学生,只能说明班主任无能。”对待学生要少批评多鼓励,少喝斥多赞扬。对一些特别调皮、性格玩劣的学生,要避免跟他们“硬碰硬”。最常用的方式是采取“迂回战术”,及时发现学生的长处并以此“放大”鼓励,给学生树立自信心、自豪感,激励学生改正错误和缺点。

我们班的孙世坤同学,性格玩劣,脾气暴躁,是一个“难剃的头”。刚接手这个班时,原来的班主任教师跟笔者说:“孙世坤这个学生够你应付的。”但是再难剃的头也要面对。笔者首先从学生和以前教过他的教师那里了解到,其实孙世坤本质善良,爱劳动,有集体荣誉感,只是受家庭和一些坏孩子的影响,造就了这种玩劣的性格。笔者觉得这样的孩子给他来“硬”的肯定不行,因此,对他采用“软”办法,抓住他身上的一些闪光点或小进步,不失时机地在同学们面前给予表扬鼓励,如表扬他有爱心、爱劳动,有集体荣誉感,并安排他负责卫生区的检查,担任楼道的安全监督员,教育他乘坐班车的时候主动让座给小同学,照顾好小同学。在受到了老师的器重,得到了同学们的信任后,孙同学工作更加负责,大家都夸他变了一个人。

二、关爱每个学生,及时交流沟通

高尔基曾说:“谁爱孩子,孩子就爱他,只有爱孩子的人,他才可以教育孩子。”班主任搞好班级管理工作的前提是要有一颗爱心,不论在生活上,还是在学习上,都要给予学生必要的关心和帮助。无论是品学兼优的好学生,还是令人头疼的后进生,班主任都应该一视同仁,爱得公正,才能让学生信服。其实班级就像一个大家庭,教师就是家长,对自己的子女要有一种爱心,多一份耐心,给孩子一点信心。要时时对孩子有牵挂,把每个学生都放在心里,让学生在校时有家的感觉。

一次在课堂上,笔者忽然发现有一个女同学的胳膊上有许多细细的伤痕,看样子就像是用刀片划过的,心里“咯噔”了一下。课后,笔者单独找其谈心,开始她什么也不说,但我明显感到她有心事,并且眼神里充满了忿恨。于是笔者推心置腹地对她说:“我也是孩子的母亲,老师希望你能把我当作你的妈妈,孩子有事怎能不对妈妈说呢?”说到这里,她哭了,哭得特别伤心,她说:“老师,我真希望你是我的妈妈,有你这样的妈妈该多好!”

原来,她父母离异,又都是极不负责的人,各自外出打工,把她丢给了爷爷奶奶。她曾经哀求自己的妈妈不要离开她,可都无济于事。她长期缺少父母的关爱,学习成绩又不好,同学又不愿跟她交朋友,心灰意冷,失去了理想与希望。于是每当她想爸爸妈妈或是心情不好时,就用小刀在自己的胳膊上划一道口子,虐待自己,报复父母。

笔者被深深震撼了,陪着她一起哭了。这次,笔者跟她谈了很久,鼓励她要对生活充满信心:“不管你有什么困难都要跟老师说,老师愿当你的知己,老师就是你的妈妈。”数次推心置腹的交流,终于唤起了她对生活与学习的希望和热情。在日常学习生活中,笔者有意识地给予她更多的关爱:如儿童节到了,会提前买好礼物送给她;天冷了,会叮嘱她多穿衣服;生病了,则会主动带她打针吃药……笔者把她当作自己的孩子来关心、疼爱,并让班里的女同学主动关心、帮助她。以后的日子,我们还经常以书信的形式交流,有什么心里话不方便面对面说,她都会写下来送给笔者,笔者也会及时地与她沟通。女同学渐渐地重新振作起来,胳膊上没有再添新的伤痕,学习成绩也有了较大的进步。

三、提高自我管理意识,增强凝聚力

班级管理中,班主任要发挥主导作用,利用好班干部,善于创造机会让学生自主参与班级管理,提高学生的自我管理意识,培养自我管理能力。如我班成立了安全监督小组、文明礼仪监督小组、课间活动监督小组等,每个小组有一个负责人。文明礼仪监督小组主要负责每日班级的考勤、卫生、仪表服装、课前准备和课堂纪律的监督;安全监督小组主要负责课间教室纪律和楼道纪律及课间活动安全的监督等,使班级形成有正气的良好班风,为学生创造良好的学习环境。监督小组成员及时发现班级存在的问题,并制定出相应的考核解决办法,及时通知有关同学予以纠正,使全班每位同学都充分意识到自己作为班级一员的重要作用,自觉为班级争取荣誉,增强了班级凝聚力。

总之,学生难“管”,不是“管”不了。只要我们放下师道尊严的架子,真心爱学生,了解每一个学生,因材施教,班级管理就不会成为难事。

(作者单位:山东省青岛市黄岛区崔桂璇希望小学)

上一篇:巧用资源 寓“情”于“理” 下一篇:在有效观察中推进结构游戏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