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环境艺术设计专业色彩构成教学思考

时间:2022-07-24 01:43:57

高校环境艺术设计专业色彩构成教学思考

【内容摘要】目前,我们的教学设计远远不能满足社会的需求,教学体系已到了非改不可的地步。纵观眼下教学体系与社会需求严重脱节的现实,作者认为,有必要让广大高校教师认识到色彩构成这门课程的重要性,认真分析色彩构成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并拿出改革措施。增添新的教学内容,推陈出新,注重培养学生的色彩审美能力和创新能力。彻底改革传统教学模式,采用师生互动、共同研讨为主的教学新方法,广泛应用数字化时代的新技术,以便把学生的学习兴趣吸引到色彩构成课程的学习上来。我们在布置学生作业时,要加强对色彩之间相互关系、相互影响的认识,着重学生思维方式的训练,以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为目的。

【关键词】色彩构成 创新思维 推陈出新 教学思考

环境艺术设计是一门新兴的学科,是新时期科学、技术和艺术相结合的产物。色彩构成成为环境艺术设计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始于1919年德国包豪斯设计学校的“基础课程”。二战后,日本成为亚洲最早接受设计教育的国家,中国内地的色彩构成教学是随着20世纪80年代的改革开放从日本和我国香港引入的。色彩构成作为一门基础课程,对环境艺术设计专业的学生来说,起着奠基的作用。色彩构成不是简单的明度、纯度、色相、冷暖、面积等的对比,而是应该培养学生对色彩的审美和创新能力。其是探讨色彩物理、生理和心理特征,通过调整色彩关系,以获得良好色彩组合的学说。纵观眼下教学体系与社会需求严重脱节的现实,笔者认为,有必要让广大高校教师认识到色彩构成这门课程的重要性,认真分析色彩构成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并拿出改革措施。

一、学习色彩构成课程的重要意义

随着城市的发展,人们越来越希望自己生活的城市环境如置身在森林、花园之中,要求得到更多大自然的色彩,从而得到心灵的愉悦。我们知道,色彩能给人带来最大的心理暗示,合理的色彩构成常给人带来不可抗拒的好感。所以色彩构成在环境艺术设计专业课程中是十分重要的,对于提高学生的创新思维和综合审美能力意义重大。

二、色彩构成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1.课程内容过于抽象。学生缺乏学习的乐趣,而教师在教授理论知识时,并不涉及应用实践,让学生觉得无所适从。

2.压抑了学生的审美天性。由于教师过于偏重理论知识的学习,又多采用传统的模式化教学,加之学习内容跟不上时尚的发展步伐,缺乏新意。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只是被动应付,压抑了学生的审美天性和想象力。

3.课堂教学中,教师一味向学生灌输理论知识,课堂气氛冷清,师生之间缺乏互动。不注重培养学生对色彩构成的分析和开发,忽视了学生的创新能力。

4.不注重对色彩运用的感性分析。学生作业要求和深度不够,一味偏重原有理论成果,缺乏新意和创造性,致使学生的理解力和表现力十分薄弱,而教师又不重视自己综合能力的提升。此外,在教学和作业方面还缺乏主题设计的导入,学生的个性发展得不到锻炼机会。

5.师资配备不均衡。我们国家的大多数设计专业院校大多将年轻教师安排在基础课程的教学岗位上,而那些教学经验丰富的老教师大多承担高年级的设计课程的教学任务,师资配备不够均衡。

三、对色彩构成课程的几点教学思考

1.加强校企合作,提高教学的实用性

在配置教学资源时,要统筹合理配置。在此基础上,还要拥有一支具有创新能力的师资队伍。对年轻教师实施校企合作、工学结合锻炼,由专业型向复合型转变,要求教师走出校门,深入企业,学习新技术、新工艺,在实践中锻炼自己的专业知识和技能。要求教师树立终身学习的理念,提高认识,强化实践,注重能力,逐步在教师中营造学习新知识、钻研新技能的良好氛围,为培养创新型人才打下坚实的师资基础。

2.推陈出新,注重培养学生的色彩审美能力和创新能力

彻底改革传统教学模式,采用师生互动、共同研讨为主的教学新方法,广泛应用数字化时代的新技术,以便把学生的学习兴趣吸引到色彩构成课程的学习上来。

3.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

近年来,高校色彩构成课程中常规的教学模式化,只注重对色彩理论的固有成果的再现和使用,不注重对色彩运用的分析。在布置学生作业时,要加强对色彩之间相互关系、相互影响的认识,着重学生思维方式的训练,以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为目的。在具体实施过程中,教师可根据学生接受新鲜事物的实际情况,提出富有趣味性和实践性的可操作性的作业,让学生充分发挥自己的个性、创造性,自由自在地搞创作,避免一刀切、概念化。要让学生富有个性的作业走进展览室,作为艺术作品互相切磋、互相交流、互相学习,而这正是教师教学成果的展示。长此以往,学生不但提升了自己的学习兴趣,而且设计新颖、各式各样的洋溢着趣味性的作品,更会将时尚、未来与所学知识巧妙地结合起来。学生的学习兴趣伴随着充满想象力特点的作业推陈出新,一定会使色彩构成的作用充分发挥出来,为环境艺术设计专业打下坚实的学习基础,为城市的发展储备优秀的环境设计专家。

4.促进教师成长

作为教师,要让学生在作业和作业外的社会实践中不断成长起来。针对每个学生的心理特点,因材施教,重点传授如何学,如何创新,传授教学思路,由浅入深,开拓学生思想。而教师,也要加强进修学习,不断提高专业技能,根据环境发展的新要求,设置科学性、实用性、操作性强的新教案,发挥自己的潜力,有责任心地满足学生对新知识的需求,以满足新时期国家对环境设计专业人才的需求。

参考文献:

[1]黄鹄.关于环境艺术设计专业三大构成的教学思考[J].新课程研究(中旬刊),2013(10).

[2]范静静.浅析三大构成在环境艺术设计教学中的创新与改革[J].美与时代(中),2012(9).

[3]符浩彬.高校环境艺术设计专业课程体系设置改革探析[J].时代教育,2013(13).

作者单位:哈尔滨师范大学

上一篇:北京城市学院环境设计专业综合改革初探 下一篇:多元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