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业企业参与高职教育的激励机制研究

时间:2022-10-15 06:47:02

行业企业参与高职教育的激励机制研究

【摘 要】我国支持办高职教育的目的就是希望学校能够向社会输送更多的技术型人才,但是技术型人才不是光有理论知识就足够的,需要由一定的实际操作能力,所以企业与高职院校的合作能够提高教学质量。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传统的教学方式已经无法满足市场的需要,应该建立起更加适应的新型的教学方式,以推动学校的发展、社会的进步。

【关键词】行业企业;高职教育;激励机制

在信息化时代里,高职教育与实体经济的结合比较密切。行业企业与高职教育结合不仅是社会的需要,也是学校发展的需要。今后行业企业与高职教育机构合作是高职教学的发展潮流,自从我国将高职教育引入以来,它经历了不同的发展时期,目前,我国行业企业参与高职教育活动的深度还不够,参与的形式也比较肤浅,这个事实都证明了我国高职教育的发展阶段还不是特别完善。为了更好的提高教学质量,将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作为重要的内容,需要建立激励企业参与的机制,为社会输送高素质的技术人才,从而促进经济的整体发展。

一、企业与高校建立合作关系的必要性

高职教育办学的目的性比较强,培养的人才不仅仅是向企业培养有需要的应用型人才,而是更要体现学校与企业的对接,从而实现一对一的培养模式。高职教育应该协同企业及相关行业建立战略联盟的合作关系,通过构建活动载体或者资源共享、信息共享等,来引导学生向企业的战略目标合作。我们可以把学生的培养视作是产品的加工,那么企业就是接收产品的客户,如果要想生产出来质量高又合格的产品,就需要客户定期进行培训和检查,从而保证学校的学生能够为企业作用。这样企业就不用担心企业员工的质量得不到保障,学校也无需再为学生担忧。正因为如此,企业和学校之间才能建立相互合作共赢的关系,保证人才的质量,促进社会的发展与进步。

二、行业企业参与高职教育激励机制建设的现状

(一)行业企业参与高职教育的政策激励机制不足

在行业企业参与高职教育的教学方面,在体制上有着本质的区别,大多数高职教育学校都是享受国家拨款的事业型单位,但是行业企业则是参与市场的竞争,体制上的差异性就直接影响着企业在学校方面的投入,没有相应的部门来负责与学校的商谈,另外也无法直接提供岗位给企业的员工的实习,这就在很多方面存在着难度。另外,高职教育的相关部门也没有设立相关体系,来完成与企业的衔接,无论从人力、物力、财力等各个方面都存在着困难。

(二)行业企业参与高职教育的利益激励机制不足

部分高职教育在选择与学校合作的企业时,往往特别注重企业的市场竞争,和企业所取得的成绩,往往和行业中比较知名的企业合作比较多,在这方面无形中限制好多企业和学校的合作。小企业在和学校合作的时候无法得到利益的保证,建立的合作关系也就无法深入的开展。因此,这方面需要学校建立一套公平合理的保障机制,搭建与各个企业之间的互动平台,让学生有更多的企业可以选择。

(三)行业企业参与高职教育的决策权激励机制不足

行业企业直接接受高职教育的邀请,其实受到了学校的限制。有些高职院校觉得企业功利性比较强,觉得不屑与他们合作,即使合作也是把企业放在可有可无的位置上。事实上,知识经济时代对人才的需求,已经树立了企业在高职教育的重要地位,也鼓励企业参与到学校的教中来,只是部分高职院校还没有建立这方面的相关概念。另外,学校在不影响教学教务的基础上,应该赋予企业一些教育管理权,这样就可以调动企业积极参与的热情,为实现校企合作建立较大的基础。

三、企业参与高职教育的激励机制的措施

通过上面章节的论述,可以看出,目前学校和企业合作还是有一定的困难,所以需要建立一系列的机制加强企业和学校的合作,主要是:

(一)从法律、政策、制度上引导企业参与高职教育

企业参与高职教育已经是社会对人才要求的重要内容,在这方面,应该从法律和政策上支持企业参与到学校的教学当中,尤其是要开展地方方面的有关政策,努力提高企业与学校合作的积极性。同时,可以通行企业申报评定的职称技术人员担任学校的实践教学的老师,这样不论从理论和实践方面都可以得到支撑。

(二)要加强企业的吸引力就需要提升学校的综合实力

企业和学校合作也是需要从中获得较为优秀的员工,从而在政策上获得保护。高职学校应该通过各种方式加强内涵建设,一个学风比较差的学校是无法获得较好的企业合作的,所以学校在建设方面应该更加注意,不仅要提高课程的质量,还应该关注学校输送过的人才的质量。在各方面素质上,都能获得较好的发展,增强对企业的吸引力。

(三)要建立校企沟通、协调、合作的长效机制

通过校企的沟通机制,要先设立校企合作的领导及促进机制,建立统一的协调、沟通平台,这样就可以在高层领导之间互访、中层管理干部之间互动,加强他们之间的交流和深度合作。同时,要注重于校企的网络资源建设,建立企业的服务平台,只有这样才能为企业和社会输送更多的合格技术型人才。

四、结语

总之,高职教育的教学质量需要社会和企业共同来关注,为了提升教学质量,培养高素质的技术工人力量,需要高职教育与企业建立战略型合作伙伴关系,充分利用政策优势,加强对企业参与教学的吸引力。只有不断改进教学模式,使学生获得更多的实习机会,才能推动整个学校的发展,推动经济社会的进步。

参考文献

[1] 耿洁.职业教育校企合作体制机制研究[J].天津大学职教学院学报,2011(5).

[2] 徐健.职业教育专业结构与区域产业结构吻合度研究[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0(24).

[3] 刘美玉.企业利益相关者共同治理与相互制衡研究[J].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0.

[4] 吕刚,赵茄香.校企继续教育合作促进科技创新[J].辽宁行政学院学报,2010(8).

[5] 深圳职业技术学院.工学结合案例汇编[G].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8.

上一篇:夫妻分居两地该如何规划财务 下一篇:阅读理解分类练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