构成艺术中的线探析

时间:2022-07-23 05:55:50

构成艺术中的线探析

摘要本文针对线条在构成艺术中的意义做出分析,线条作为构成的三大要素之一,不仅在构成中起着非同凡响的作用,而且在所有的设计及其他领域的影响也是举足轻重的。其中张力和方向是线条样式形成的主要因素,同时周边环境与线条的关系也是人对线条的认知影响。提出对于线条的认知,只有意识到线的存在需要在具体的环境、以及在相互之间的关系中进行比较分析再得出结论,这才能真正理解和领悟线条的意义。

关键词构成艺术线条相互作用

为了提高艺术设计价值,对构成艺术的深入研究是非常重要的,而对于构成中线要素的认知和理解更是必不可少的。对构成及构成中的线的认识和研究不能从教条到教条,而是应该理解其本质,并将其演变成一种丰富多彩、富有生命力的东西。

一、线条在几何学中的概念认知

在几何学的定义中线是点移动的轨迹,是具有位置、方向与长度的一种几何体。当把线断开分离后,仍保持有线的感觉,这被称作线的点化;而把点排成一列时,则出现线的感觉,又称为点的线化。对于一个点就其本性而言是静止的,而一条线则用来描述一个点的运动轨迹,与点强调位置与聚集不同,线更强调方向、运动和生长。从理论上来说,一条线只有一个维度,但它必须有一定的粗细才能看得见,它之所以被当成一条线,是因为线的长度远远超过它的宽度。当线的长短、宽窄量相对而言其长度和宽度之比相差巨大时,通常把这一现状称之为线。

二、康定斯基对线条的解读

康定斯基在《康定斯基论点线面》一书中认为线是由运动而产生的,是由破坏点最终自足的静止状态而产生的;而线条的各种变化取决于外部使点变成线的力量的多少和它们的结合。一种来自外部的力量使点按某种方向运动,就产生了第一种类型——直线。直线的形成源于运动,康定斯基认为线的“运动”包含了“张力”和“方向”这两个部分。其中张力是既定因素的内在状况的表现,这种因素恰好是由作用于物质的力所造成的实际结果;张力作为元素的内在力量,它仅表现为线的“运动”的一部分。只有张力,没有方向的线使人无法去区别水平线和垂直线。相比直线,曲线的形成就不单是方向的改变,更多的是在于张力的量和类的不同。直线中所存在的张力因素与在曲线中所起的作用并不相同,形成曲线的主要张力在于弧。弧的存在可以将起点和终点聚为一点,形成一个稳定的圆形形状。由此可见,形成各种形式的线条其主要因素在于张力的作用,张力是对线的认识和理解不容忽视的重要内容。

三、构成艺术中对线条的认知

(一)线条在具体环境中的视觉认知

对线条的理解除了张力的重要作用,还得从整体出发,客观的来看待线条的意义。构成的研究正是用来帮助理解这一整体与局部的“关系”。对于“关系”而言,单独的个体或局部是没有意义的,一切都是相互作用的。所以,就线条而言,描述某根线为直线、曲线,或是垂线,这仅是从线条的形状来描述而已;线本身脱离了具体的环境和与之相互关系的物体的时候,它的存在就显得微不足道了。在具体环境中和与之相互影响下,有的线条根本看不见,有的线变了形,有的直线变成了曲线。因此说来线条的存在必须是与具体的环境相关联的。

对线条的视觉认知方面,不能单是停留在物理的状态,而是应该放在具体的环境中。在《艺术与视知觉》一书中认为人的观看习惯会影响视觉认知。而对于线条的视觉认知也正是因为人们在观看这些所谓的线条的时候首先看到的是表面的意识形态,就如图1中所看见的多组圆环的图形,恰恰是因为习惯性观看时视网膜传达给大脑的一种图像,而实际上就只有一组同心圆和多条直线的组合。此外,因为线条与线条之间的关系、线条与整张画面的关系,加上线条的张力和方向的不断变化,让人的眼睛获取的图像不单是停留在记忆的痕迹上,而变得出现了更多的图形元素。同时,因为曲线中的主要张力弧的表现增强,以至于所看见的直线中也出现了曲线特征。这些特征也恰好说明线条需要在具体环境中才有新的视觉认知。

(二)环境对线条的视觉影响

线条在构成中不是独立存在的,周围环境也会导致对线条的视觉改变。当外界环境、周边物体及其他形状对线条产生的视觉动态引导时,线条不再是个体本身特征的体现。线条与线条之间、线条与环境之间等方面的相互干扰使张力表现得更加明显,并会出现令人意想不到的效果。比如由明度不同的两个色块来衬托的白色直线条,因为受到背景颜色的影响而使这条直线在视觉心理上变成为一前一后两条独立的直线的组合,这是因为深浅不一的背景对直线的干扰而造成的视觉影响。同时也说明了线条要是脱离了背景,就不可能从整体的角度去看线条的视觉效果,那自然也就谈不上对线条的深入理解。

在视知觉中,人们把握的物体的形状并不一定与该物体的实际边界线等同。比如不经意间出现的错视现象,使人所看见的图形或者线条与其本身的形状就大相径庭。如图2中所显示的一样,直线由于受到曲线、折线、发射线等外界干扰,使其在视觉上出现了曲线的特征。而这些现象的产生,都是源于线条与线条之间的相互干扰而使张力变得活跃,使其并没停留在物体的实际边界。这正是因为环境对线条的视觉认知而产生的影响。

此外,外界环境不仅会让直线条变成弯曲的线条,同样也可以让几条本身一样长度的线条在视觉上变得长短不一。正如图3中所显示的,因为线条两端的形状干扰而使线条在视觉上显得不再等长。这当然这说明了除了外界环境对线条的干扰之外,还与人所吸收的经验有一定的关联。在《艺术与视知觉》一书中就有说到“新的经验图式,总是与过去曾知觉到的各种形状的记忆痕迹相联系。这样一些记忆痕迹,总是在互相类似的基础上互相干扰。[3]”正如线条两端的形状,让人在看见线条之前就了解了这些形状所引起的视觉效应。因此,一样长短的直线在两端的形状影响的前提下,自然就变得长短不一,这正是环境对线条的影响从而改变人们对线条的视觉认知。

无论是让直线从视觉上变成曲线,还是变成折线,甚至是变得长短不一,这一切不得不归功于线条之外的其他形状的外物的干扰。这也更明确的说明了线的特征不是唯一的,它会因为外界的影响、人们对形状的记忆认知而变幻无穷。

正是因为环境与线条之间的相互影响,从而使人们对线条有了更多的认识。许多设计者恰好的利用了这一点来做出了更好的设计,比如帕提农神庙的建筑师伊克提诺斯和卡里克拉特在设计中不仅将正面和侧面的柱子增加了数量,更精道的是将神庙的基石、屋檐和柱子都做了微调,这样做是为了纠正人们的视觉错误,而使整座神庙看上去不仅更加巍峨生动,并从任何角度看上去都是非常平稳的。同时在设计中将多立克柱身中间加粗形成雪茄型,使其在视觉上看上去更正(图4)。这便是很好的利用了线的特征。

综上对构成艺术中线条的初探中,不再单从几何学的角度去描述,而是从线条的张力这一内在因素、线条与线条之间、线条与环境之间、人的视觉认知等多个角度去分析和解读线条的本质及意义。在对构成中的线的认识前提下,线的作用和意义无处不在了。只有做到真正对线条的理解和领悟,才能让线条在构成艺术设计中起到实质性的作用。

参考文献:

[1]康定斯基.康定斯基论点线面[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3.

[2]郭勇健.艺术原理新论[M].上海:学林出版社,2008.

[3]鲁道夫.阿恩海姆.艺术与视知觉[M].四川:四川人民出版社,1998.

[4]Shiny.设计理论剖析:平面构成中的“线” [OL].2007.

上一篇:英汉语音的分化与合流 下一篇:找准训练点,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