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企股权激励需常规化

时间:2022-07-23 11:25:53

国企股权激励需常规化

十八届三中全会“建立长效激励约束机制”的背景下,国有控股上市公司的股权激励,在实际操作层面该如何完善?韬睿惠悦高管薪酬中国区总经理方晔表示,关键在于推行授予常规化、激励工具多元化、业绩指标个性化。

《董事会》:你如何看待国有控股上市公司的激励现状?

方晔:过去,股权激励起到了一定作用,应该给予肯定。当然,从操作层面看,国企股权激励也表现出了一些问题。

一是授予没有常规化。很少有公司将股权激励授予常规化,就是说可能每年都授予。没有常规化授予的原因可能是,现在的监管下,对授予的业绩条件要求很高,意味着只有经济不断上涨、企业业绩不断增长的情况下,才能做股权激励。而2012年中国GDP增速回到8%以下,今后可能会趋稳,而且未来一些行业的竞争可能越来越激烈,这意味着,现行制度存在一些需要探讨、改变的地方。比如,可以让股权激励授予成为常规安排,让解锁成为更高要求的安排。这也符合国际市场的通行实践。

第二,激励工具单一化,以期权为主。期权的长处是和股东利益联系很紧密,但比较适合经济上升期、企业高速发展阶段,否则就需要使用其他工具或工具组合。欧美公司的股权激励也经历了从单一工具到多元工具的过程,也会根据不同的人员去区分使用工具。比如对CEO,注重其和股东利益联系更紧密,就主要用期权。对于CEO以下的人,可能其他工具更合适,以限制性股票为主。未来,激励工具应该从单一走向多元化。

第三是业绩指标不够个性化。现在,业绩指标的设定上,更多体现的是同质性。不同行业的企业,处于不同的发展阶段,业绩指标应该有所不同,就是说,在一定的共性的基础上,指标应该体现个性。

《董事会》:国资国企改革的新背景下,你怎么看国有控股上市公司股权激励的趋势?

方晔:我持非常乐观的态度。在所有权和经营权分离的情况下,无论国企、民企都需要这样的机制。三中全会的决定,两处提出混合所有制经济实行员工持股、长效激励机制,这说明高层意识到了重要性。

《董事会》:具体操作层面,该如何完善国有控股上市公司的股权激励?

方晔:对症下药,需要推行股权激励授予的常规化、工具的多元化、业绩指标个性化,特别是常规化。一个国企高管曾跟我说,市场化环境中打拼的国企高管,应该叫社会主义职业经理人。关于国有控股上市公司的股权激励,有个收益不能超过激励对象薪酬总额40%的规定,这个比例不低,符合社会主义职业经理人的特点。之所以有的国企高管觉得股权激励力度不够,重要的原因是股权激励没有常规化授予。现在是3年、5年甚至更久才授予一次,这跟每年授予一次,力度是有较大差异的。

相应的,董事会的有效性很重要。如果有大量合格的董事,当董事之后有相当的培训,而且董事会薪酬委员会有非常清晰的章程、运作良好,我想未来国企股权激励方面的很多监管可能就失去必要性,相关职权会回归董事会及其薪酬委员会。

上一篇:斯沃琪帝国的“咨询顾问” 下一篇:挽回“抱怨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