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中职体育教学对学生社会适应能力的培养

时间:2022-07-24 07:22:19

谈中职体育教学对学生社会适应能力的培养

摘要:中职体育教学中培养学生的社会适应能力是引导学生塑造自身人格和步入职场的必然要求,是深化中职教育改革的必要选择。因此必须转变转变教学观念,提高体育教学师资团队的专业素质,丰富体育教学活动的形式和深度,全面培养学生的社会适应能力。

关键词:中职体育;适应能力;培养

中职教育以就业为导向,是学生由学校走向社会的过渡阶段,它不仅肩负着培养学生科学文化知识与社会劳动技能的重大责任,还承担着发展学生社会适应能力,培养学生健全人格,促进学生综合素质发展的重要使命。在培育学生社会适应能力,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层面,中职体育课程发挥着不可忽视的影响作用。问题的关键是,如何在有限的时间内开展体育,发挥体育教学育人的特殊教学功能,提高学生的社会适应力,帮助这些青少年学生更好、更稳、更顺利地走向社会。

一、中职学校体育教学对于学生适应社会能力的重要作用

(一)有利于培养凝聚力

中职学校体育教学中,大多数体育项目都是群体项目,比如足球、篮球等等,这些项目的训练和比赛过程中,都需要不同的队员之间密切配合,通力协作,只有如此,才能取得优异的成绩和最终的胜利,在团队合作的过程中,潜移默化的就会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团队意识和整体凝聚力,最终促进学生社会能力的培养和提高。

(二)有利于培养沟通力

中职学校体育教学的实际过程中,需要教师与学生之间进行有效的沟通和协调,很多体育项目都需要多人参与,在这样的过程中,人们的沟通能力显得格外重要,通过提高沟通能力,可以让别人了解自己的真实需求和想法,可以得到自我能力的提高和实现,可以通过交流和沟通,学习别人优势和长处,为我所用,以便在友好的氛围中建立和谐的关系,提高与他人和谐相处的素质。

(三)有利于培养意志力

当今的社会争日趋激烈,人们每天都会遇到各种各样的问题和困境,知识更新速度的加快,就业压力的增大,不良心理问题和情绪的出现,都会对人们的意志品质进行考验,这就需要人们具有坚强的意志力和承受挫折的能力。体育的目的是获胜,核心就是竞争。在体育教学的过程中,有成功也会有失败,这对于社会经历不丰富的学生来说,就是一种很好的意志培养和锻炼。

二、中职体育教学对学生社会适应能力培养的具体措施

(一)结合课程特色,合理安排教学内容

对于中职学校的教学目标来说,其目的在于培养适应于社会的全能型人才。所以在体育课程中,教学目标应与职业需求相符合,依据职业的硬性要求来制定合理的教学计划,使中职教育体现时代特征,与不断发展的社会需求相符合。与此同时,体育教师在授课的过程中,应将一些受欢迎的项目引进课堂,使学生的身体状态保持在一个良好的状态,以适应激烈的社会竞争以及体力智力劳动。同时,根据不同的职业会对身体带来的不良影响,对症下药,通过体育教学对学生展开体力锻炼,使学生身体状态保持在一个稳定的状态,并产生较强的抵抗力以防止社会劳动带来的体力疲乏。

在课程安排方面,应打破旧式的单一课程布局,采取具体学生具体对待的教学方式,灵活应变。对于一年级的学生采取基础课程的教学,锻炼学生基本功的同时激发学生兴趣和积极性,注重和加强对学生自学能力的指导;对于二年级的学生,由于他们已经打好了基础工作,所以可以依据自身情况选择感兴趣的课程和项目,保证学生的个性化发展;对于三年级的学生则设定选修课,在自身专业课程的学习基础上,另外挑选新的课程进行学习,以满足好奇心,培养学生体能多样化。

(二)模拟社会情境,与社会生活相对照

在体育教学中,对于学生社会意识的培养和社会适应能力的培育在某种意义上来看,就是通过课堂上社会情境的模拟来达到培育目标。体育课程的教学环境在某种程度上来说就是一个微型社会的缩影。无论是足球项目、篮球项目还是排球项目,球场即是对社会环境的模拟,每个学生在团队中都是扮演不同的角色,与不同的人相接触并进行同一个团队内的分工合作。不仅仅是合作,还有同对方队伍的竞争等。在体育竞技中,每个人都随机扮演不同的角色,承担着不同的义务,及时调整心态以与不同的情境相适应。如此看来,体育课程的训练场就相当于社会环境的一个缩影,体育课堂为学生社会适应能力的培养提供了训练场地,创造了良好的演练条件。

体育教师应在课程中积极为学生创造实地演练的机会,使学生提前感受职场激烈的竞争和合作趋向。在学生进行课程项目时,对学生予以密切的指导,依据学生在团队合作中担当的角色,给予其指点,无论是主力军还是辅助军,教师都应该在教学中使学生感受到团队合作精神以及竞技精神,从而使学生在步入社会后,在激烈的社会竞争中,能迅速找准自身定位,积极地适应社会、奉献社会。

(三)磨练学生意志,培养拼搏意识

现代社会充满竞争,是否具备竞争力和拼搏意识是衡量一个人社会适应力的重要标准。因此,培养学生的竞争能力和拼搏意识,提升学生应对困难和挑战的能力,增强学生的耐挫能力就显得十分重要了。体育课程中有很多竞争性很强的竞技项目,利用这些竞技项目,有利于促进学生竞争能力培养和拼搏意识提升。利用竞技运动培养学生竞争能力,笔者认为要注意考虑这样三方面问题:一是要在竞争中培养学生公平竞争的意识,二是要在竞争中培养学生有序竞争的观念,三是培养学生竞争失败后的心理调适能力和反思总结能力。

例如,在教学中,我组织学生们进行“迎面接力”的赛跑活动。这样的活动是十分常见的竞技项目,但为了强化学生的拼搏意识,帮助学生树立公平竞争、科学竞争的竞技态度,我完善其中的一些细节。首先,为四个竞赛小组划分跑道,并确定串道视为违规,取消成绩的惩罚规则。接着,明确告知学生:“比赛中大家要严格遵守规则,跑完的同学也不要随意乱跑影响他人,大家正常发挥,这是最基本的竞赛准则。”这一点告诉学生公平、不使绊子是竞争的第一准则。接着,又告诉每个小组,无论自己的队友跑得快或者跑得慢,我们都应该为他们尽力加油,给予他们鼓励肯定。这一步告诉学生,信任队友,包容队友是获得竞争胜利的重要保障。最后,还要求比赛结束之后各个小组提交一份比赛心得。这在体育课上不常见,旨在引导学生总结反思,提升竞技能力,这对于学生竞争能力的培养有良好的促进作用。

三、结语

中职体育教育让学生完成了从学校到社会的过渡,让他们转变角色更加顺利,成功地迈入社会的大门。通过中职体育教学,结合学生的特点,利用合理的教学方法,让学生身体健康,专业技能精湛,抗挫折能力强等方面全面发展,让他们拥有更强的社会适应力。

【参考文献】

[1]张爱松.从中职学校特点探究中职体育教学改革[J].科学中国人,2015(33).

[2]黄建蓉.浅谈中职体育教学中学生团体意识的培养[J].科技信息,2011(21):233+266.

[3]卢树志.浅析中职体育对提高学生适应社会能力的意义[J].新校园,2016(06):26-27.

上一篇:新时代背景下博物馆教育职能初探 下一篇:品牌就是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