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升人的质量 建设人间净土

时间:2022-07-24 09:54:18

提升人的质量 建设人间净土

大星陨落,黄钟敛声,大师虽去,犹存典型。

圣严法师的思想,可分成三个阶段,笔者将其分成第一阶段为潜伏期:到日本留学完成博士学位;第二阶段为发展期:在日本学成后到美国弘化,到创建法鼓山,积极参与社会活动,以关怀、净化社会及参与国际组织以“心灵环保”为主轴,以祈世界和平;第三阶段为悲愿期:“尽形寿,献生命”,以身教说法。

中国佛教应该具有中国文化

第一阶段潜伏期:圣严法师曾经在《圣严法师学思历程》的《我的中心思想》中说:

“我必须承认,受到太虚大师和印顺法师两人很大影响。到了日本,撰写论文期间,也受到蒲益大师的影响。”

益及太虚两人,都有佛法一体化的所谓‘圆融’的主张,那也就是中国本位佛教的特色。中国佛教应该具有中国文化的特色才对。

圣严法师写道:“我在行持上,主张采用原始佛教的精神,也就是以戒、定、慧的三学并重,从戒律问题着手,然后研读各种禅数之学,从印度的次第禅观到中国禅宗的顿悟法门。我在慧学方面,是从印度佛教的原始圣典《阿含经》人手,我现在所弘传的禅学,若以中国禅宗祖师们留下的文献来看,是属于如来藏系的思想,可是我把佛法回归到缘起性空原点,不论在修行方法的指导和修行理念的疏通,我都会指出最基本的立场,那便是三法印,‘无常、无我、寂静。’”

由上得知其中心思想,受到太虚大师和印顺法师影响比较大。留学以后,因写论文又受到明末蒲益大师的影响。三十九岁留学日本之后,一方面由于学术的训练、研究的课题(硕士论文研究天台宗祖师慧思,博士论文研究明代僧人蒲益),另一方面也由于日本的佛教研究极为丰富成熟,故留学日本的经历,法师眼界大开,而使其思想与见地有了新的发展。益大师是明末的佛教大师,他主张禅、净土、教学、戒律的统合,是明代最具影响力的大师之一。

推进人间净土

第二阶段为发展期:法师在日本取得博士学位后,得到其恩人沈家桢老居士之邀,应邀赴美弘化,并开始对东西方人士指导禅修。后因东初老人于1978年圆寂,师自美返台继承法务,并在各学院佛学及哲学研究所教授,因此在教育界有了立足点。

圣严法师于1989年创建法鼓山,法师的构想是建成一所现代化、国际化的佛学学术研究中心,使佛学院、佛研所一制,并成为一座国内外极具规模的禅修道场。法鼓山的理念“提升人的质量,建设人间净土”,并提出“一大使命、三大教育”的思想理念,所谓一大使命是“推动全面教育”,而三大教育则是:大学院教育、大普化教育及大关怀教育。法鼓元年就像是一个分水岭,在此之后法鼓山将迈开步伐,更积极地建立国际关系,透过学术、文化、宗教等交流活动,在联合国组织与世界各宗教、各领域、各地区,将建设人间净土的思想及方法,以及汉传佛教的核心价值,分享给世界。

法师以适应现代人的需求,把实用且可活化的佛法,陆续整理出几个简单、易懂,也容易做到的法语,例如:“四众佛子共勉语”、“四种环保”、“心”、“心六伦”等。这些朗朗上口的法语,标志了社会的需求、时代的氛围、精神启蒙的轮廓曲线,连绵多年,层层推进,铺陈到世界各地及社会人心。

1990年的“四众佛子共勉语”:

信佛学法敬僧、三宝万世明灯,提升人的质量、建设人间净土。

知恩报恩为先、利人便是利已,尽心尽力第一、不争你我多少。

慈悲没有敌人、智慧不起烦恼,忙人时间最多、勤劳健康最好。

为了广种福田、哪怕任怨任劳,布施的人有福、行善的人快乐。

时时心有法喜、念念不离禅悦,处处观音菩萨、声声阿弥陀佛。

这二十句法语,成为法鼓山僧俗四众的修行方法及生活轨范,不但可自勉自励,也可勉励他人。如果每位信众都能实践这些理念,并广为传播,就是自利利他的菩萨行。

1992年他提出“心灵环保”,此四字是由《维摩诘经》中的“心净则佛土净”,以现代语言诠释的新名词。“心灵环保”交融古今的智慧,成为人心净化、世界净化、和平永续的智慧明灯。

“心灵环保”是法鼓山提倡的“四环运动”的核心思想,强调以具体行动从心出发。

1994年法师继“心灵环保”之后,再创“礼仪环保”、“生活环保”及“自然环保”,环环相扣,从心出发,由内而外,推己及人地扩大到对社会、人类、环境、自然及生态的整体关怀。

1995~1999年完成“心――廿一世纪的生活主张”,心是一项精神启蒙运动,在20世纪的最后一年,成为世纪末人心不安的人文价值观与实践方法。

2001年,法师明白指出法鼓山以“心灵环保”推动整体关怀,正式建构出以“心灵环保”为核心主轴。

2007年,在社会伦理低落、乱象百出之际,法师再度以“心六伦”运动,重塑伦理价值,为身处复杂纷乱的现代人,找到新的准则定位。

“心六伦”运动,包括“家庭伦理”、“生活伦理”、“校园伦理”、“自然伦理”、“职场伦理”和“族群伦理”。我们每一个人在这“六伦”的数伦之中,扮演多元的角色。不论我们扮演什么角色,都应该要有正确的观念:我们是为了守分尽责作奉献,而不是为了争取;在自求自利的同时,要尊重关心他人。所以,一味地贪求争取不是伦理,服务奉献才是伦理的价值。这在“六伦”的任何一伦,观念都是一样。

创建“中华禅法鼓宗”:汉传禅佛教是法鼓山与世界接轨的立场,我们主动与国际接触交流,并向世界介绍汉传佛教以及汉传佛教里最精彩、最精华的部分――禅;法师把汉传禅法的临济及曹洞两大宗,既分流又合用,也就是将大小乘次第禅及顿悟禅,与话头禅及默照禅会通,因应不同禅者的需要或不同时段状况的需要,弹性教以适当的方法,以利安心。而其宗旨,则皆汇归于话头或默照的祖师禅,是跟平常人的现实生活密切结合的。因承继了中国禅宗临济及曹洞两系的法脉,所以名之为“中华禅・法鼓宗”。

“尽形寿,献生命”

第三阶段为悲愿期:“尽形寿,献生命”这句话是法师晚年常说的一句话,有一次法师到新加坡弘法时说的。当时法师身体已出现问题,当记者请教法师:“您这么忙,身体又这么差,为什么还要到处弘法而不休息?”法师说:“尽形寿,献生命”,当下记者与在场的信众皆泣不成声。

另有一次,也是信众们,请求法师保重色身,不要太劳累了,他总是淡淡地说:“我的生命是用来报三宝恩的,只要我还有一口气在,哪个地方需要佛法,我就到那里……”

2009年2月3日圣严法师合报了,法师示寂后虽受到媒体的关注,更有成千上万来自海内外的高僧大德及民众们前往瞻仰法相、参与法会。偌大的灵堂皆遵照法师的遗言,简约而庄严,只挂一幅挽额“寂灭为乐”,了然生死的从容,色身不在,法身常存,法师以身教做最后的说法。

上一篇:台湾人过春节吃什么 下一篇:中国人的祈愿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