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源变革五大矛盾

时间:2022-07-24 04:55:34

能源变革五大矛盾

在能源变革中充满了矛盾,这需要政策、技术、资本、市场等多方协调迎解

电源电网仍待协同、环保问题已被妖魔化、建设疾进却运营乏力、市场煤遭遇计划电、失衡的短期成本与长远效益……在化解能源危机、进行能源结构调整时,面临着诸多亟待解决的矛盾。

而要解决这些矛盾,单纯依靠企业的冲锋陷阵、市场的自由调节或是政府的补贴,效果都是杯水车薪。这需要政策、技术、资本、市场等多方协调迎解。

矛盾一:

电源电网仍待协同

长期以来,中国电力发展一直延续“重发、轻供、不管用”的状态,输配电建设严重滞后于电源建设。虽然新一轮电力体制改革后,电网企业和电源企业分开,电网建设速度得到一定程度的加速,但是要彻底解决“有电输不出、卡脖子等现象”还需要一定的时间和过程。

在《可再生能源法》中,要求电网对可再生能源全盘接收,但实施过程并不如意。电源抱怨电网,电网也有苦衷。由于风能、太阳能的区域性局限,发电企业与用电终端严重脱节,对电网提出了不仅是技术,更是经济性、安全性的要求。风压的不稳定势,必给电网带来安全隐患,而风能接入电网就需要强大的技术支持,可能增加的是电网的改造成本。

由于风电建设成本要高于水电、火电,虽然有政府补贴,但上网就意味着亏损,所以风电企业毋宁少上网。然而,既然投入如此巨额的资金、精力来建设风能场,看重的是政策等的支持。国内风能场、太阳能电场的发展如雨后春笋,政府也不可能不闻不问,电网总有一天能够配套。而大型储能设备的出现对风电上网来说可谓意外的惊喜,而大企业客户直购电试点的出现,更增加了可再生能源的信心。

水电上网电价在所有电源中最低,也是电网公司获利最多的部分。然而,2D08年在火电平均上调5分钱的背景下,水电价格仅上调了1分钱左右,两者价差进一步拉大,目前电网2009年预计亏损在450亿左右,若实现水火同价,亏损将更加严重。普遍的观点认为,各种能源上网电价的趋同,将是一个缓慢、渐进的过程。

矛盾二:

环保问题已被妖魔化

先来看一条新闻:6月11日,环保部紧急叫停了金沙江中游正在施工的鲁地拉和龙开口两座水电站。理由是,二者未通过相应的环境评价,擅自筑坝截流。

资料显示,被叫停的两座水电站总装机容量396万kw,年发电量之和预计178亿度。2008年全国风电装机容量894万kw,发电量为111亿度。做一个简单对比。尽管两座水电站的容量不到风电的1/2,但是发电量却是全国风电的1.6倍。

如果按照2008年的能耗水平,即349克标准煤可发1度电,两座水电站推迟一年发电造成的能源损失相当于烧掉了621万吨标准煤,多排放了1200万吨二氧化碳。在新闻之外,有更多的水电站因为上述电站的环境评价而被连坐,造成的损失更无法估量。

环境与移民所形成的舆论压力成为挡在水电发展前的两座大山,水电开发也因此成为敏感的社会问题。甚至在今年“两会”政府工作报告的初稿中,并没有将“水电”列入国家积极发展的新能源序列。是不是水电已被过度妖魔化?

纵然能够带来清洁的消费方式,但生产过程却受耗能、污染诟病的还有光伏。“多晶硅太阳能的单位GDP能耗并不是特别高,至于其所谓的污染,也只是企业性的问题,并不是行业性的问题。”中盛光电董事长王兴华如是说。

矛盾三:

建设疾进却运营乏力

一边是新项目的不断上马;另一边却是大规模装机容量的闲置。受益于“太阳能屋顶计划”和“金太阳工程”的先后出台,新能源行业早已蠢蠢欲动。截至上半年不完全统计,全国多晶硅产能已超过14万吨/年,而2010年世界预计需求不到8万吨。而风机制造商已从前几年的不足十家飙升至百余家。相关人士判断,“行业整体过热。”说话间,我国首个千万kw级风电基地就于8月8日在甘肃酒泉开工,10年后,酒泉市的风电装机规模有望达到20007万kw,接近三峡水电站的发电量,成为“风电三峡”。

据媒体报道,“那些已从发改委获批的电站项目,运营商不是或主动或被动限额发电,就是索性拖延开工、建成日期。像国有企业中国节能投资公司在乌兰察布拿到了项目,但它的选择是先不开工,等会儿再说。”相关人士提醒媒体,发改委现在考核的是装机容量而不是发电量,联系到不少地区电网技术条件暂不具备,可以理解。“但随着配套工程的陆续完成,发改委有必要进行调整,那些有并网条件却有意不满额发电的现象需被杜绝。”

矛盾四:

市场煤遭遇计划电

“市场煤”和“计划电”一直是煤、电绕不过去的弯。虽然,为缓解市场煤、计划电之间的矛盾,我国早已制定煤电价格联动机制,但由于电力资源的公共属性,国家考虑到对CPI的影响很难轻易放开电价,电价调整一再滞后于持续飙升的市场煤价格。因此,实行煤电联动是短期解决煤电矛盾、防止电荒再次出现的手段,但并不能解决实质性问题。

2008年,内地电煤价格大起大落,给煤、电双方未来的盈利均带来变数。2009年,煤价走势对双方的利益可谓生死攸关。虽然有市场传闻中国神华已经和某个地方电厂签订合同价上涨8%的协议,但是五大发电集团仍未松口,以中国神华、中煤能源为首的煤炭生产商,和以五大发电公司为首的独立发电企业之间仍然僵持不下。

虽然,经过数轮谈判之后,煤电企业最终妥协在同比上涨4%的价格区间,但最终并未解决根本问题。打破垄断的发电企业依然夹在“市场化的煤”和“垄断的电网”之间,遵守的仍然是计划经济的定价原则,这种尴尬扭曲的地位导致发电企业应对风险的手段有限,且并非非常有效,即控制电煤库存与从海外购煤曲线救国。

矛盾五:

失衡的短期成本与长远效益

先来看一组数据:国家能源局公布的统计数据显示,截至6月30日,全国累计关停小火电机组7467台,总容量达到5407万kw,这一数字已超出“十一五”规划提出的5000万kw的小火电关停目标。形式固然喜人,然而要把在能源构成中占75%的煤电拉下第一把交椅,则差之甚远。

电力结构调整的过渡期,是一个漫长的过程。在技术尚未成熟,原料成本、设备组件价格较高的情况下,就上马可再生能源项目,对企业来说无疑是一个割肉的过程;而长远看来,对于国家的整体能源战略、经济效益,也是不得不迈出的一步。

矛盾不仅存在于项目的建设与开发时,更存在于建成后的运营过程中。可再生能源上网成本较高,这该由谁来负担?电网考虑的是:“由于可再生能源地处偏远,量少分散,电网需要进行怎样的技术改造?增加多少投资才能保证?”电源的想法是,“下一阶段,风电产业大规模扩张,很大程度取决于电网,而不是光取决于制造成本。”

环境与移民所形成的舆论压力成为挡在水电发展前的两座大山,而“市场煤”和“计划电”一直是煤、电绕不过去的弯。一边是新项目的不断上马:另一边却是大规模装机容量的闲置。

上一篇:可持续光明 下一篇:华能集团:“绿煤”探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