抓住文眼,品悟主旨,丰满形象

时间:2022-07-24 08:16:48

【摘要】教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课时 一课时。 教学过程 第二课时 (课前让学生欣赏《上甘岭》主题歌《我的祖国》) 一、导读课题,渲染情境 教师充满深情地说:“刚才,我们欣赏了一首...

抓住文眼,品悟主旨,丰满形象

教学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感受自觉遵守纪律的伟大精神。

教学重难点

理解作者发现被烈火烧身后的内心活动,感受在烈火中所受到的煎熬。

教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课时

一课时。

教学过程

第二课时

(课前让学生欣赏《上甘岭》主题歌《我的祖国》)

一、导读课题,渲染情境

教师充满深情地说:“刚才,我们欣赏了一首《我的祖国》,老师听了也不禁心潮澎湃。50年前,战火烧到了鸭绿江边,一群年轻的战士拿起枪奔赴战场,只为了能有宁静的生活,无情的战争让他们倒下,在这些英灵当中,就有这样一位年轻而伟大的战士。让我们一起,深情地呼唤他的名字。”(生读题)

二、初读全文,印象感知

1. 教师设疑过渡:“那么,到底是一位怎样的英雄呢?请大家快速读读课文,边读边想,课文的哪些地方给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生快读思考)

2. 组织交流。根据学生的发言,教师随机点拨。

三、提炼词句,把握形象

1. 教师解说过渡:“同学们学习得很认真,那请同学们在课文里继续找找,你觉得哪个词语最能反映的形象?”

2. 等大多数学生读完课文并画出词语的时候,指名学生上台板书找到的词语。(有“纹丝不动”“一动不动”“千斤巨石”“没挪动”等)

根据学生的板书,教师圈出“纹丝不动”这个词语,并对其他答案随机点拨:“一动不动”就是“纹丝不动”,“千斤巨石”就是“纹丝不动”,“没挪动”就是“纹丝不动”……(板书 “纹丝不动若磐石”)

四、品读文眼,体悟主旨

1. 教师总结过渡:“‘纹丝不动’这个词,我们在潜伏的时候读到过它,在被烈火焚身的时候想像过它,更在壮烈牺牲的时侯强烈地感受过它。请大家以学习小组为单位读课文,读后讨论:为什么纹丝不动?是怎样做到纹丝不动的?”(生读,师巡视)

2. 交流:为什么纹丝不动?重点句子交流。

(1)“我发现前面60多米就是敌人的前沿阵地……都有可能被敌人发觉。”

从潜伏环境上知道为什么要“纹丝不动”:潜伏要求是“我们趴在地上必须纹丝不动”(生归纳后师板书“临危受命巧隐蔽”)

(2)“但是这样一来……这一次作战计划就会全部落空。”

从后果上知道为什么必须“纹丝不动”:这次作战计划一旦落空,391高地这颗毒牙还能拔掉吗?这颗毒牙不能拔掉,志愿军的战线还能往南推移吗?志愿军的战线不能往南推移,伟大的抗美援朝战争还能夺取最后的胜利吗?”

引读:假如你就是志愿军的指战员,面临这么严重的后果时,该怎么读这句话呢?

(3)“为了整个班……趴在火堆里一动也不动。”

从目的和意义上知道为什么必须‘纹丝不动’。在这烈火煎熬的时刻,的纹丝不动具有怎样重大的意义啊!战友们此刻在看着他,朝鲜人民在看着他,祖国人民在看着他……我们也在看着他!(抽生读)

3. 是怎样做到纹丝不动的?

(1)潜伏时:“我又看了看伏在我身边不远的……我几乎找不到他。”(体会严守潜伏纪律)

(2)牺牲时:“像千斤巨石一般……没发出一声。”为什么把烈火中的比喻成“千斤巨石”呢?注意重点词“一动也不动”“才”“半个多钟头”“伟大”“一寸、一声”等。

播放录像:对啊,像千斤巨石一般,趴在火堆里一动也不动,但是石头是没有生命的,而是一个有血有肉活生生的人啊,在烈火焚身的时候,他有着怎样顽强的意志啊!咱们看段录象来感受一下。(播放《烈火中的》片段)

4.面对烈焰焚身纹丝不动的战友,“我”的内心又是怎样的呢?(板书“烈焰焚友痛我心”)请同学们放下书本,听老师读一段课文。(师范读第7自然段)

相机提问:你听后有什么感动之处?读出来。(抽生)

我相信同学们会像老师一样感动,让我们再次拿起书本,感动自己,把这种感动读出来吧!(齐读)

五、延伸表达,抒感

1. 是啊,一个倒下去了,千万个站起来!(生齐读最后一节)

2. 战斗就这样结束了,的战友们怀着无比悲痛的心情,用生前挖坑道时用过的铁锤和钢钎,在陡峭的‘391’高地的山崖上,刻下了一句碑文。(课件出示碑文,齐读)“为整体、为胜利而自我牺牲的伟大战士同志永垂不朽!”

3. 是啊,这用鲜血镌刻上去的,不是的名字,而是一种伟大的精神,是他那在烈火中永远跳动的心,有了它,我们的军队不可战胜!有了它,我们的民族不可战胜!有了它,我们的祖国才会更加和平昌盛!它,就是我们的军队之魂!民族之魂!祖国之魂!他用一片热血丹心铸成了我们的不倒长城!(板书“热血丹心铸军魂” )

六、板书设计

我的战友

临危受命巧隐蔽,

烈焰焚友痛我心。

纹丝不动若磐石,

热血丹心铸军魂。

结束语

硝烟已经散去,历史已经尘封,我们的心却久久不能平静,让我们唱起曾经的《英雄赞歌》,来追忆战斗过的岁月,并寄托我们的哀思。(师生齐唱《英雄赞歌》)

上一篇:团体心理训练对心理健康干预研究 下一篇:初中区域地理非线性主干循环教学哲学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