构建我国民事强制律师制度的思考

时间:2022-07-23 01:51:05

构建我国民事强制律师制度的思考

【摘 要】在我国民事强制律师制度的建立具有必要性和可行性的基础上,应当对其构建进行适当思考。作为在民事诉讼一定范围内适用的强制律师制度,其适用范围可谓构建的重点,结合本国国情,可以渐进方式从制度初期、中期和成熟时期三个阶段来逐渐扩大以最终实现理想状态。

【关键词】民事强制律师制度;构建;适用范围

随着我国司法改革的深入进行,民事诉讼中强制律师制度的建立已成为学界重要议题,不少学者都认为民事强制律师制度是一种理性的制度设计,我国建立该制度具有必要性和可行性,既然如此,我们就要开始思考如何构建我国民事强制律师制度。我们知道,所谓民事强制律师制度,是指在民事诉讼的一定范围内,当事人进行诉讼行为必须委托律师完成的制度。从中我们可以看出,“一定范围内”是该制度的重要特点之一,是我们在具体构建该制度时需要着重关注的。本文就是以此为依托,从“适用范围”的角度对我国民事强制律师制度的构建进行的思考。

由于源于西方的民事强制律师制度并非我国本土自然形成,其在我国的构建必须结合本国国情,而我国虽然近些年社会法治化程度和公民法律意识不断提高、律师业也有较快的发展,但都还不能与西方一些国家同日而语,因而这一新制度适用范围的构建不宜急进,可以采取渐进的方式从制度初期、中期和成熟时期三个阶段来使其逐渐扩大以实现最终理想状态,其中,制度伊始时期适用范围的构建应为重点,具体思考如下:

一、我国民事强制律师制度初期适用范围

(一)当事人为法人或其他组织的案件。将法人或其他组织为当事人的案件作为适用范围之一,是因为一般而言这些当事人的实力强于个人,且他们参与的诉讼可能是公益诉讼,即使不是,一般也都与国家利益和社会公共利益有所关联,为了防止在诉讼中处理失当,给国家利益和社会公共利益造成不应有的损害,应当实行强制律师。

(二)事实疑难度高、专业性强的案件。具体应当包括证券、知识产权、医疗事故、环境污染、集团诉讼、海商海事、涉外民商事等案件。此类案件一般涉及较大的经济利益,其法律关系也更为复杂,同时专业性要求也更高,因而更需要律师参与来协助诉讼。其中,要强调的是涉外民商事案件。我国目前法律关于此类案件的规定(如《民诉意见》第308、309条),不仅有违国民待遇原则,使我国当事人处于以一己之力对抗外国当事人及其强大国家后盾的弱势,而且其中规定的能为外国当事人的众多人士并非都熟悉我国法律及程序,亦不符合透明度原则。除此之外,民事强制律师制度符合世界潮流,作为有外国当事人参与的涉外民商事案件,其制度的适用更需与世界接轨。所以,此处在众多事实疑难度高、专业性强的案件中着重强调涉外民商事案件,此类案件尤其需要适用强制律师制度。

(三)当事人属于法律规定的弱势群体的案件。对于弱势群体而言,大多由于缺乏相应能力而在诉讼中处于弱势地位,为了保证诉讼这一最终救济渠道对弱势群体的公平、公正,应当切实加强弱势群体在诉讼中的诉讼能力――实行强制律师制度。那么,何为“弱势群体”呢?这可以参照我国诉讼法中经常对其有特殊规定的群体来确定,如我国刑事诉讼法中适用指定辩护的主体。具体到该制度,可以将弱势群体暂定为:盲、聋、哑人,开庭审理时不满18周岁的未成年人,无或限制行为能力人以及当事人中有人委托律师诉讼而其未委托律师的人(以平衡当事人诉讼能力)。

(四)上诉案件与再审案件以及最高人民法院审理的一审案件。上诉案件是基于当事人对一审裁判的不服产生的,突显了当事人的不满以及对撤销或变更裁判的强烈渴求,同时预示了一审未生效裁判不当之可能性,需要二审来及时进一步进行慎重审查,加之一旦二审即为终审,终审裁判会最终确定当事人的相关权益,对当事人而言至关重要;再审案件是为了纠正已经发生法律效力裁判中的错误而再次进行审理的案件,其再审程序本身就是针对具有严重瑕疵的生效裁判采取的一种非常救济途径,并且它在对当事人权益进行救济的同时,也是对法官权利行使的监督、制约和司法权威的维护;最高人民法院审理的一审案件一般是在全国有重大影响或十分复杂的案件,而且是一审终审案件,其重要性可见非同寻常。因而就此三类案件来说律师的参与是有必要的,强制律师将更有利于案件的顺利进行和对当事人权益的保护。

二、我国民事强制律师制度中期适用范围

经过一段时间对民事强制律师制度的适用,范围可有所扩大。可以在初期的范围上加以审级规定来确定其适用范围:初期规定的适用范围仍然适用,但此时只要是中级以上人民法院审理的案件,即使不在初期的适用范围内也得适用强制律师制度。

三、我国民事强制律师制度成熟时期适用范围

当民事强制律师制度在我国逐渐趋于成熟时,我们可以将其适用范围扩大至所有适用普通程序审理的案件。我们知道,一般适用普通程序而非简易程序审理的案件本来就是较为复杂、疑难、重大的案件,它们法律关系相较复杂,涉及的诉讼材料也较多,需要有律师来协助当事人进行诉讼。而且,将适用范围扩大至此,更有利于充分发挥该制度的作用,同时还能促进我国人资格向律师的过渡和民事诉讼的发展。至于适用简易程序和非讼程序的案件,由于前者法律关系和事实简单,后者具有非对抗性且赋予了法官相对较强的事实发现能力,所以二者都对当事人的诉讼能力要求不高,并不需要强制律师。

参考文献

[1] 赵泽君.论强制律师诉讼的合理性基础与制度设计[J].昆明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7(7).

[2] 姜霞.论我国涉外民事诉讼律师强制制度之建构[J].内蒙古社会科学(汉文版),2005,26(3).

[3] 王典.公正与效益的抉择:论民事诉讼中的强制律师制度[J].法治研究,2010(1).

作者简介:季路璐(1988- ),女,汉族,河南新乡人,河南师范大学法学院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民商法学。

上一篇:共青团组织发展与社会管理创新 下一篇:论“羁押必要性审查制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