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在数学教学中实施开放式教学,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时间:2022-07-24 05:22:07

如何在数学教学中实施开放式教学,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在数学课堂教学中,要加强对学生创新意识的培养。作为一名数学教师,我认为改变传统的封闭型教学方式,实施开放式教学,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变“学知”为“探知”,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重要途径。

一、开放师生关系

一位教育学家从国外考察回来说:“美国的教师是在学生圈子中的,你在课堂中甚至分辨不出哪个是教师;而在中国,教师常常是站在全班学生的面前,成为学生们的中心。”这段话一针见血地指出了我国学校教育中存在着这样的弊端。在课堂上,学生一般总是回答教师的提问,回答得好,会得到教师的夸奖,却很少见学生向教师提出问题。偶有问倒教师的学生,有时会遭到教师的一顿斥责,尔后变得循规蹈矩,不敢越雷池半步。如此“师道尊严”,何来创新?因此,必须突破传统师生关系上的领导与被领导、管理者与被管理者的状况,建立开放的师生关系。

二、开放教学环境

教师应努力营造开放的教学环境,促使师生之间,学生之间的相互尊重、相互交流、相互激励。开放的教学环境应具备以下特征:

1.教师不要轻易否定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不要急于对学生的答案和思考下定论,即使有定论的结果也应重新质疑,教师在设计课堂活动和提问时,应给学生留下足够的思考时间,不要一提出问题马上就要学生回答,对他们的一些不合习惯思维的回答不要立即否定。

2.实现有效的师生互动

培养创新能力必须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当前,相当多的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仅停留于表面现象,流于形式。师生之间提问、回答的频率很高,并穿插小组之间的讨论,这种形式上的“交流”与“主动学习”并不能保证所有学生建构知识,更谈不上创新。而我们所强调的交流,是基于有效的师生之间互动基础之上的。课堂教学要实现有效的互动,一方面教师应注重创设一些具有一定思考性、探索性、思想性、趣味性的或能引起学生认知冲突的问题情境,以激发学生的探索欲望;另一方面,交流应是多向的,允许学生自由发言、自由讨论,让他们的思维进行“碰撞”,擦出“灵感”并通过交流,提高学生的多种能力。

三、开放思维训练

教师在数学教学中,不仅要分析解决问题的思路,还应通过对问题的多角度审视,让学生直接参与思维的全过程,变学生的“维持性学习”为“创新性学习”。

1.训练发散思维

培养学生发散思维的方法主要有一题多解、一题多变、开放性作业等。

(1)一题多解。在数学教学中,对于一个问题可以从不同的角度、采用不同的方法解决,获得同一结果。这种殊途同归的教学方法有利于拓宽思路,使学生的思维向多方发展,有利于思维发散性的形成与发展。

(2)一题多变。一题多变是将数学题目的本质数量关系保持不变,而将非本质的特征和一般条件进行多种变换,从而使学生进行发散思维。

(3)布置开放性作业。开放性作业是相对给出明确条件,要求固定答案的封闭性作业而言的。它主要有条件开放、结论开放等几种。做开放性作业,不仅使学生对数学知识的掌握加深了,学习的积极性也得到极大调动,而且拓宽了学生思维的空间,使学生思维能力得到有效的发展。

2.鼓励直觉思维

培养学生的直觉思维,首先要教会学生掌握基本知识,特别是知识结构,扩大知识视野,尽可能让学生利用已有的知识经验,凭直觉尝试解决问题。其次,在教学中要留有余地,允许和鼓励学生大胆猜想。牛顿曾说:“没有大胆的猜想,就做不出伟大的发明。”由此可见,猜想在人类发明创造中的地位非同一般,虽然猜想是直观判断,但绝不是盲目乱猜,它是在一定知识结构中提出的,教学时要注重猜想的情境、层次,使学生不仅把知识掌握牢固,而且能受到科学发现和方法教育,从而培养学生创新思维能力。

3.发展逆向思维

逆向思维是把常规的、固定的思维逆转,从事物构成成分相对立的反面或从其相反功能进行思考,以寻找解决问题方法的思维形式。例如:已知x2-mx+n=(x-1)(x+2),求m和n的值。因为已知式从左到右是因式分解,所以上式从右到左是整式乘法,由(x-1)(x+2)=x2+x-2,知-m=1,且n=-2.所以m=-1,n=-2.这是一个对学生进行逆向思维训练的简单的例子。在教学过程中经常对学生进行逆向思维训练,能帮助学生突破思维定势,提高创造性思维能力。

四、开放探索空间

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仅仅局限于课堂是远远不够的。教师应开放学习空间,让学生走出教室,去参加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与实践活动,开阔他们的视野,激发创新意识。

1.重视开展数学课外活动

教师应根据学生的兴趣和爱好,开设形式多样的数学课外活动,让学生从生活和劳动中寻找数学问题,在同学间互相切磋、互相启发、互相交流,从而解决问题。比如:开展数学竞赛、数学游戏、举办数学讲座等。

2.鼓励学生在社会实践中活用数学知识

日常生活中的利息、税收、保险、分期付款等常用名词中无不蕴含着丰富的数学知识,现在的数学课本并没有太多反映。教师不妨充分利用这些资源,鼓励学生灵活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比如,给学生布置一道计算银行利息的题目后要求学生结合学到的知识,自己到银行存钱和取钱。有的学生发现银行的利息作出了调整,于是对书本的计算题作了修改。又有些学生自己编出了有关打折等有实际意义的应用题。这些活动可以培养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激活他们的创造潜能,最终使他们达到灵活创造的

境界。

(作者单位 广西壮族自治区梧州二中)

上一篇:如何提高农村中学生的英语听力 下一篇:在分享阅读活动中培养幼儿的亲社会行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