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课、听报告,要听出自信

时间:2022-07-24 11:35:28

听课、听报告,要听出自信

2012年浙江省高中生物课堂教学评比在本市举行,几乎没有外出过的初任老师自然非常渴望能参加这次活动,目睹参赛选手的课堂教学风采。临行前,小吴老师问我:“陈老师,我去听课,听什么?怎么听?”我说道:“如果上的好,就以学习的心态,从中提升自己的教学水平;如果你觉得不好,就提高自己的自信,其实参赛选手也不过如此,你也行的!”当听完回来后,我问她:“你觉得如何?”小吴老师笑眯眯的地说:“我觉得我也行!”

自信是教师专业发展的基石,即使聪明、迟钝存在,也只对发展的速度有影响,很难决定最后的程度。可是在专业发展的道路上,有一种“自然选择”存在,在比较中,初任教师的自信被淘汰,自卑被选择下来,这会严重伤害初任教师的教育情怀。一个人能在自信的海洋中畅游,可是有几人能在自卑地沼泽中奔驰呢?

只有少数初任教师敢于表现自己,而绝大数初任教师总显得躲躲闪闪,生怕在大众广庭之下出丑。扪心自问,曾经初任教师时,有几次敢说:“我也行!”最多只敢说:“我试试看!”并不见得有多少教师有“你行,我也行”的勇气。特别当面对比较高层次的公开课、示范课、优质课时,没有多少教师有勇气说:“我也行!”总觉得自己不如别人,总拿他人的优势与自己的缺点相比,渐渐地习惯“扬其短,避其长”,因为总想把自己的缺点弥补而忽视发展自己的优点,在用他人的长处灭了自己的威风。久而久之,就会以一种沉重的心情去面对教学,自己也会感觉越来越痛苦,而这种痛苦就是一种自责的表现,因为觉得自己不够优秀,正如王小波所说:“一个人之所以痛苦,是对自己无能的愤怒。”表层是痛苦,里层是对无能的愤怒,还会有多少自信呢?

自信是对自己的肯定,每一个人最大的宝藏就是自己,教师同样是如此!一个教师的专业成长虽然需要一定的外力,而是内力是首要的。有这样的一个故事:

慧海禅师参谒马祖道一禅师,第一次见面时,马祖问他:“从何处来?”慧海答:“越州大云寺。”马祖问:“来此拟须何事?”慧海答:“来求佛法。”马祖当面斥责:“我这里一物也无,求什么佛法?自家宝藏不顾,抛家散走做什么?”慧海又问:“哪个是慧海的自家宝藏?”马祖又说:“现在能问我的那个,就是你的自家宝藏。它具足一切,圆满无缺,运用起来自由自在,哪里用得着向外寻求?!”慧海顿时觉悟。后来,他与别人谈起这段经历,还觉得受用无穷:“我从此一时休去,自己财宝,随身受用,可谓快活。”求佛法,收获的却是佛法在心中,作为教师需要不断地学习,而学习的关键在于自身的提高,这种提高不能通过外力来提升,而只能通过自我及自我肯定。

事实上许多名师和专家也缺少马祖道一禅师的胸怀,一味强调自身的强势来渗透,名师和专家在引领的时候,更要注意和挖掘普通老师的宝藏。虽然名师与专家们一直在提倡课堂上师生互动,可不管在什么样的场合,很少见到普通教师与名师、专家的互动,名师、专家用纯讲授的方法对教师进行师生互动的问题的诠释,本身就是值得可笑的。但没有教师会站出来,因为话语权下,普通教师是自卑的,不自信的,拥有最正确的思想也没有勇气挑战名师、专家。当然似乎自信是一个相对概念,教师在学生面前是自信的,教师在名师、专家面前又是自卑的,这种情景的存在使得教育问题的解决更加步履维艰,其实就是缺少互动的体现,是在搞一言堂。名师、专家在普遍教师面前不搞一言堂,教师在学生面前不搞一言堂,就会酿造更多的自信的琼浆,一言堂是磨灭自信的咒语,没有表达的机会也就失去培养自信的机会。

教师普遍缺失一种敝帚自珍的意识。认为别人的总是好的,特别认为名师和专家肯定是对的,而自己拥有的不过是尘埃而已。正如爱默生在《论自信》在所说:“每一个人在他的教育过程当中一定会在某个时期发现,羡慕就是无知,模仿就是自杀。不论好坏,他都必须保持自己的本色。虽然广袤的宇宙之间全是美好的东西,但除非他耕耘那一块属于自己的土地,否则他绝不会有好收成。他所有的能力是自然界的一种新能力,除他之外没有人知道他能做些什么,他能知道些什么,而这些都必须靠他自己去尝试求取。”不求自己其实就是把自己的专业发展寄托与别人,这不是投石问路,而是投石挡路,没有自己的特色,就会成为一个克隆人。

有自信,教师的专业成长之路就会按部就班的进行。自信,能使教师善于表达自己的思想,而自卑往往使教师沉吟不决,没有表达出来的想法和思想,会在不经意间消失。久而久之,就算偶尔的突发奇想,也会被自己定格为沉渣泛起,有时听听名师、专家的报告,会有觉得与名师、专家的观点似曾相识的感觉,可是不同之处在于,名师与专家把它表达出来了,而自己却没有表达出来,在心灵的角落里沉睡过去。为什么专家在做报告时能成竹在胸,而自己却觉得不学无术,无非是自信两字。不管是听课还是听报告,学习的态度自然少不了,因为专家对观点的阐述可以旁征博引,而自己却缺少素材的点缀,在这一点上普通教师自然应该对专家具有程门立雪的尊敬。但更少不了的是通过倾听与自己对话,把自己杂乱无章的观点建构起来,日积月累,建构起来的不仅是观点本身,而是建构起自信的骨架,在自信的骨架里可以不断地添加新鲜的血液。

要从听课、听报告中听出自信。觉得自己行,才会行,而自信就是“行”的催化剂,正如卡耐基所说:“自信是事业成功的基本保证,自信生智慧,智慧生勇气。”

上一篇:如何在中职美术课堂中实施素质教育 下一篇:注重自主学习 增强创新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