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龄前儿童英汉双语教学对其认知能力影响的探究

时间:2022-10-15 02:46:27

学龄前儿童英汉双语教学对其认知能力影响的探究

[摘要]随着社会的进步以及我国对外开放水平的不断提升,国人对英语学习的重视程度越来越高。在这种情况下,国内出现了一大批双语幼儿园以及幼儿英语培训机构,很大一批儿童在学龄前就已经开始接受双语学习。学龄前儿童英汉双语教学对其认知能力会产生一定的影响。

[关键词] 学龄前儿童;双语教学;英语教学;认知

[中图分类号] G61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2095-3712(2014)01-0035-03

[作者简介]王禹霏(1990―),女,云南大学外国语学院在读硕士;沈雪松(1965―),女,本科,昭通学院副教授。

一、儿童英汉双语教学中的问题所在

在我国的学龄前教育中,英语一直具有一定的地位,它是一门重要的基础课程。它与我国儿童语言培养计划以及认知能力具有很大的关联,英汉双语教学开展的好坏很有可能对儿童的语言基础以及认知能力造成一定程度的影响。就目前状况来看,英语作为第二语言的教学之中仍然存在着不足,主要表现在如下几个方面:1.儿童学习第二语言的积极性不高,由于英语作为第二语言,对于已经接触过一门语言的儿童而言,他们或多或少会对语言学习产生一定的不良情绪,导致他们学习积极性不高;2.教学模式与教学内容过于僵化,无论是教学者的教学还是儿童的学习都难以取得理想中的效果;3.在第二语言的教学过程之中,受到第一语言的影响,儿童可能表现出不同的特点与学习状况,难以把握,所取得的教学效果也不尽如人意。

二、英语作为第二语言的教学策略

(一)进一步完善教学体系

就目前状况而言,英语作为第二语言的教学体系并不完善,且现存的一些教学体系都相对零散,没有统一性。因此在这种情况之下,应当充分结合儿童与幼儿园的具体情况,并在此基础之上有效选取学习教材。在教材的选择中,需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首先,需要对第二语言教学人才培养有一个正确的认识。第二语言教学并不是培养专门性的人才,其教学目的旨在培养儿童的语言交流能力,所以在教材的选择过程中应该更多考虑教材的综合性,一定程度上保证文章题材与内容的多样性。所选的教材不能全是科普读物类的文章,应当是科普读物以及文化知识各占一定的比例。

(二)激发儿童学习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儿童如果对某一课程感兴趣,那么这门课程的学习必定会取得不错的成绩。而在语言教学中,儿童常常会因为大量而且复杂的词汇量放弃对英语的学习,兴趣会大大减弱。兴趣常常是求知的导向,学习路上的照明灯。要想让儿童对学习产生兴趣,就需要教师营造学习的氛围,激发和鼓励儿童学习英语的动力。在学习中,兴趣的培养和发展非常重要。良好的学习兴趣不仅能够使儿童学习的精力旺盛,一定程度上还能提高儿童学习的积极性。儿童有了兴趣后不仅乐意学习,也会不断地促进儿童智能的发展,从而达到提高学习的效果。

(三)因材施教

首先,要对儿童的基础进行有效的夯实,采取滚动式方法提高其第二语言学习能力。因此,教学者在教学之中,需要十分注重对儿童基础知识以及基本技能的训练,不要操之过急。在儿童夯实基础的前提下,教育者再结合生活实例逐步提高难度。

其次,教学者应当随机应变,根据实际情况,对教学方法进行及时有效的调整。对于教学方法来说,它的适宜性对教学效果会产生十分重要的影响。它不是教学者一个人的事情,而是需要教学者与儿童两者共同完成的双边活动。在教学时,教学者需要关注了解儿童的学习动态,并在此基础之上对教学方法进行及时而有效的调整。

最后,教学者应当适时鼓励儿童,以树立儿童英语学习的自信心。教学者应当在教学中安排一些有趣、有意义的英语小知识,让儿童能够从第二语言中体会到快乐,也让儿童知道英语与第一语言不同的特点。

三、英汉双语教学对儿童认知力的影响

(一)智力评估

首先需要选择对研究对象进行一定程度上的本研究选择了四组,第一组为双语幼儿园的儿童,第二组、第三组为非双语幼儿园的儿童,第四组为园外但接受双语教育的儿童。然后根据已经编排好的组别,采用《麦卡锡幼儿智能量表(中国修订版)》(McCarthy Scale of Children Abilities,MSCA-CR)测试对所选对象。在测试的过程中,首先排除对一般智能水平低于70的儿童,然后再将这一测试系统中的言语分量表、操作分量表、数量分量表以及记忆分量表组合起来,一同作为儿童认知能力的评估指标。在言语分量表之中,主要存在如下几个项目:图画记忆、词语知识、词语流畅以及反义类推等;而对于操作分量表而言,其中包含的项目则主要偏向于儿童能力方面,包含有积木、拼图、连续敲击、左右方向、概况归类等;数量分量表的项目更偏向简单数学,主要包含有数字记忆、计数以及数的区分等;记忆分量表注重的是儿童的记忆方面,其中包含的项目主要有图画记忆、词语记忆、数字记忆等。

(二)质量控制与结果分析

1.质量控制

在本次的研究过程之中,无论是哪个环节,都对其进行了十分严格的质量控制。MSCA-CR测试由经过培训的发育行为儿科专业研究生分别组织进行。

2.结果分析

我们所选对象包括双语幼儿园的儿童、非双语幼儿园的儿童以及园外但接受双语教育的儿童进行了一定程度的调查,从而对其双语教学情况进行了解。

研究发现,双语教学幼儿园的课程体系经过教育局的认可,幼儿园还具备自编的英语系列教材,具备了四六级英语专业基础以及英语教学经验的师资队伍。根据研究结果,我们发现对照非双语幼儿园儿童组以及园外儿童组,双语幼儿园儿童组的一般智能水平相对较高,而非双语幼儿园儿童组以及园外儿童组的一般智能水平相近,没有明显差异。就单个项目表而言,语言分量表、操作分量表、数量分量表以及记忆分量表项目对照组均无统计学意义。

(三)结论

随着社会的进步以及我国对外开放水平的不断提升,国人对英语学习的重视程度越来越高。在这种情况下,国内出现了一大批双语幼儿园以及幼儿英语培训机构,很大一批儿童在学龄前就已经开始接受双语学习。根据相关调查显示,大部分的儿童都能够掌握母语的学习,仅仅有7%~10%的儿童存在语言障碍。然而,对于双语学习者而言,由于他们存在着相对特殊的语言学习环境,因此与仅仅学习国语的儿童相比,他们存在或多或少的问题。

1.学龄前儿童的英汉双语教学对其认知能力发育的影响有限。在本次的研究中,所采取的评估方式主要是MSCA-CR测试。根据我们的研究显示,在这四个组别之中,仅仅双语幼儿园儿童组的一般智能水平相对较高,其他组别均不存在显著的差异。根据这一情况,我们可以知道双语教学对学龄前儿童的认知能力存在一定程度上的影响,但影响力有限。

2.学龄前儿童英汉双语教学对其认知发展趋势的影响。在研究之中,我们单独对双语幼儿园儿童组和非双语幼儿园儿童组进行了研究,分别研究了小班、中班以及大班的儿童。调查显示,三个年级的双语组和对照组儿童在语言、操作、数量、记忆的量表得分方面差别均不具有统计学意义,小班和中班的两组儿童IQ水平的差异也不具有统计学意义,两组儿童的IQ差异仅在大班儿童中有所体现,且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由此可知,学龄前儿童英汉双语教学对其认知发展趋势存在影响。

参考文献:

[1]陶玉凤.浅议学前儿童的双语教育问题[J].教育探索,2010(11).

[2]钱源伟,卢长智.隐性知识对学前双语习得模式的制约[J].上海教育科研,2004(7).

[3]李荣宝,彭聃龄.双语表征研究的理论与实验方法[J].当代语言学,2001(4).

[4]李莹丽,吴思娜,刘丽虹.双语经验对认知能力的影响[J].心理科学进展,2012(7).

[5]王玉.学前儿童双语教育国际研讨会会议综述[J].学前教育研究,2007(2).

上一篇:在研修中成就教师群体 下一篇:当前学校变革视野下的教师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