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浆ET-1和血清APN\PAPP-A\IL-18检测的临床意义

时间:2022-07-24 04:42:28

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浆ET-1和血清APN\PAPP-A\IL-18检测的临床意义

摘要: 通过比较33例急性脑梗死患者与35名正常健康人的血浆ET-1和血清APN、PAPP-A、IL-18检测水平,本文认为检测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浆ET-1和血清APN、PAPP-A、IL-18水平的变化对疾病的发生发展以及疗效和预后观察均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关键词:急性脑梗死 内皮素-1 妊娠相关蛋白A 脂联素 白细胞介素-18

本文报告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浆ET-1和血清APN,PAPP-A,IL-18水平的变化,旨在探讨其在临床上的应用价值,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一般资料

1.1.1 病人组:33人(男22、女11),年龄45~68岁,平均60.2岁,均为连云港市第一人民医院神经内科经临床明确诊断的患者(包括体征、CT或MR±和实验室相关的检测项目已进一步地明确诊断)。

1.1.2 正常人组:35人(男23、女12),年龄42~64岁,平均59.5岁,均为连云港市第一人民医院体检中心经健康体检合格的正常人,无心、肝、肺、肾等重要脏器病患。肝、肾功能试验正常,以往亦无脑血管病史。

1.2 方法

1.2.1血浆ET-1检测:放射免疫分析法。试剂盒由北方免疫试剂研究所提供,操作按说明书。

1.2.2 血清PAPP-A检测:化学发生法。试剂由罗氏诊断产品有限公司提供,操作按说明书。

1.2.3 血清APN检测:酶联免疫法。试剂由上海森雄生物技术有限公司提供,操作按说明书。

1.2.4 血清IL-18检测:免疫化学法。试剂由深圳晶美生物技术有限公司提供,操作按说明书。

1.2.5 统计学处理:应用SPSS11.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所测数据以X±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相关分析采用直线回归。

2. 结果

2.1 正常人和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浆ET-1和血清APN、PAPP-A和IL-18含量测定结果见表1。

表1:正常人和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浆ET-1和血清APN、PAPP-A和IL-18含量

组别 n ET-1(pg/ml) APN(mg/L) PAPP-A(MIU/L) IL-18(pg/ml)

正常人 35 50.4±7.5 6.2±2.5 5.4±1.2 42.5±10.2

病人组 33 92.8±10.2 3.1±2.1 16.2±4.5 68.4±14.2

P< 0.01(与正常人组比较)

2.2 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清APN水平与ET-1、PAPP-A和IL-18水平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呈显著的负相关(γ=-0.4728、-0.5019、-0.6027,P<0.01)

3.讨论

ET-1是1988年日本Yanagisawa等(1)从猪的主动脉内皮细胞分离纯化出来的一种由21个氨基酸组成的血管活性多肽,主要分布于肾、脾、心、肝、脑、动脉和静脉等内皮细胞中,其中肾脏中含量最高。又是作用最强,持续最久的缩血管活性多肽之一,以旁分泌-自分泌方式调节局部血管的紧张度。本文检测的结果表明: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浆ET-1水平非常显著地高与正常人组(P<0.01),其升高的机理可能是动脉粥样硬化,造成内皮细胞功能不全。内皮损伤时,ET-1持续分泌,促使受损的内皮细胞合成分泌VWF增加,有利于血小板粘附,促进了疾病的发生与发展。

近年的研究证实(2):PAPP-A在非孕妇的非胎盘组织如血管平滑肌细胞、细胞外基质、单核细胞和血管内皮细胞中均有表达。特别是在ACS患者外周血和动脉粥样硬化的不稳定斑块中均有表达。本文检测的结果表明: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清PAPP-A水平非常显著地高于正常人组(P<0.01),其升高的机理可能是炎性因子作用单核-巨噬细胞或血管平滑肌细胞,促使PAPP-A水平的升高,这与文献报告基本一致(3)。

脂肪组织不再被认为是单纯储存能量的器官,而且可分泌多种具有生物活性的功能蛋白(脂肪因子)对全身器官系统具有重要的调节作用和功能。其中分泌的APN为含有244个氨基酸的多肽。本文检测的结果表明: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清APN水平非常显著地低于正常人组(P<0.01),其降低的机理可能是:APN降低可以削弱胰岛细胞的敏感性,使胰岛素分泌减少,导致血糖升高,血液粘稠度增加,诱导急性脑梗死的发生。

IL-18为近年来新发现的细胞因子,对天然免疫和获得性免疫反应有重要的调节作用。本文检测的结果表明: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清IL-18水平非常显著地高于正常人组(P<0.01),其升高的机理可能是患者的炎性因子活化了单核-巨噬细胞及相关的炎性细胞因子,导致大量的炎性细胞因子分泌IL-18之故。

本文还对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清APN水平与ET-1、PAPP-A和IL-18水平进行了相关性分析,结果是显著地负相关(γ=-0.4728、-0.5019、-0.6027,P<0.01)

综上所述,笔者认为检测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浆ET-1和血清APN、PAPP-A和IL-18水平的变化对了解病情,观察疗效和预后判断均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

参考文献

1、Yanagisawa M. A novel potent vasocon-strictor peptide by vascular endothelial cell. J Nature. 1988.332:441~443

2、刘振良、刘海燕、刘铭等、超敏C反应蛋白和血浆妊娠相关蛋白A联合检测在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的应用,中国心血管杂志,2007,12:452~453

3、金中淦、宗明、顾宇英:妊娠相关蛋白A在急性冠脉综合征中的临床应用价值,中华检测医学杂志,2012.35(4):359~363

上一篇:救护车安全转运系统在老年高血压脑出血急救过... 下一篇:异位妊娠保守治疗的临床体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