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议美育在语文课中的运用

时间:2022-07-23 12:57:47

小议美育在语文课中的运用

[关键词]美育 语文教学 语言美 剧情美

有位哲人说过:“生活中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美的发现。”怎样才能提高学生发现美的能力呢?这就要通过美育来实现。美育也叫美感教育、审美教育。从古到今,有许多人在这个领域做了深入的研究,并取得了丰硕的成果。今天我在前人的基础上,就美育在语文课中的运用,谈一谈个人的一些肤浅的见解。

美育能使语文课更生动活泼、更富有情趣,语文教学则为美育提供了广阔的天地,二者相得益彰。美育有助于提高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有助于发展学生的智力,培养学生的能力。学生沉浸在美的享受之中,会在潜移默化中感情变得细腻、敏锐而高尚。语文课与其他课程最大的不同之处,在于它不仅要传之以道、导之以方、授之以文,更要动之以情。没有感情的熏陶、形象的感染,语文课的任务是不能全面完成的。一堂好的语文课,必定是注重美育的,必定是充满感情的。

一、教师应注意语言美

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塑造灵魂当然离不开语言。教书育人首先要以语言感人,换句话说,就是要求教师时时刻刻注意语言美。这方面对语文老师的要求更为严格,语调悦耳如叮咚的山泉、亲切的像潺潺流水、激越的像奔泻的江河、雄壮的像汹涌澎湃的大海。教师不仅要用语言和学生交流,而且要用眼睛、手势等肢体语言和学生沟通。老师的眼神、微笑,老师的一举一动、一言一行都可能成为学生模仿的对象,都会影响到学生的心灵。一句表扬的话会使学生感到光荣,一句赞美的话会使学生感到鼓励,一句关心的话会使学生感到温暖,一句祝福的话会使学生感到幸福;一句批评的话会使学生感到难过,一句否定的话会使学生感到挫折,一句讽刺的话会使学生感到伤心。总之,教师的语言就像是描绘学生心灵的色彩,色彩越丰富,学生的心灵也就会越绚丽。

二、身临其境剧情美

中专生的一个很重要的特点就是模仿性和可塑性。在语文教学中,如果能利用这一特点,让学生自编自演课本剧,不失为促进美育教学的好方法。例如在教《皇帝的新装》时,这篇课文的内容很浅显,几乎不用讲学生就能理解,但要真正理解课文对丑恶的讽刺却不容易。如果让学生排练课本剧,他们就会认真体会课文中的皇帝、老大臣、骗子等人物的言行举止,并根据自己的审美观念来塑造出生动形象的人物。也许每个学生塑造出来的同一人物并不一样,但这些不同正是他们的审美倾向和对课文的不同理解,也正是我们要着力培养的创造力。

三、游山玩水再现美

读万卷书,行万里路,走出课堂,多做实践,是目前许多有识之士提倡的一种教学方法。我国古代就非常重视外师造化、感受自然的方法。相传古代伯牙向连成学琴,技巧已经掌握,但演奏琴时还不能做到情感专注,不能获得精神上的感染力。连成就让伯牙一个人在东海的一个小岛上,让自然的涛声、鸟鸣来启发他的感情,终获巨大成就。我认为,能带学生到各处的风景名胜、文化古迹浏览一下、感受一下,使学生丰富见识、感受到美的熏陶,固然是件好事,但对于大多数的教师和学生来说,理应因地制宜地“游山玩水”。比如,教朱自清的《春》,我们不妨走出课堂、来到山川田园,看看“小草如何偷偷地从土里钻出来”,嗅嗅百花齐放的芬芳,感受一下春风拂面的温柔,尝尝春雨浇灌的滋味,体会一下忙趁东风放纸鸢的乐趣。教《七根火柴》、《可爱的中国》时,带学生到烈士陵园,让他们在庄严肃穆的园陵中,思索着烈士们的英雄事迹。通过这样的冼礼,学生们会更加珍惜现在的美好生活,品德会更加高尚。当然,这种方法使用只能适可而止,不可滥用。

四、无形诗、有神画

坡说王维的诗“诗中有画,画中有诗”,这个评价是很准确的。其实,语文课本中也有不少诗画结合的课文。如李白的《望庐山瀑布》中“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的气势,杜甫“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中春的景象,朱自清《荷塘月色》中的清幽意境都是这类文章。教这类课文时可以利用图画、照片、投影、电视、网络等各种媒体和手段,把课文画面展现给学生,让他们通过文字、音韵等表现特定的情景,通过线条、色彩再现美的情景。

语文课的内容是丰富多彩的,因此利用美育使语文教学达到锦上添花的效果,方法也是多种多样的,需要教师在教学实践中不断地探索、发现。总之,语文课本不能没有美育,缺乏美育的语文课是不完美的;美育也不能没有语文这块阵地,丢了这个阵地,塑造美的心灵、陶冶美的情操,培养认识美、评价美、表现美的能力,也就成为一句空话。我们应该自觉地把美育教育贯穿于语文教学活动的始终,使学生上语文课既有知识的增益,又有道德的熏陶,更有艺术的感染。

(作者单位:河南许昌工商管理学校)

上一篇:课堂提问艺术刍议 下一篇:浅析英语教学与综合实践课的整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