住宅小区规划设计探讨

时间:2022-07-23 07:47:12

住宅小区规划设计探讨

摘要:住宅的规划布置是居住小区环境规划的重要内容。住宅及其用地不仅量大面广,而且在体现小城镇总体形象方面起着重要作用。住宅建筑群体布置是否得当,对居住小区的居住环境和空间形态影响很大。

关键词:规划布置;形象;住宅建筑群体;空间形态

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居民居住观念的转变,居住小区环境建设己出现了许多问题需要解决。而住宅的规划布置又是居住小区环境规划的重要内容,住宅及其用地不仅量大面广,而且在体现小城镇总体形象方面起着重要作用。因此,研究住宅的规划布置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

住宅建筑的规划布置要以居民的基本生活需要来考虑,为居民创造一个方便、舒适的居住环境。构建适合小城镇居民生活特点和使用要求的住宅形式。

1主要功能

(1)日照:保证住宅每户居室获得国家规定的日照时间和日照质量,同时保证居住小区户外活动场地、公共绿地有良好的日照条件。

(2)通风:保证住宅之间和住宅内部有良好的自然通风,并考虑不同地区、不同季节主导风向对群体组合的影响。

(3)安静:对外部噪声的防治,避免小区内有过境人流、车流的穿越,使居住内外环境符合国家规定的噪声允许标准。

(4)方便:根据居民的活动规律,合理组织交通,达到出行便捷,公共服务设施配套完善,使用方便。

(5)安全:指防盗、防交通事故、防火灾、防地震灾害等要求,特别是安全防盗尤为重要。

2经济要求与美观要求

降低建设费用和节约用地是住宅建筑群体规划布置的一项重要原则。要达到这一目的,必须对住宅建筑的相关标准、用地指标严格控制。此外,还要善于运用各种规划布局的手法和技巧,对各种地形、地貌进行合理改造,充分利用,以节约经济投入。

在规划布置中应将住宅建筑结合道路、绿化等各种物质要素,运用规划、建筑以及园林等手法,组织完整的、丰富的建筑空间,为居民创造明朗、大方、优美、生动的居住环境,显示美丽的城镇面貌。

顺应时展要求,创新规划设计理念。创新是保持活力的源泉,理念是规划设计的灵魂。近年来在小区规划设计创新方面出现了一些新的理念,它打破了常规的规划模式,对于指导小区的人居环境设计,体现以人为本的设计思想具有重要意义。准确定位,通过多样的居住空间创造方法和多元化的组织手法表现有个性有特色的主题。根据小区所在地段、城市大环境确定其主题定位,其主题应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和创新性,而不是简单地去“克隆”他人之作,更不宜大量照搬欧化、洋化风格住区的建筑设计与环境的组合。

美国城市规划师沙里宁曾经说过:“通常做设计是要把它置于它所属的更大的环境中――就像将椅子置于一个房间中;将房间置于一栋房子中;将一栋房子置于周围的环境中;将周围的环境置于一个城市的规划中。”建筑师在设计单体或群体建筑时,必然要考虑该建筑的环境、地段和城市中心的交通联系以及开发地盘红线内的交通问题。一个楼盘、一幢住宅,单体设计很精彩,如果选址、交通、停车等问题没解决好,往往会影响销售和售价。最终吃亏的是用户,开发商也占不到便宜。城市道路应成为划分城市各分区、居住组团的分界线

在空间布局上,着重建筑空间的层次感。如在小区的中央部位布置高层住宅,周边布置低层住宅,既可避免形成封闭的空间或形成与外部空间隔绝的局面,使小区能够和周围形成统一的整体,又可丰富小区的外部轮廊线。巧妙应用行列式和围合式的不同组合,精心布置小区中心公共开放空间以及住宅建筑围合的其他邻里空间,创造多个景观亮点,丰富建筑空间环境,优化组团园林设计,使各种不同的组团可以相对独立地进行绿化设计,形成独立的个性与特点,从而达到“园中之园”的意境。

在景观的营造上,体现人性化设计,注重实用性,参与性,确保安全性。小区环境的营造要以满足人的生理、心理、文化、交往等多方面需求为根本出发点,体现人在环境中的中心地位,体现出对居住者实际使用时的安全和便利的人文关怀,要摈弃华而不实、中看不中用的表面作秀。如中心花园和广场要进行“宜人尺度”的量化设计,注意居民的“可达性”;区内道路及场地设计要符合残疾人无障碍通行要求;运动器械要考虑老人、孩子的活动特点,考虑与其相接触时的舒适性、安全性以及使用的耐久性;对区域环境的划分要有明显标识,以加强人们的领域感、归宿感;小区配套设施小区配套设施符号化等。

在组织手法上,综合运用景观设计的各种手法,创造丰富的艺术生活空间。小区景观的生成要造景与借景并重,通过“远借”、“邻借”、“仰借”、“应时而借”等技巧,并巧妙应用封闭或隔离、过渡或渗透、比较或对比等组景手法创造主题鲜明、动静结合、软硬搭配、多元适应的富于美感和艺术性的情景交融、健康舒适、并具有一定文化品位和内涵的人居环境艺术生活空间。如以水为中心创造变化多端的动态和静态景观;通过“小中见大”的手法,达到移步换景、景观层出不穷的效果;强调地面铺装与植物配置的精心设计,通过对景、借景等手法创造丰富的视觉景观等。

树立可持续发展思想,考虑未来的发展形势,充分做出规划预见,做到现实与适当超前结合。当前高速发展的社会和不断演变的人居需求,给住宅小区规划设计带来了极大挑战。因此在小区的规划设计上要顺应时展要求,最大限度地满足人的多种需求,同时树立可持续发展思想,考虑未来的发展形势,力求体现符合潮流的前瞻性理念,本着“科技先导、适度超前”的原则,充分做出规划预见,做到适度超前规划,预留后续发展空间。我们的规划师不仅要具有扎实的专业知识,而且还要深入研究小区未来的发展方向,把握市场的脉搏,能够在专业知识、经济利益及大众需求之间寻找平衡点,创造出真正满足置业者需求、可持续发展的新住区。

重视小区规划与当地的历史文脉相结合、与周围环境相融合,与城市整体形象相协调。一个小区并不是孤立存在的,它必须从建筑风格、立面色彩到户型空间以及居住者的生活习惯等方面与周边环境相互协调、并融为一体。在规划设计上要充分考虑当地的历史人文环境及其居民的生活模式,因地制宜使整个小区有机融入到所在区域的人文环境中,使小区既延续所在地区的历史文脉,体现出一种文化传统的沉积,又具备现代化的生活环境,满足人们对小区人文氛围和住区功能的要求。注意小区规划空间形态和城市整体形象的关联性,保持小区风格与城市整体形象相一致。城市规划管理部门要先对拟开发地区制定好的城市设计指引,避免由开发者先做规划方案,然后再由规划部门出规划设计条件的被动。

遵从自然,保持区域的自然特征。尊重与利用原有的环境要素, 将创作当做自然演进的一部分,有景用景、用景改景、无景造景,利用、改造自然景观与人造山水景观相结合,建立起一种人与自然共生共荣的环境意境,形成富于场地精神、具有诗情画意的特色栖居空间。

总之,21世纪的住宅小区的规划设计应是以健康的审美价值取向为指导,从时代、社会与自然中寻找规划设计方向的创新之作。作为规划设计者要紧跟时代的发展,针对问题深入研究,找出解决问题的新思路、新方法,而不只是抄一些表面的手法,玩弄一些不切实际的概念。要改变以往重规划轻景观、重建筑轻环境的思想,将景观与建筑设计并重,必要时可将景观设计优先于建筑设计考虑,而将建筑视为环境中的一个元素。我们相信,在规划设计者的努力下,新世纪的住宅小区必将是一个建筑与景观完美结合,人与环境、人与人、人与社会融洽相处的朴素而和谐的生活居住空间。

上一篇:主题景观设计方法初探 下一篇:对医疗建筑中住院部的建筑设计的一些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