犹太文明:仍需革新前进

时间:2022-07-24 06:14:12

犹太文明:仍需革新前进

距今四、五千年前,在西亚、北非、南亚和东亚形成了许多古代民族,创造了人类的早期文明。随着时间的流逝,这些文明多数都退出了历史舞台,但令人惊叹的是唯有犹太文明和中国的汉儒文明仍由原创民族传承着,并一直在发扬光大。历史奇迹不能不让人关注。

纵观犹太文明发展的四千年,无论是早期在巴勒斯坦的两千年,还是流落外地的两千年,都充满了种种苦难。这是世界历史上的一大悲剧,造成此状况的有国际原因,也有犹太文明自身社会、宗教、思想的渊源。

犹太文明得以漫长延续的启迪

犹太人长时期地失去国土、散居异乡。他们没有政权、没有军队,经常被排除在主流社会之外,但却能战胜苦难保持民族凝聚力,自强不息。原因是什么?

首先是坚守一种基本信仰和生活道德规范,始终如一、从不改变。“一神信仰”和“摩西十诫”奠定了犹太教的基本教义、教规和习俗,一直被犹太人坚持下来。尽管古今各派在解释教义和宣讲方式上有所不同,但从不更改犹太教的基本理念。上帝的启示一直是其生存的愿望。他们通过多种方式来保持对上帝的信仰。犹太教的一神论和诫律,以及割礼、洁食、过安息日等习俗都不具有共性,只是犹太教特点。但他们坚守理念的模式却有普遍意义,值得学习。

这种模式的特点是:树立一种在哲学意义上的世界观和人生理念,并把它与生活中的法律与道德准则及生活习俗结合在一起。它们的贯彻不是先搞理论的说教,而是先在生活实践中贯彻,形成人们的习惯,然后再总结为经典理论。历史上有许多帝国、大国及文明中心常常夭折半途而终,其原因之一是没有坚持基本理念。

其二是不断改革,吸收先进的新思潮、新文化来充实传统文明。犹太人的动荡生活迫使其必须适应新环境,必须在保留核心价值观的前提下,不断接受新思想新学识,以谋生存。尤其在近代,犹太教兴起了蓬勃的改革运动。这是与欧洲启蒙运动联系在一起的。17~18世纪的犹太知识分子都热衷于读伏尔泰、卢梭、孟德斯鸠的著作。在德国,黑格尔的“绝对精神”论成为犹太教改革的理论依据。当时改革派们还重视用科学的方法来解释犹太教的发展和它的教义。尤其是在美国,犹太教倡导对现代科学的研究。可以说,一部犹太教历史就是一部改革史。它沿着由神学到哲学,由封闭到开放,由传统到现代化这样一条道路在前进。它在适应现代化文明的挑战时不忘保持元典文明特色,这是犹太文明可贵之处。

其三是追求知识、重视教育,致力于民生事业的进步。犹太人曾长期处于没有土地、不拥有矿山江河、没有政权、不享有社会保障待遇的环境之中。他们的生存空间很小,可以说是在夹缝中求生。他们只有靠自己的技能谋取生活。为此他们追求知识,渴望教育。犹太教会也以上帝的名义教育大家,不要靠改革环境来改变自己,而是要通过改变自己来改变环境。圣经崇尚智慧,教会重视教育、推崇能人。圣经的《箴言》中有很多处赞扬有智慧比有金子更美好。《塔木德》口传法典规定6~10岁小孩必须读小学,以后还要读法律学校。各犹太社团都在办学,还办免费学校,办高等的犹太学院。作为学院领导人和犹太社团领袖的“加昂”,都是大学者、诗人或医生。凡犹太教新社区的开辟必须教育先行。例如17世纪初西北欧大西洋沿岸成为世界商贸中心,犹太教在这里发展,1616年首先在荷兰创办塔木德学院,后来成为名校。以色列建国后继承此传统,它颁布的第一部法律是《义务教育法》,国民生产总值的8%用于教育经费。

正因为犹太文明尊重知识、重视教育,所以在犹太人中不断涌现出顶级的大学者和科学家。在20世纪获诺贝尔奖的名单中有22%是犹太人。他们靠自己的技能为全社会、为人类服务。他们的职业总是与民生紧密联系在一起。马克斯・韦伯称赞犹太人“在生活中遵循上帝的法则”。因而犹太文明是有生命力的。

有待革新的犹太文明弱点

任何一种文明都有优点和缺点,而且两者随着时代的变迁会有变化和转化。犹太文明正是这样。对于它的优点,近年来在我国学界有普遍的赞誉,但对其弱点则缺乏探讨。这里仅举二题共议之。

一是关于“有限宽容”的理念问题。犹太文明历来重视宽容。不过它是有限度的,对内宽容,对外则不宽容。基督教、伊斯兰教与犹太教可以说是“姐妹宗教”。基督教尊犹太教圣经为自己的《旧约全书》。伊斯兰教也吸收了不少犹太教学说。耶路撒冷是三教的共同圣地。但犹太教却视这两教为异端邪说。加之历史造成的种种恩怨,犹太教很难对它们宽容。教会公开禁止犹太教徒与这两教教徒亲密接触。通婚是绝对不可能的。这与中国汉儒文明主张的宽容理念全然不同。汉文化主张“和为贵”、“和衷共济”,内涵是十分广泛的,并认为“四海皆兄弟”。佛教、基督教、伊斯兰教都可与中国原有宗教共存。正是这种宽容理念,使开封犹太教有了儒化的转化,这在世界上是仅有的。

犹太的“有限宽容”理念根源于其教义中的犹太人是“上帝优选子民”的信仰。按此理念,犹太人生来就是上帝的特殊“选民”,其他族仅是“一般选民”。犹太人接受上帝特别的优惠关怀和指引。尽管屡受磨难,有上帝保佑总能渡过。在犹太会堂的宣讲中,这种“优选子民”观,进而夸大为“种族优越论”。当犹太人处于被压迫、受排挤的弱势地位时,这种理念能成为鼓舞他们艰苦奋斗、团结一致的精神力量,有助于民族的凝聚。但是当他们处于优势和强势地位时,这种理念就转化为一种狭隘的民族主义或扩张主义。

以色列国的建立是犹太历史大转变。在超级大国――美国的支持下,经过五次中东战争,它完全从弱势地位转为强势地位。在此情况下就需要革新其“有限宽容”的理念,需要重新解释其“上帝优选子民”的教义。以色列总理伊扎克・拉宾审时度势,在这方面有所创举。1993年8月23日,他与巴解组织主席阿拉法特签订了奥斯陆和平协议。这显示了犹太传统观念的重大转变。1995年11月4日,拉宾在特拉维夫的和平集会上发表《和平终将实现》的演讲,竟遭犹太青年伊格尔・阿米尔开枪杀害,该青年的背后是犹太教的极右保守势力。他们要维护犹太人有限宽容的旧理念。按犹太法律,阿米尔应受重罚,但是他被关押十年后就被释放了。这反映出犹太文明的革新将任重而道远。

二是关于“重利轻义”的理念问题。犹太人是公认的“商业民族”。早在古代他们流落在埃及时,就进行从尼罗河三角洲到新月地带之间的贸易。流散欧洲后商业成为其主要谋生手段,犹太人散居很广,这也为其商业活动提供了便利条件。据说从丝绸之路传去的中国丝绸,是经犹太商人的加工、营销,传遍西方世界的。所以求赚钱、谋发财在犹太人观念中早已根深蒂固。值得注意的是犹太人的谋利,很早就与教规教义结合,并照摩西诫律的规定,注重平等、公平交易。直到近代,犹太教在欧洲的各改革派都宣扬“经商赚钱为的是侍奉上帝”。于是犹太商人把谋利发财看成是神圣而光荣的事业。这种理念和社会行为对资本主义的发展有积极作用。

但是这种理念和行为也有片面性不合理的一面。谋利不只要公平,还得要考虑它的目的与手段是否正义。有了等价公平,不一定就有合法和公道。公平与正义、利与义是既相关又相别的两码事。如果只谋利而不重义,这样的交易不会给双方的人民带来真正的福利。汉儒文化历来反对“见利忘义”。它一贯主张“义无反顾”、“义不容辞”、“见义勇为”。许多店铺都供奉关老爷神位,作用之一就是要显示,它的营业活动重利也重义。因为关公是重义轻利的典范。类似关公的故事在犹太文化中是少有的。

欧洲资本主义的发展迫切需要资金,这使一些犹太人的商贸和金融业演变为高利贷活动。在西方,“高利贷”曾一度成为犹太人的代名词。这里没有正义,犹太人的高利贷使不少家庭破产。犹太人商店在经济危机时期的非正常谋利行为也使居民们十分反感。这些重利不重义的行为常常被反动当局的排犹活动利用,进行蛊惑宣传。当年与希特勒为敌的西欧诸国理应对其排犹活动有相反的举措,但是都没有。当时能为犹太难民签字外逃的只有中国、美国等极少数国家的驻外机构。

今日在解决阿以冲突中,“以领土换和平”的原则被提了出来。显然这是犹太思维,或者屈服于犹太思维的结果。它不是“义”字当头,而是“利”字当头,交换当头。联合国关于阿以分治的决议,早已将双方的领土范围明确划定。如果“义”字当头,就应履行此国际协约,无代价地由以方交出被占领土地,阿方应承认以色列地位,与其和平共处。这里根本不存在用土地来交易的问题。这样做只能使问题复杂化,使双方都不可能长期安宁。衷心希望犹太文明能顺应全球化时代的潮流,在发扬光大的同时,也能革新前进。

上一篇:建筑安装工程的造价审核分析 下一篇:寻找新的利益汇合点与合作增长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