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门户网站建设的问题与思路

时间:2022-07-24 04:46:16

高校门户网站建设的问题与思路

摘要:校园门户网站对高校管理意义非常重要,然而,高校门户网站建设现状不容乐观,仍存在信息化标准不一、信息资源共享程度低、重内部建设轻外部建设等问题;应该在准确合理的功能定位基础上对高校门户网站进行科学设计。

关键词:校园门户网站 功能定位 设计原则

前言

门户网站的建设在企业管理中取得了巨大成功,但高校的信息化建设中的标准不一、管理系统林立成为校园信息化进一步发展的瓶颈。若要建立一个信息标准统一、系统集成、高度智能的校务管理平台,校园门户网站的建设就成为高校信息化建设深入发展的必然途径。本文对校园门户网站建设的功能定位与设计原则进行研究和探索。

一、憧憬与困惑:校园门户网站建设的意义、现状与问题

⒈校园门户网站对高校管理的积极意义

高等教育体制改革促成了高校管理价值体系的个性化与多元化,高校的教学、科研、管理和服务早已不再囿于本校、本地区,而需要以一种宽广的视域考察学校的管理与发展。校园门户网站是基于信息网络技术的一种新的高校管理平台构架,是高校管理再造的一种理性和现实选择,为高校的管理与决策的创新提供了一种广阔的空间。它利用信息与通讯技术打破高校与上级主管部门、高校的职能部门、社会公众等之间的物理组织界限,革除传统的层级关卡申报和审核作业流程,一方面对现有管理系统按照教育信息化建设标准进行整合,打通信息壁垒,如OA的广泛应用,构建了从教育部到学校、学校与学校和校园内部的一个网络信息平台,加强了信息的沟通和资源的共享;另一方面通过无缝结合、信息隧道等技术开拓多层次的交流渠道,最终实现高校管理职能的优化、工作方式创新、工作流程再造。从这个意义上讲,校园门户网站完全改变了高校管理的方式与手段,为建立一种全新的过程透明、信息对称、反应灵敏、民主科学的校务管理平台提供了可能。

⒉校园门户网站建设的现状与问题

校园门户网站建设在20世纪末首先在美国提出,刚开始是从企业门户网站建设的形式以一种称之为“”的企业电子商务模式被提出来的,这种模式一开始便以一种全新的信息服务形式向高校各种不同类型的人群提供个性化服务而受到广泛欢迎,并且这种模式在高校内部管理效率、内外服务潜力等方面所表现出来的强大力量也为高校管理者所青睐。此后,校园门户网站便十分迅速地开始占领高校领地,如同企业门户网站对企业管理的全新改变一样,校园门户网站正改变着高校的许多方面。目前,我国高校门户网站的建设尚处于起步阶段,尽管国内一些大学已经开始或已经建立门户网站,但离真正意义上的校园门户网站还有很大的差距,各高校校园门户网站在建设过程中还存在许多问题,具体表现如下:

一是信息化标准不一。高校在管理信息化建设的过程中,通过采取自身开发、购买、定制等多种形式建立了各种管理信息系统,如学籍管理系统、学习管理系统、资产管理系统、财务系统、人事管理系统、招生系统,等等。这些系统采用不同的信息标准。

二是信息资源共享程度低。由于信息标准不一,各个系统有不同的信息数据库,系统之间处于独立隔离状态,对信息资源的共享造成了很大的技术上的困难,如对同一资源不同部门之间采用不同的定义或存取规范,导致信息不能共享与资源重复建设等问题。

三是重内部建设轻外部建设。很多高校在建设过程中将重点放在校内业务管理上,而忽视了对外交流渠道的拓展,使门户网站的功能无法真正发挥。

四是停留在网上服务层面,对业务流程管理与在线互动功能的开发不够。

二、改革与重塑:校园门户网站的功能定位

校园门户网站应定位为:学校对内进行校务管理和教育活动,对外开展公众教育服务的新平台。其主要手段是充分利用网络信息技术和通信技术,在整合和开发各类管理系统的基础之上,实现信息资源的共享。为了准确把握其功能定位,在校园门户网站的建设过程中应重点把握以下5个方面。

⒈管理系统高度集成

校园门户网站集成分为网络集成和信息系统集成两个部分,网络集成属于硬件层面,包括校园网络干线、服务器、防火墙等网络设备设施的结构化布线与设备选择、网络技术及设备选型等。信息系统集成是指在统一的信息标准之下充分利用网络信息技术,将诸如校园内部主页、内部电子邮件、多媒体教室、电子图书馆系统、校园IC卡管理系统、内部信息服务系统、自动化办公系统、教学管理系统、科研管理系统、人事管理系统、资产管理系统、财务管理系统、干部管理系统、学生管理系统等各种现有管理和服务系统业务集成,使不同部门之间可进行协同办公,实现外部公众与校务之间真正的互动。

⒉业务管理高度智能

随着高校管理对信息技术的广泛应用,网络信息技术在高校管理领域中发挥着极其重要的作用,如信息、资料存储与传输、多媒体教学等;但是,在信息共享、信息导航、数据搜索与查询、安全保障等方面的应用还处于探索阶段。随着高校管理价值体系的个性化与多元化及高校管理视域的拓宽,现有管理系统已不能满足管理的需要,信息技术的应用已逐步从应用领域向知识共享、决策辅助等纵深方向发展。校园门户网站的设计必须在对现有系统进行整合和共享的基础上,在管理流程中实现信息智能收集、整理、分析、数据挖掘等功能;以便捷、高效的电子化工作流程代替繁琐、慢速的实物化人工流程,提供一个高度智能化的现代办公环境。

⒊管理主客体互动

管理主客体、服务对象及与上级部门之间的互动是实现高效、公开、透明管理的现实需要。校园门户网站的设计功能定位需要在现有的信息功能、服务导向指引功能的基础之上,把重点放在开发其交流互动功能之上。如此的校园门户网站,通过视频、语音、数据的实时互动与公众之间建立即时、双向、直接的沟通和互动,特别是通过内部无纸化办公的进一步深入,不同部门之间可以实现互联互通,由此形成多级互动、主辅协同的开放式校园管理平台。

⒋校园网络资源共享

构建一个高效实用的教育资源库,实现校园网络资源共享。课堂教学是实施素质教育的主渠道。在目前教育资源多元化的今天,它仍是教学的基本组织形式。因此,应用多媒体于课堂教学,是现代教育改革的需要,也是教育现代化的重要标志。对于学校而言,教育资源库建设是一个长期的系统化过程。通常,教师是这类资源建设的主力军,可以制作出自己教学所需的各类CAI(计算机辅助教学)课件。此外,学校还可以根据教学需求,购进一些市场上的优秀的CAI课件。每个学校拥有数量较多的教师自制的多媒体课件,所以要在教学中进行课件和多媒体素材的点播,就必须有一个高效、实用的资源库来管理、应用。由于在应用开发上对教师的要求超出了教师现有的知识水平,所以,学校应该引进功能强大的资源库管理应用平台,可以充分利用网络的共享资源,提高使用的效率,简化教师开发制作课件的过程,以提高备课效率。

⒌校园网建设应坚持“培训在先、建网建库同行、重在应用”的原则

这就要求学校加强对师资的培训工作,充分发挥网络作用,即实现学校教师、技术与管理及行政人员的不同层次的全员培训,伴随着校园网建设,形成一支能使校园网充分发挥使用效益的队伍。在校园网建设的过程中,应该深刻地认识到,只有让学校每个教职工和学生懂得在信息高速公路上自由地驰骋,才能充分地体现校园网络的价值。

目前,由于学校教师的计算机应用水平普遍较低,学校组织对教职工的计算机应用方面的培训就成为当务之急。为了更好地提高教职工应用校园网的能力,可以对教职工分层次进行培训。首先,要使所有教职工掌握计算机操作的基本技能,比如Windows操作系统、图文混排办公系统、电子表格的使用等等,以提高教职工的计算机应用的总体水平。然后,选取一些骨干教师进行计算机专业应用的培训,如对可用于制作课件的Flash、Authorware、Director软件以及一些用于素材制作与收集的工具及技术的知识进行培训,这样可以让这些专业的骨干教师先掌握课件制作技术,开发一些高质量的课件,为校园网的利用打下基础。最后,还要选择一些计算机应用能力强的教职工进行计算机高级应用的培训,如网络管理与维护、系统与应用软件的开发等等,这样可以使校园网得以正常使用和充分利用,并可以使校园网有充分发展的空间。对于培训的方式,前两种培训可以在校内进行,后者可以将相关人员送出去培训。

三、整合与共享:校园门户网站的设计原则

⒈先进性

校园门户网站的设计首先应确立先进的理念和设计思路,要将高校的办学理念、特色与个性充分融入平台设计,使之具备文化理念上的先进性;其次,在技术上,设计方案应立足于先进技术,采用电子签名、电子信息交换、安全屏障等先进技术,在服务器和网络方面以优化通讯流量,提高系统的管理性和安全性为重点,在技术上确保平台具有实用、标准、安全和可扩展性强等特点。

⒉实用性

校园门户设计的首要目的就是为高校的教学、管理和服务提供一个高效、便捷、公开、透明的管理平台,平台的实用性是平台设计与建设价值的最根本的体现。在设计的过程中,必须将实用性摆在重要的位置,可采用分布式体系结构和工作模式,使管理者在任何时间、任何地点均可工作;同时还要求体现工作人员角色分工,对操作人员的技术要求低;网站使用成本低,界面友好,能进行可视化编辑,操作简单方便,可提高管理效率和改善管理形象。

⒊扩展性

校园门户具有巨大的管理潜能和空间,由于信息技术的发展速度很快,无法确切预计平台使用的具体功能和最佳的管理运行模式。因此,系统设计必须具有很强的可扩展性。系统的可扩展性应包括能接纳已有的系统和在今后系统软硬件扩展时能有效地保护已有的投资,特别是在应用需求变化时,有一个较好的应用平台,能便捷地加以调整。系统易于扩充升级,既能满足当前业务的需求,又能为今后的扩充留有充足的空间。

⒋标准化

标准化的问题是校园门户网站平台建设的瓶颈,是最为重要也是首先必须解决的问题。因为平台所有程序及接口必须具有统一的标准,使程序和系统具备优异的可移植、可转接性才能达到整合与共享的目的。校园门户网站的建设,必须严格遵守统一的信息管理标准,如2002年实施的《教育管理信息标准》便是我国第一部相对完整的教育管理信息化方面的标准规范,其内容涵盖了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日常管理工作中的方方面面。该标准的建立和实施为校园门户平台建设提供了科学的依据,必须严格使用和遵循这一标准,为平台建设提供一个良好的基础和前提保障。

⒌安全性

校园门户是一个标准开放的网络平台,在网上进行各种管理、服务和教学活动,随时可能面对黑客的攻击和病毒的侵袭,因此,确保网上信息流通的系统安全十分重要。平台设计的安全性包括两个方面:一方面是技术上的安全保障。应具有安全高效的通信机制,采用网络监控的技术如电子开关技术、软硬件结合的身份认证以及加密技术等,以解决信息系统的安全性、保密性问题,防止信息泄密和病毒对保密信息的非法侵入。另一方面是系统的管理、法律法规、安全管理制度等的保障。制订相应的ID文件管理、用户密码管理、管理员职责等安全制度,为平台的使用提供安全环境。

总之,校园网络应用主要为学生与教师提供开放性的学习平台,供探究、研究性学习使用。以面对面的方式和使用异步及联机交流的方式,让学生与教师互动,作为应付信息超载的一条途径。合作学习,作为竞争式学习的一种替代物,将会在包括计算机支持的合作学习制度的高度交互(虚拟)式学习环境中得到更好的实现。创建经济合理的办公自动化校园网,使用高效、实用的应用软件,努力提高教学管理、服务的网络化水平,是各校各业务部门适应教育信息化发展趋势的必然途径。网络化多媒体通讯将使教师能不受时间空间限制地协同工作。随着现代信息技术在教学和管理中的进一步应用,校园门户网站的利用效益将会越来越大。

参考文献:

1 齐绍平.高校政务信息化的科学决策服务功能研究[J].教育信息化,2005(6)

2 夏巍峰.校园门户网站:高等教育信息化发展的新阶段[J].中国远程教育,2002(12)

3 姜伟. 电子政务:知识管理是新焦点[EB/OL]. [2007-09-01].省略/media/ciw/1286/b0401.htm

4 电子商务网站设计原则[EB/OL]. [2007-09-01]. www.省略/Ec/200553121855.htm

5 罗菊兰,李友芝. 电子政务信息的安全防范[J].中国信息导报,2006(4)

作者简介:

罗菊兰,女,1967年生,湖南常德人,湘潭大学讲师。

(本文责编:张建辉)

上一篇:基于WEB的文科科研管理系统的设计与实现 下一篇:实现经济结构转变推进信息化 CIO任重而道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