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析初中生厌学成因及管理对策

时间:2022-07-24 02:14:55

简析初中生厌学成因及管理对策

摘要:对于这一阶段的学生来说,正处于身体与心理发展最为关键的阶段,且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一旦受到了阻碍或是压力等方面的影响,很容易就会产生出消极的心理,最终也就造成了厌学等情绪的出现,这是初中生最为常见的一种学习问题。其主要体现在学生在课堂学习上难以集中精力,对学习也失去了信心。基于此本文针对初中生厌学成因以及管理对策等方面进行了简要阐述,并提出几点个人看法,仅供参考。

关键词:初中生 厌学成因 管理对策

通过调查可以看出,在学生出现厌学情绪后,如果得不到有效的缓解与引导,很容易让学生产生出极端的心理情绪,严重的还会造成学生对教师产生出仇恨的心理,这样也就出现了逃课以及退学等现象。所以可以说,厌学心理直接影响到了学生的发展。因此,在实际中教师就要及时的关注好学生的心理发展情况,及时帮助学生缓解消极因素,同时还要帮助学生解决好学习上的问题,促进学生实现长远的发展。

一、初中生产生出厌学的因素

(一)自身上的影响

1. 对学习的节奏以及方法上的不适应

在小学阶段中,学生的功课相对较少,内容上也比较浅显,通过死记硬背也可以取得好成绩,但是在进入到初中阶段后,由于课程上的不断增多,内容上也有了一定的变化,尤其是在新课改后,一些知识并不能通过死记硬背就能掌握好,大部分的知识还需要学生依靠理解与分析才能掌握。但是由于在小学阶段中学生并没有养成良好的学习方法与习惯,使得在这一阶段中学生就出现了无法适应的现象。加之中学阶段的竞争较为激烈,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常常会受到挫折的影响,在长期的影响下,学生很容易产生厌学的心理。

2. 角色与地位上的不适应

一些学生在小学阶段中很受教师的喜爱,同学也比较拥护,但是在进入到初中阶段后,由于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使得学生在自我感觉上认为不再受到教师的重视,在班级中的地位也不再突出。由于角色与地位上的变化,使得学生的自信心受到了打击,甚至还会产生出失落感,最终也就失去了学习的兴趣。

(二) 客观上的因素

1. 学校方面的影响

学校已经成为了学生接受教育的重要场所之一,学校中的生活是否对学生有吸引力直接取决于学生的学习兴趣。但是从实际上来说,却存在着诸多的问题。就现阶段的教学来说,虽然素质教育的呼声不断高涨,但是在初中阶段中,应试教育却依然占据着主体地位。在教学中,依然以考试为中心,而学生本来是充满好奇的,但是在应试教育的影响下,却限制了学生的学习与发展,这样学生也就不可避免的会产生出厌学的心理。

2. 课程内容上的问题

学生在进入到初中阶段后,由于课程门类上的不断增多,使得难度等方面也在不断加大,加之教师对质量上的要求也在不断提高,使得学生很容易出现成绩滑落的现象。如果这一阶段中教师没有进行有针对性的指导,那么学生就会逐渐失去学习的自信心。

二、 解决初中生厌学的措施

对于厌学问题来说,已经成为了一项急需要解决的系统性工程之一,是需要各个方面的不断配合的。因此,在实际教学中就要为学生创建出良好的课堂环境,帮助学生学习好知识。

(一) 激发出学生的学习兴趣

对于初中教学来说,激发出学生的学习兴趣已经成为了学生学习与发展中的关键环节之一。因此,可以说学习动机是促进学生主动学习的关键因素。所以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就要先掌握好学生产生出厌学的因素,采取不同的教学方法,实现有针对性的引导,激发出学生的求知欲,加强知识与生活之间的联系,提高学生对知识价值的相关认识。所以说,教师就要认识到激发出学生学习兴趣的重要性,为学生创建出适宜的学习环境,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到学习活动中去,帮助学生消除厌学的情绪。

(二)创建良好的社会文化环境

随着教育的不断发展,政府方面也开始认识到了厌学现象的重要性。因此,在实际中政府方面就要坚持从实际出发,做好社会与学校的管理工作,同时还要制定出完善的办学方针,保证教学方法的准确性,通过对学校的办学方向与措施进行监督,从而帮助学生实现更好的学习与发展。其次,是要认识到素质教育的重要性,真正将其落实到实际中去,借助素质教育来对学校教育工作进行评价。

(三)做好学校的教育工作

随着新的教学观念与理念的不断影响,学校方面就要及时转变传统的教学构架,真正从思想与行为上对教育进行改革,同时还要确立出准确的教育目标。教师在开展课堂教育的过程中,就要将学生作为主要的教育独享,激发出学生的潜能,让学生在原有的基础上实现更好的发展。因此,对于教育目标来说,不能仅限于对优秀学生的培养上,而是要从全体学生的层面上出发,及时关注存在不良心理素质的学生。其次,就教师要选择一些与学生实际生活相关联的教育内容。实现个体的全面发展,尤其是要保证教学内容的实践性,加强社会实际与个人生活之间的而联系。学生只有对学习的内容产生出兴趣后,才能积极主动的参与到学习中去。最后,对于教师自身来说,也要具备良好的道德修养,提高自身思想、品德以及言行举止等方面。只有教师做到以身作则,才能更好的影响学生,从而让学生感受到来自教师的关怀,从而转变对学习的错误看法。

三、结语

综上所述可以看出,教师在开展教学活动的过程中,要正确的认识到学生所存在的厌学问题,及时采取有效的措施来正确的引导学生,帮助学生转变对学习的看法。同时教师还要树立起正确的教学观念与价值观,这样才能产生出学习的兴趣,从而实现长远的发展。

参考文献:

[1]洪明,吕三三.中学生厌学行为的成因分析及对策--以贵州省中学生为例[J].淮北煤炭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4,(25).

[2]马雅兰.中学生厌学现象成因及相应对策分析[J].文教资料,2008,(16).

[3]周秀菊.初中学生厌学情况调查分析及矫正――滕西中学学生厌学调查报告[J].学周刊B版,2010,(04).

[4]杨李砚.对中学生厌学现象的几点思考[J].山西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9,(23).

(作者单位:包头市第四十五中学)

上一篇:互联网环境下高中班主任如何应用新媒体手段构... 下一篇:中医各种辨证方法的理论和实践根源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