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信息化环境下提高高职新生学习积极性策略的探究

时间:2022-07-24 07:05:05

教育信息化环境下提高高职新生学习积极性策略的探究

[摘要]在教育信息化的时代背景下,高职新生存在学习积极性较低的问题。导致这一问题的原因有信仰缺失、学习目标不明确、缺乏学习兴趣等几个方面。通过分析这些方面的原因,从而确立了提高高职学生学习积极性的有效策略:帮助新生坚定信仰、明确学习目标、培养学习兴趣、进行信息素养培训、提高自控力等。这些策略在教育实践中取得了显著的成果。

[关键词] 教育信息化;高职新生;学习积极性

[中图分类号] G71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2095-3712(2014)01-0056-04[作者简介]莫梅梅(1964―),女,广西南宁人,广西电力职业技术学院思政部教师,副教授,研究方向:思想政治教育。

经历高中阶段以后,高职新生面临着学习环境很大的变化,学习目的和动力不再是高中的“考上一所好大学”了。新的环境、新的动机和新的目的使新生转入新的学习状态,新的学习状态影响到高职阶段的学习效果。学习积极性是学习状态中的重要方面。

高职新生的学习热情不高、积极性低是当前一些高职院校存在的现象。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有很多,但有一点是公认的,那就是信息化教育环境下,高职新生的学习自主性、动态化、不确定性和个性化已成主流。因此,对于在信息化环境下如何提升高职新生的学习积极性这个问题进行探讨是合时宜而又十分必要的。本文就此问题展开分析和探究。

一、教育信息化环境下高职新生学习积极性低的原因

(一)信仰缺失,前途迷茫

这里指的信仰不是是对理想的信仰,信仰是一种个人对社会的责任感和使命感,体现的是人的社会属性的最高境界,是人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选择和持有。信仰的缺失恐怕已经成了当代青年学子的通病,当信仰缺失,个人对社会的责任感也就荡然无存,整个生活就会变得找不到方向和准则。

(二)对高职院校的性质和专业人才培养目标认识不清

笔者对所任职学院某一专业的170名学生做过一项问卷调查,调查结果(如表1)引人深思。调查显示,有23.5%的学生对到高职学习感到失望,说明他们有更高的期望;超过三分之一的学生对高职院校不了解,到高职院校学习是家长为之做出的选择,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在选择专业时,超过一半的学生考虑就业因素的影响,也就是说该专业以往的就业情况很大程度上影响新生的选择。

(三)学习目标不明确

学习目标是指学习者通过学习过程和内容的安排所希望实现的期待,它包括短期目标、中期目标和长期目标。学习目标,尤其是具有可操作性的短期目标对于新生明确学习内容,激发并保持学习积极性是至关重要的。然而,在信息化环境下,尤其是在互联网越来越普及的今天,能通过网络制订学习计划、思考学习目标的新生不多,调查显示只有63%,而将学习目标体系化的新生则更少了,只有46.4%,相当新生很容易迷失在“信息和诱惑的海洋里”不能自拔。可见,目标不明确是新生较为普遍和值得堪忧的现实。

(四)缺乏学习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对这句话从反面来理解,就是“没有兴趣是最坏的情况”。高职新生在经过紧张的高考之后,对高职的生活期待多是“轻松、自由而充实”,对高职生活的内容所期待的“不是学习,更不是考试”。而另一份数据显示,只有41.2%的新生在入学半年以后对“通过网络渠道去进行学习活动”仍然抱有浓厚兴趣。可见,学习兴趣不浓厚也是导致新生学习积极性低的因素之一。

(五)自控能力差

信息化也是一把双刃剑,在给新生带来便捷的同时也提供了很多不利的诱惑元素。调查显示,57.3%的新生表示会“被视频节目等网络内容耽搁学习的计划”。可见,教育信息化这股“东风”所带来不仅仅是丰富而便捷的知识大餐,同时带来的还有大量的诱惑。新生由于在中学阶段整天忙于书本和考试,对于如何正确地应用和对待互联网并没有得到指导,也没有“实战经验”,自控力较差。因此,一旦进入相对宽松的大学环境以后,他们便很可能会自觉或不自觉地沉迷网络,这对于原本对大学有很多期待的新生来说会产生很严重的影响,学习意志逐渐消沉,学习积极性也难免逐日被磨灭。

(六)学习方法不合理

教育信息化带来了丰富的学习资源,而且在大学这个环境里面,获取这些资源的渠道是相对宽松而多样的。只是,由于各种各样的原因,对于如何利用这些资源,也就是以什么样的学习方法来对待这些学习资源,新生很少受到系统的指导。一份调查显示,只有56%的新生表示“自己接受过系统的网络学习方法指导”。一个好的资源平台,它的使用者如果没有受到好的培训或者指导,而是要靠作为初学者的他们自己去探索使用方法,那么学习效果是很难理想的,甚至会误入歧途。以各个专业班级所建立的学习群为例,只有43.1%的新生表示“同学们会在学习群里面进行学习相关的交流”,而这个比例显然的会随着学生入学时间的延长而逐渐降低。

二、教育信息化环境下提升高职新生学习积极性的策略

教育信息化环境下,提升高职新生学习积极性关系到学生高职期间能否充实地度过,关系到学生自己的梦想能否实现。因此,提升新生的学习积极性有着显然的必要性,包括新生、学校、学校社团和学校组织者都有责任对提升新生学习积极性的策略进行思考和探索。

(一)大力宣传高职教育性质和人才培养目标

以入学教育、主题班会、专题讲座等形式,学校要大力宣传高职教育的性质、发展趋势、高职教育在我国高等教育中的地位和高职教育的人才培养目标、教学模式等。

(二)指导学生制订学业规划,明确学习目标和发展方向

在信息化环境下,新生需要在学长、辅导员和教师的帮助下针对学习任务制订明确的可操作的学习目标,使学习有方向可循,注意力集中,有明显的学习效果,从而激发学习的积极性。具体来说,新生制订符合自身特点、灵活、具备可操作性的学习目标,需要从以下几方面着手:

1.参加学长学姐所作的演讲或者交流会

学长学姐是经历过新生阶段的,他们对于新生的迷惑、会走的弯路以及“本来应该怎么样”之类的问题,都有着清晰而深刻的体会,在交流会上,不一定要求新生一下子就能确定“大学生活要怎么过”,但是对大学的学习生涯会提前做出设想,从而促使自己去思考“我的大学生活应该怎么度过”。

2.参与职业规划活动

职业规划是大学生对于自己当前和今后一段时间内所要达到的职业目标进行的规划。它不仅包括社会职业,还包括学习本身,因为学习本身就是大学生的职业。通过开展“三年学业规划”活动,鼓励学生创先争优,创建良好的校风学风;通过开展“职业生涯规划”活动,培养学生的职业素养。还可以借助一些专业人士的分析和指导,让新生对职业规划形成一个初步的认知,随着学习生活的正式展开,新生会对自己的规划投入越来越多、越来越实际的思考,从而使自己的学习目标越来越明晰,越来越贴合自身实际,学习积极性就会有持续性的保障。

(三)对新生提供信息素养的培训

信息素养是指信息使用者所具备的使用信息工具和信息资源本身的素质和能力,包括获取信息、分析和加工信息、利用信息和创新的能力。信息素养的高低对于学习效果至关重要,新生在面对大量信息所表现出的迷惑难以自控、信息素养不足的现象大量存在。为此,大学校方可以通过举办信息素养培训讲座等形式向新生提供网络利用知识和技能。比如,图书馆可以举办“信息资源检索技能沙龙”之类形式的培训,对新生讲解如何通过学校的图书馆和中国知识网等网络渠道检索所需要的信息,并且还可以对如何评价所检索的信息的有效性进行实证性质的讲解,最后还可以对如何使用信息提供讲解和答疑。这样,新生的信息素养具备了形成和提高的基础,对于如何充实地进行大学阶段的学习有了更加明确的途径和方式,学习积极性的提升也就具备了更多的可能性。

(四)营造良好学风,帮助新生培养和提高自控力

与中学阶段有老师和家长监管督促的环境不同,大学是一个可以说是“为所欲为”的环境,由此带来的问题就是很多新生对新环境(尤其是教育信息化环境)不适应。在面对开放、自主而可选择的学习平台的时候,新生常常表现出“不务正业”,容易沉溺于带有娱乐休闲的内容。在这种情况下,学生的学习积极性难以得到保证。为此,老师应该帮助新生培养起自控能力。具体做法可以是:一是树典型造氛围。以评优评先、国家奖助金评选等活动为契机,树立典型,促进优良学风。二是抓好入学教育。认真制订入学教育的内容和实施办法,设计新生适应性教育、学校规章制度的学习,校史教育等内容,营造争先创优、健康和谐的校园氛围,使新生较快地适应高职生活。三是开展新生素质拓展活动,突出拓展培训的职业性,加强学生团队协作意识和自我调节能力的培养。四是针对学生的兴趣,开展“我的键盘我做主”等各式现代信息技术竞赛活动。新生在寻找到归属感的同时,也有了合理的学习节奏,他们由于“无事可做”而沉溺于网络的可能性便大大减少,自控力便在良好的学习氛围中自然而然地形成了,学习积极性的提升也自然是水到渠成了。

(五)提供丰富而充实的学习资源

教育信息化环境下,一方面学习资源多种多样,另一方面也鱼龙混杂。因此,为了让学生获得有用的学习资源,学校可以通过纸质图书馆、网络图书馆或者校内书店等形式为学生提供丰富而充实的学习资源。以校园BBS为例,一般的高校都有各个专业的学习版块。在这些学习版块里面,版主一方面可以贴出一些与学习有关的内容,另一方面需要鼓励各个年级的学生分享他们成长过程中有帮助的资源。比如,在法律学习版块,可以贴出一些经典的案例,贴出较为完整的判案过程,包括立案、侦查、、审理、上诉和抗诉等细节,还可以提供相关资源的链接。这样,新生(特别是法律专业的新生或者对法律感兴趣的新生)就可以接触到有趣而翔实的资源,这对于培养他们的专业兴趣和思考习惯是大有裨益的。有了自己感兴趣的学习领域和能够获得知识的渠道,学生学习积极性的形成和提升也就大有所望了。

学习积极性对于新生融入高职生活并找到适合自己的学习道路十分重要。因此,无论是学校本身还是新生自己,或者是学校的各种社团组织都应该对培养和提升新生的学习兴趣加以关注。新生都是怀着梦想进入大学校园的,他们有着很美好的愿望。学校作为组织者和领导者,有责任和新生们一道去寻求提升学习积极性的方法,让信息化环境下的大学生活多姿多彩,铸造多元化的国家建设人才。

参考文献:

[1]赵金瑞.网络时代提高大学新生学习积极性的思考[J].高等建筑教育,2009(3):81.

[2]沈立峰,吴金环,张陈文.影响大学生学习积极性的因素的调查分析与对策[J].素质教育研究,2009(12):35.

[3]徐丽丽.激发大学生学习积极性,从“新”开始[J].安徽技术师范学院学报,2010(5):66-67.

[4]孙亮.提高大学生学习主动性的几点建议[J].教育与现代化,2011(3):41-42.

[5]罗双兰,李芒.关于如何激发学习动机的相关研究述评[J].广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4(4):95-100.

[6]周誉昌.关于提高大学生学习主动性的探讨.广东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6):165-166.

[7]万应捷.网络环境下高校学生学习动机的激发策略研究[J].远程教育,2009(12):29-30.

[8]鄢泰宁.为新生开设专业概论课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J].教学研究与改革,2008(2):77.

上一篇:当前学校变革视野下的教师发展 下一篇:付出是成长的代价经历是人生的财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