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长政府工作汇报

时间:2022-07-23 11:48:46

市长政府工作汇报

各位代表:

我代表*市人民政府,向大会作工作报告,请予审议,并请政协委员和列席人员提出意见。

20*年工作回顾

过去的一年,在广州市委、市政府及*市委的正确领导下,在市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委会和市政协的监督支持下,市政府以党的增精神为指引,以科学发展观统领经济社会发展全局,以创建广州东部现代化生态新城区为目标,扎实推进市十三届人大二次会议确定的各项工作,全市经济社会保持稳步发展。

一、积极探索科学发展模式,推动“三大主体功能区”规划建设

市委、市政府坚持“以人为本、城乡统筹、政府主导、市场运作”的发展理念,积极探索走新型化工业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良性融合的科学发展之路,根据区域发展的特点和不同的资源禀赋,在建设“三个经济圈”的基础上,因地制宜地把全市规划为南部重点开发的新型工业化区、中部优化开发的文化产业区和北部限制工业发展的都市农业与生态旅游区“三大主体功能区”,编制了发展战略规划,研究出台了配套制度和措施,有序推进,引导区域协调发展。“三大主体功能区”的规划建设,优化了产业和城镇布局,“三个经济圈”的产业发展布局和“两城三中心”五大组团的城镇发展格局更加清晰,一二三产业逐步实现集群发展,经济与社会、人口与资源逐步实现协调和谐。“三大主体功能区”的实践与探索,得到了广东省、广州市领导的充分肯定及全市干部群众和社会各界的广泛认同,为推动*新一轮科学发展打下了良好基础。

二、着力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综合经济实力再上新台阶

经济总量和规模进一步扩大。全市实现地区生产总值410.61亿元、人均生产总值6907美元,分别比去年(下同)增长20.72%和18.84%;完成工业总产值862.69亿元,增长23.59%;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产值676.78亿元,增长31.03%。实现农业总产值60.02亿元,增长11.3%。完成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93.99亿元,增长12.93%。市场主体发展迅猛,全年新发展各类市场主体13610户。

经济发展质量和效益进一步提升。财政总收入77.22亿元,增长67.33%,一般预算财政收入20.66亿元,增长28.63%;企业盈利能力增强,规模以上工业经济效益综合指数155.34,同比提高13点,实现利润总额14.37亿元,增长96.45%;金融稳健运行,金融机构存贷款余额分别达到419.74亿元和172.08亿元,增长13.14%和24.80%;居民收入稳步提高,全市城镇居民年人均可支配收入16893元,增长8.1%;节能减排效果逐步显现。

工业支柱产业集聚带动能力持续增强。全市规模以上汽车、摩托车、牛仔休闲服装三大支柱产业完成工业产值384.48亿元,增长39.29%,占全市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的56.81%。汽车、摩托车重点骨干项目快速发展,福耀玻璃、中新塑料等一批汽车配套项目建成投产;豪进摩托工业基地即将投入使用;新落户的一批汽车、摩托车零部件项目和装备制造项目正抓紧建设;启动了广本发动机等项目落户的前期工作,汽车、摩托车等先进制造业产业发展的集聚效应越来越强。工业基地发展势头良好,承载力明显增强,园区经济规模进一步扩大,*工业园区、*东区高科技工业基地完成工业产值119.66亿元和3.75亿元,分别增长192.85%和291.25%。

招商引资工作成效明显。建立和完善土地供应与招商项目联动工作机制和投资项目前期评审机制,举办了广州新穗东(*)先进制造业招商会和会议休闲产业推介会,一批优质项目先后落户*,全年建成正式投产和在建项目82个,投资额达到63亿元,投产后预计实现工业产值200亿元以上,为新一轮工业经济发展奠定了基础。民营和外资企业投资旺盛,全市规模以上民营工业企业实现工业产值236.36亿元;引进外资企业14家,实际利用外资1.52亿美元,增长15.53%。

第三产业快速发展。服务业加快发展,市场消费持续畅旺,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92.12亿元,增长15.10%;汽车、住房、餐饮等消费热点突出。生态旅游业快速发展,大丰门漂流、金叶子度假酒店等一批项目建成开业,正果湖心岛湿地公园首期工程基本完成,小楼人家、锦绣温泉城等一批新景区景点和会议休闲项目正抓紧规划建设;沿景区主干道建设了一批各具特色的旅游驿站和农家乐;举办了荔枝文化旅游节、万人驾车游*、登山旅游节等系列节庆活动,吸引了周边地区众多游客到我市北部观光旅游和消费。全年接待游客272万人次,增长35.72%,其中仅白水仙瀑景区旅游人数近60万人次。南国乡村生态大公园初具雏形,已逐步成为珠三角地区城市人旅游观光的目的地之一,在形成消费驱动的同时,也带动了北部农民就业和增收。

都市农业稳步发展。规划建设小楼“五好”现代农业观光长廊、荔新花卉苗圃示范基地,农业综合开发稳步推进。新培育广州市级农业龙头企业2家,全市现有农业龙头企业7家,产值2亿多元,带动农户3万多户;142个种植业生产基地获得无公害农产品产地认定,“基地带动、公司带动、规模带动、效益带动”的农业产业化发展格局逐步形成。与中央电视台《乡村大世界》栏目组联合举办了“中国*菜心节”,*菜心获得“广东人民最喜爱土特产”称号,*荔枝、丝苗米等品牌影响力不断扩大。“万村千乡”市场工程全面覆盖行政村,新建和改造日用品农家店294家、农资店188家,完成15个农贸市场升级改造;开通了“五好”农业信息平台,促进了农产品流通。

三、不断加强城乡规划建设和管理,发展环境进一步改善

城乡规划取得新成果。进一步加大城乡规划工作力度,着力推进土地利用规划和城市规划管理制度平台建设,以规划制度规范城乡建设和管理,完成了32个涉及土地、城镇建设、道路交通、重点发展区域等项目的规划编制和57个新农村规划项目编制。

土地整合征用工作成效明显。通过加强土地征用整合的制度建设和规范管理,完善和落实工业用地协议出让项目76宗;全市已审批储备待公开出让工业用地项目24宗;汽车产业基地新征工业用地并已公开出让项目9宗,新征工业用地向上级报批6宗;盘活和激活经营性用地8宗,为加快经济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城市基础设施不断完善。广州北三环高速公路一期工程基本完成;广河高速公路先行段已动工建设,增从高速公路、广州北三环二期工程前期工作正抓紧推进;江龙大桥全面修复通车;荔新公路改扩建主体工程、增正公路一期扩建改造工程基本完成;增正公路二期工程、新新公路扩建改造工程、增派、增滩公路路面改造工程正抓紧推进;积极谋划和推进广汕公路改扩建工程、107国道改线工程以及小楼、郑田、荔三、江龙收费站撤并整合工作;各镇街城区、各工业基地也加强了内部道路的综合改造,全市内部交通网络更加完善。荔城污水处理厂首期第一步工程基本完成并试运行;中心城区完成了开园北路、健生路、洋角街等首批路段、内街及交通黑点的路灯安装工程,城区排水、道路综合改造工程已完成规划设计、工程招标等工作。供电设施进一步完善,完成了110千伏沙埔输变电站等一批电网改造建设。

城乡生态环境明显改观。大力开展全民植树绿化活动和城乡安居整治工程百日行动,全市城乡绿化美化水平全面提高,全市森林覆盖率达到51%,新增绿化面积285万平方米,城区人均绿化面积15.26平方米,城乡面貌明显改观,我市荣获“联合国和谐城市提名奖”和“中国和谐之城”称号,并被评为“全国绿色小康县(市)”和“全国绿化模范县(市)”,新塘镇西南村被评为“全国绿色小康村”。

四、大力推进新农村建设,“三农”工作取得新成效

“和谐农村365”创建活动扎实推进。市委、市政府制定了《关于开展“和谐农村365”创建活动进一步加强农村基层组织建设的实施意见》,掀起了旧村整治和新村建设高潮,全市投入3436万元,按照“八通”、“十有”的标准,大力推进了140条村的旧村整治和新村建设,全面整治村容村貌和绿化美化,大规模实施改水、改厕、改排污和垃圾收集清运工作,农民生产生活条件和村容环境明显改善。

农村基础设施建设进一步加强。全市新铺设自然村水泥路221公里,有233条自然村新铺设洁净水管道并实现通水,有626条自然村新开通有线电视,有216条行政村实现通宽带网络,全市20户以上的自然村全面实现通电话。投入2.5亿元,大力推进水利工程建设和农田、鱼塘标准化改造,建成标准化农田13.5万亩,完成标准化鱼塘改造2万多亩,城乡防灾减灾工程扎实推进,城乡防灾减灾能力和农业综合生产能力进一步提高。

农民转移就业和增收工作富有成效。建立健全了农村富余劳动力资源信息库,积极开展“订单式”、“定向式”技能培训,全市免费培训农村劳动力9593人次,转移农村劳动力16258人次,转移就业率88.5%;建立健全农民增收的长效机制,不断增加农民劳务工资性收入、农产品附加值收入、土地房屋等财产性收入、低保救助等转移性支付收入,农民人均纯收入6624元,增长16.57%。

五、着力改善民生,各项社会事业扎实推进

民生福利不断改善。高度重视民生问题,市委、市政府制定并实施了《关于建设富裕、安康、文明、和谐新*的实施意见》(100条)。积极创建充分就业社区,完善就业援助制度,全市新增就业人数18568人,城镇登记失业人员实现再就业3749人,就业率达到71%;全面实施退役士兵职业培训工程,对286名退役士兵实行职业技能培训;全市有1761名早期离开国有集体企业人员办理了养老和医疗保险;企业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每人每月增加82元;农村低保标准统一调整为170元,五保户供养标准提高到221元,同时对城乡低保户、五保户发放了临时物价补贴;提高了优抚对象抚恤补助标准;启动了城镇双特困户住房保障工作,推进了农村“五保村”、残疾人安居工程和单亲特困母亲家庭“母亲安居房”建设。社会保障覆盖面进一步扩大,参加基本养老保险、失业保险、医疗保险、工伤保险、生育保险人数同比分别增长6%、7%、14%、33%和13%。

各项社会事业全面发展。顺利通过了省教育强市督导验收,成为广东省教育强市;全面免除农村中小学学杂费和课本费;制定了《*市扶困助学实施办法》,对242名贫困大学生实行了扶助,率先在全省实行财政补贴学生交通费、午餐费及午休管护人员管理费政策;全面完成了学校危房改造。积极实施科技创新,全市列入广州市级以上科技计划项目10项,获国家专利授权174项,有3项发明专利在全国发明展览会上获奖。广泛开展全民阅读求知活动,开通了*数字图书馆,举办了广场音乐文化节等系列大型文艺活动,加强市、镇、村三级文化设施建设,全市156个村建有“农家书屋”。建立完善了疾病预防控制、卫生监督、突发性公共卫生事件应急等公共卫生体系;启动了石滩、中新医院建设,推进了68间农村卫生站建设,建成了朱村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提高了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筹资和报销水平,有53.76万人参加了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参合率94.13%;切实规范药品采购,加大了药品监管力度。全民健身活动深入开展,举办了第十六届亚洲攀岩锦标赛等赛事,竞技体育再创佳绩,连续15年荣获“广东省体育突出贡献奖”。武装、“双拥”、优抚安置以及人民防空建设工作扎实开展。侨务外事、口岸、统计、人口计生、物价、民族宗教、保密、档案、方志、气象、国防、妇女儿童、残疾人等各项工作也取得了新的进步。

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形势进一步好转。不断完善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加快了治安视频与交通监控系统建设,建立完善流动人员信息管理系统,出租屋安全隐患大幅减少。深入开展严打整治专项行动,有效打击了“两抢两盗”等多发性犯罪、黑恶犯罪和犯罪,大力整治重点地区和突出治安问题,全市刑事立案下降12.1%,“两抢”、“两盗”案件分别下降25.9%和25%。推进了“六好”平安和谐社区创建活动,荔城街沿江社区等四个社区被授予省首批“六好”平安和谐社区称号。实行领导包案和部门分工负责的工作制度,深入开展25项民生问题专项治理,维护了社会稳定和群众的合法权益。

市场经济秩序进一步规范。开展了产品质量和食品安全专项整治,食品放心工程全面推进;严厉打击假冒伪劣食品和非法制售药品行为,整治和取缔无证照企业4521家。严厉打击违法用地行为,违法用地现象得到有效遏制。大力整治“五无”工程和违法建设,全市建筑市场秩序进一步规范。安全生产形势保持稳定,各类安全生产事故同比下降28.6%。

六、民主法制和政府自身建设进一步加强

坚持向人大报告工作和向政协通报情况制度,认真执行人大及其常委会决议,自觉接受人民政协、各派及社会各方面的监督。认真办理人大代表建议和政协委员提案,全年共办理人大代表议案、建议及意见125件、政协委员提案110件,办复率100%。深入贯彻落实《行政许可法》和《全面推进依法行政实施纲要》,落实行政执法责任制,促进了依法行政。成立了市公共突发事件应急管理委员会,努力提高政府应急管理水平。进一步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努力简化办事程序,推进了政务公开。积极开展法制宣传教育,扎实推进反腐倡廉工作,强化执法监察、效能监察、廉政监察和预算执行审计。建立健全了20多项政府工作管理机制,行政效能有新的提高。

各位代表,过去的一年,我市经济社会发展取得了新的成绩,这是全市人民和社会各界大力支持、共同努力的结果。在此,我代表市人民政府,向全市人民,向各派、工商联、人民团体、上级垂直单位以及社会各界人士、外来工作者、驻*人民、武警部队官兵,向关心和支持*建设的港澳台同胞、海外侨胞及国际友人表示衷心的感谢!

在充分肯定成绩的同时,必须清醒看到,我市经济社会发展还面临不少问题和困难,主要是:解放思想、开拓创新、切实解决发展中遇到的实际问题的能力有待进一步提高;自主创新能力不足,粗放型经济发展方式尚未根本转变,结构调整的任务仍然艰巨;城乡统筹、区域协调发展的任务艰巨,仍有部分困难群众的生活有待进一步改善;道路交通、污水和垃圾无害化处理等公共服务设施建设滞后;社会稳定、安全生产、整顿市场经济秩序的压力仍然较大;政府管理服务水平有待进一步提高,等等。对此,我们要高度重视,采取有力措施,认真加以解决。

20*年主要工作任务

今年,是我市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增精神,推动*科学发展,加快建设广州东部现代化生态新城区的重要一年。*的发展既面临前所未有的战略机遇,也面对许多困难和挑战。我们要认清形势,抢抓机遇,积极应对挑战,谋求新的突破,以世界眼光谋划*新一轮的科学发展。

今年政府工作的总体要求是:贯彻党的增精神和市委十一届五次全会精神,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解放思想,求真务实,紧紧围绕创建广州东部现代化生态新城区的目标,着力开辟广州新的重要发展区域,培育新的经济增长极,按照构建“三大主体功能区”的战略部署,突出提升和培育现代产业,努力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提高经济发展质量和效益;突出以道路为重点的基础设施建设,加大生态环境保护和建设力度,不断优化城乡发展环境;突出以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认真解决人民群众切身利益问题;不断加强体制机制创新,加强政府自身建设,努力构建富裕、安康、文明、和谐的新穗东新*。

今年我市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预期目标是:生产总值增长15%,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增长15%,工业总产值增长16%,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增长10%,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4%,外贸出口增长8%,职工平均工资增长10%,农民人均纯收入增长9%左右,单位生产总值能耗比上年下降4.35%。

为实现上述发展目标,重点抓好以下五个方面的工作:

一、以“三大主体功能区”建设为突破口,推动经济又好又快发展

根据“三个经济圈”和“三大主体功能区”的产业布局,南部着力建设新型工业化区、中部打造文化产业区、北部打造都市农业与生态旅游示范区,依托现有产业发展基础,着眼于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提高经济发展的质量和效益,大力培育现代产业,提升传统产业,努力实现南中北互补互动,消费、投资、出口共同拉动,一二三产业协调发展,走出一条集约节约、生态文明的科学发展道路。

大力发展先进制造业。提升制造业发展层次和水平,关键是要推动工业向高集聚、高科技、高附加值、高级化发展。

一是围绕促进产业集群发展继续加强工业基地的规划建设和土地的储备、整合。当前要着力抓好广州东部(*)汽车产业基地、*东区高科技工业基地的土地征用储备和基础设施建设,完善宁西工业基地、石滩工业基地、中新三迳工业基地等工业集聚点的规划控制和道路、供水、供电、排污等基础设施;按照部级产业园区的标准,认真抓好广汕公路以南600多平方公里制造业产业圈的规划论证和各项基础设施建设,做好土地利用规划安排,以汽车产业基地22平方公里的规划范围为基础,积极申报部级创新产业园,开辟广州新的重要发展区域,培育广州市乃至广东省的重要经济增长极,为先进制造业的发展提供优质的载体和平台。

二是围绕产业发展规划抓好招商引资。以各工业园区的产业定位作为开展招商引资工作的先导,试行*市投资项目评审及管理办法,进一步完善招商引资项目准入评估机制,对拟引进项目,除对其产业方向、投资密度、用地规模、产出能力、环保节能进行前期评审和严格把关外,更要注重对引进项目在公司设立方式、投资结构、市场经营模式、地方税收贡献等方面进行严格的约束,真正变招商引资为招商选资。要完善招商引资和土地供应的联动机制,制订土地使用的产业准入目录和投入产出标准,充分发挥土地的使用效益,对尚未使用的工业用地,实行“一地一策”和“一地一方案”,加快土地的整合和盘活。积极探索农村集体预留用地利用方式,为招商引资和产业发展创造更大的空间。当前,尤其要大力实施产业招商、项目招商和规划招商,重点引进一批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资源消耗低、污染排放少、带动能力强、税收贡献大、劳动力素质高的生产力骨干企业,使之成为工业发展的重要支撑。要积极跟进广州市产业“退二进三”的转移提升战略,力争引进一批大型项目,成为带动工业发展的龙头。要进一步完善招商引资优惠办法和奖励办法,充分调动全社会和企业参与招商引资的积极性,扩大招商引资渠道,引进更多的符合我市产业发展规划的优质项目。

三是围绕优化产业结构抓好传统制造业的升级改造。优化提升传统产业,既是产业结构调整的必然选择,更是企业顺应市场发展的客观要求。当前,要加强产业政策的引导,对产业水平不高、发展潜力不大的企业,要鼓励加大技术改造力度,提高产品的科技含量和市场竞争力,实现产品的升级换代,积极开拓国内外市场;鼓励加工贸易型企业积极向市场经营型模式转变,实施品牌发展战略,提升产品附加值,推动传统制造业从数量规模型向品牌效益型转变;鼓励现有企业调整土地使用方式,实施“腾笼换鸟”或“退二进三”战略,转变产业发展形态,或者利用其现有土地、厂房与先进制造业合资合作,实现新一轮的提升和发展。在此基础上,鼓励优秀的民营企业上市,筹集发展资金,壮大企业规模。

四是围绕尽快形成新的经济增长点抓好重点项目建设。去年以来,一批以汽车、摩托车零部件、机械装备制造、电子制造为龙头的装备制造业、高新技术产业项目相继落户我市,大大增强了我市核心产业的竞争力。有关镇街和部门要切实增强发展经济的紧迫感和责任感,建立重大项目建设责任制,对重大项目进行分类指导和服务。重点要主动做好广本发动机、北京江河玻璃幕墙、广州博创、利涛科技等一批生产力骨干项目的服务跟踪工作,促进20个已奠基项目和76个已落实土地的项目顺利建设和投产,尽快产生效益。

大力发展现代服务业。紧紧依托我市南部和珠三角地区已经形成的发达制造业产业圈,大力发展与之相配套的生产性和生活业。当前尤其要抓好新塘东凌国际机械装备交易中心、豪进摩托车及其零部件研发展示交易中心、新塘轻工现代物流中心、石滩人人乐华南物流配送中心等项目的落户和建设工作,着力培育和打造珠三角集工业设计、研发、展示、交易、采购、物流配送功能于一体的生产业集散地。加快推进实施“退二进三”战略,制定“退二进三”政策措施,鼓励引导新塘、荔城城区利用现有不符合规划、土地利用效率低的低矮建筑、简易厂房进行成片改造,发展专业市场。要根据城市化发展的要求,围绕提高聚集能力和为周边地区提供居住生活配套,适度建设一批大型绿色居住社区,引导周边地区、邻近镇村人口向城区集中,增强城市承载力和聚集能力,建设适宜创业与安居的都市生活圈和卫星城。要积极发展中介服务业,鼓励发展规划设计、工程管理服务、文化创意服务、旅行服务、法律服务、会计审计服务、信息咨询服务以及各类协会组织等中介服务组织,制定相关政策措施,鼓励引导中介服务业在*开办区域机构,形成竞争,规范发展。积极发展金融服务业,提高金融服务水平,建立和完善政府、银行、企业协调沟通机制,创建金融服务强市。

着力培育发展文化产业和会议休闲产业。培育发展文化产业和会议休闲产业,既是调整产业结构、提高经济发展质量的需要,也是实现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需要。

发展文化产业方面。要抓紧编制市区文化产业城的规划和制定文化产业发展政策;抓紧规划建设歌剧院、新图书馆、新博物馆、会展酒店等一批重要文化设施,形成一批新的文化产业发展载体;大力培育和引进文化产业项目和文化骨干企业,向社会提供更多有特色的优质文化产品,推动文化产业向规模化、集约化发展;充分利用广场文化平台,以办好音乐文化节为契机,引入市场机制,进一步培育文化消费市场体系;尤其要充分利用广本研发中心落户的契机,在更大的范围内、更高的层次上谋划文化产业的集聚发展。

发展会议休闲产业方面。要高标准规划、高起点建设好增江一河两岸会议休闲产业带,加快推进增江水环境整治工程,切实抓好景观大道、东区联围堤围道路等市政道路建设、亚运会龙舟比赛场地建设和滨江游泳场、游船俱乐部、沿江观景长廊和体育公园等游乐景点项目的规划建设,要全面实施产业区域整体规划和土地利用的综合开发,切实把增江一河两岸会议休闲产业带建设成为我市城乡统筹发展示范区和新的会议休闲经济增长点,有关镇街和部门要认真落实责任,尽快启动各项前期工作,力争今年6月底前完成规划建设方案,同时基础设施建设有突破性进展,尽快形成一批投资热点和消费热点。要加快白水寨风景区锦绣温泉度假酒店建设;尽快启动湖心岛周边地区酒店的规划、土地整合和招商;更加有针对性地策划组织好重点会议休闲产业项目招商,积极引进更多的星级酒店和会议休闲产业项目。

大力发展生态旅游业。要围绕创建中国优秀旅游城市和建设广州东部生态旅游示范区的目标,用国际化的视野,系统谋划南国乡村生态大公园的规划建设,积极开展《*市旅游业发展总体规划》的编制实施工作;防止有害生物的入侵和蔓延,加大生物防火林带建设,切实保护好森林资源;加快推进增派公路沿线景观林带、自行车健身道、沿线生态乡村公园的规划建设,建设一条生态旅游观光带,形成生态旅游产业链;以白水寨风景名胜区为龙头,进一步整合派潭、正果、小楼等重点旅游资源,继续推进和完善何仙姑旅游景区、小楼人家、正果湖心岛湿地公园、正果寺、中新联安湖、荔城荔江游乐公园等景点景区的开发建设;积极引进建设少年儿童最喜欢的游乐设施和项目,全面提升生态旅游业发展承载力和核心竞争力。加强旅游宣传推介,精心组织和策划有特色、有创意、有影响力的旅游节庆活动,进一步提升“荔乡仙境健康游”形象。

大力发展都市型现代农业。进一步调整优化农业结构和布局,培植优质水稻、优质蔬菜、优质水果、优质水产品等高效农业,规划建设一批有特色的现代农业生产基地。推进农业标准化、品牌化生产,开展“*宝”评选活动,打造农产品品牌,扩大荔枝、丝苗米、菜心、冬瓜、冰糖桔、腊味、凉粉草等品牌效应,提高农产品附加值。扶持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和行业协会组织,力争今年再培育1至2家农业龙头企业,深化“公司+基地+农户”的农业产业化经营模式。完善农业科技推广和服务体系,健全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体系,加强动植物疫病防控,抓好农产品质量安全。完善农村信息化工程,健全农产品流通体系,大力推动我市特色农产品进入珠三角地区的高端市场,为农民提供销一条龙服务。

二、加强以道路交通为重点的基础设施建设,不断优化城乡发展环境

要构建完善的交通骨架网络,建设功能完善的公共配套设施,用一流的交通条件、一流的发展环境接受城市群和产业带的辐射,带动城市建设和产业经济发展。

切实加强规划指引。坚持“生态优先、城乡一体化、组团发展、节约用地、适度规模”的城乡总体规划基本原则,不断深化完善“三大主体功能区”和“两城三中心”城乡空间发展布局,按照人口规模合理化、布局结构组团化、土地利用集约化、组团间隔生态化、形态面貌特色化、社会管理人性化的要求,加强和完善我市城市总体发展战略规划、南部部级创新产业园的选址规划、“两城三中心”镇(街)总体规划和“三大主体功能区”的产业经济发展规划、道路交通规划、重大基础设施规划以及工业园区、生态旅游区、中心城区和重点发展区域的控制性详细规划。加快新行政中心的规划建设。继续加强农村村庄规划,引导和规范新村建设和旧村整治。

切实提高土地利用规划和管理水平。深入分析我市土地资源分布情况和利用现状,按照“三大主体功能区”的资源配置要求,加强与城市规划的衔接,做好土地利用规划的调整和修编工作。坚持土地管理部门主导、属地镇街具体实施的土地征管工作方式,加强土地征用管理;逐步提高农村土地征用和房屋拆迁补偿标准,落实农村带征用地的统一规划、统一征用、统一发展,切实保护和实现好农民的切身利益。严格执行用地“招拍挂”制度,实行招商项目和土地供应联动机制,整合、盘活、激活闲置用地,加强土地的集约、节约使用管理,切实提高土地利用效率。积极探索土地综合利用的管理方式,切实加强农村集体预留用地、农村村居综合改造、城乡统筹发展的土地使用和管理。继续加大对违法用地的制止和查处力度,切实保护土地资源。

加强道路交通建设。要把道路交通建设作为城乡基础设施建设的重中之重来抓。进一步理顺我市的对外交通联系,重点是配合做好广河高速、增从高速、广州北三环二期等高速公路的规划建设和开工工作,尤其要高度重视境内道路连接线的同步规划、同步建设,全面整治所有高(快)速路在我市的出入口,确保我市内部交通与高快速路的有效连接;积极争取广州市将新塘、荔城地区纳入广州轨道交通规划;认真调查研究石滩火车站建设启用存在的问题,加快推动铁路站场规划建设;启动广汕公路荔城至中新段改造扩建工程、107国道新塘段改线工程。进一步改善我市内部交通,加快推进新新公路中新至新塘路段、增滩、增正、增派、石三、石新、新沙、白水寨大道等公路及其出入口的改造扩建工程,规划建设朱石公路,全面推进主要道路交通标志、标线规划设置,启动新增江大桥的规划设计工作,积极实施小楼、郑田、荔三、江龙大桥收费站的撤并整合工作。进一步完善工业基地内的区域道路建设,重点完善东部汽车产业基地、*东区高科技工业基地、石滩工业基地内道路规划建设,完成广州开发区连接新新公路1.8公里的延长线工程,全面对接广州开发区的空间布局。积极推进市区和新塘城区市政道路的升级改造,全面提升城市道路交通档次。

加强城镇配套功能设施建设。要尽快完善城市配套功能设施,增强城市的聚集和承载能力。实施城区优先发展公共交通战略,加快*市汽车客运总站、公共停车场、中心镇汽车客运站和公交站亭的规划建设,构建完善的市域公交网络;全面推进中心城区下水道改造工程,切实解决好“水浸街”问题;加快推进荔城污水处理厂建设和截污管网建设,全力推进新塘、石滩、中新地区污水处理厂的筹建工作;加强和规范城区煤气管道建设和管理;抓紧规划建设*市第二水厂、荔城至石滩主供水管;大力推进荔城临江、荔江公园、新塘东区公园、新荔生态公园等城市公园规划建设;进一步加大电网改造和电力设施建设力度,尤其要加快220千伏变电站宁西站和110千伏变电站小楼站、新塘章陂站的施工建设,加快一批220千伏、110千伏输变电工程项目的立项工作;各中心镇也要集中资源优先推进基础设施和公共配套设施建设,进一步完善中心镇综合服务功能。

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切实做好农村旧村改造和新村规划建设,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为打造农村新型经营形态创造条件。切实改善以水利为重点的农业生产条件,加快推进农田、鱼塘标准化改造和城乡水利防灾减灾工程,整治“五小”工程,提升防御自然灾害的能力和农业综合生产能力。继续推进自然村通水、通水泥路、危桥改造、农村客运站亭的建设,加大对农村公路的养护力度,积极发展农村客运。加大对“万村千乡”市场工程的管理和优化升级力度,构建较为完善的农村现代流通网络体系。

加强城乡环境综合治理。继续实施城乡安居整治工程,大力推进城乡绿化、美化、净化和亮化。加快南香山森林公园等林带林区以及城乡绿化建设;切实做好全国第一次污染源普查工作,加强对重点耗能行业和企业的监管,严格落实污染物减排措施,加大对水泥、洗漂印染和电镀等重点污染源的整治力度,坚决依法按期关停水泥等不符合产业政策的严重污染类企业,有效控制污染源;加强对增江河、西福河、东江北干流等重点流域及百花涌等河涌的综合整治,规范畜禽养殖,严禁在基本农田和饮用水源保护区内发展畜禽养殖项目,切实保护饮用水源;抓好棠厦垃圾填埋场的有效整治,推进垃圾无害化处理;积极推进北部旅游项目和广大农村污水生态化处理工程,保护好良好的自然生态环境。认真抓好城乡建设管理工作,加大力度整顿和规范建筑市场,大力整治“五无”工程和违法建设;进一步加强人民防空建设和管理;大力整治城市“六乱”,巩固文明城市成果;积极研究增江河段窝棚船的综合整治工作;切实抓好再生资源回收利用管理,发展循环经济,有效节约资源。

三、实施富民工程,着力解决人民群众关心的利益问题

全面落实《关于建设富裕、安康、文明、和谐新*的实施意见》(100条)和《关于开展“和谐农村365”创建活动进一步加强农村基层组织建设的实施意见》(50条),大力实施富民工程,推进各项社会事业全面发展,让人民群众共享改革发展成果。

大力实施富民工程。把统筹城乡就业和创业作为最大的民生工程,制定和完善鼓励自主创业扶持政策和就业援助政策,重点帮助城镇下岗人员、零就业家庭、农村贫困家庭、残疾人就业和再就业,启动城镇居民职业技能免费培训;进一步加强大中专毕业生的就业推荐和指导工作,继续做好复退军人、初高中毕业生等新增劳动力的免费职业培训和推荐就业工作。采取“订单式”、“定向式”和政府购买就业岗位等方式继续加大力度培训农村劳动力,努力提高农民的职业技能,拓宽就业渠道,增加农民工资性收入;大力开展农民创业工程,培育更多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农民,提高农民经营性收入;依托生态旅游业,在扩大农产品品牌效应的同时,鼓励农民生产农家土特产,通过整合包装变农产品为旅游商品,让农民在促进农产品升值中增收致富;加强规划引导,鼓励农民利用土地、房屋等资源进行开发性生产,发展为先进制造业、生态旅游业配套服务的产业,制定严格的准入标准,在确保生态环境优先的基础上开发建设一批农家店、农家旅馆和有田园特色的农家乐,不断增加农民财产性收入;加大帮扶力度,努力扩大农民转移支付收入。

努力构建城乡一体化发展新格局。围绕富民优先、民生为重,全面落实“和谐农村365”创建活动的各项任务。要突出农民的主体作用,促进政府与农民互动,促进城乡互动。切实推进城乡规划、城乡基础设施、城乡产业布局、城乡市场体系、城乡公共服务、城乡就业服务、城乡社会保障等一体化建设,努力形成统筹城乡发展的一体化新格局。要切实做好今年村委换届选举工作,促进村“两委”班子建设,进一步加强农村集体资产监管,健全农村社会矛盾排查机制,为农村发展提供有力的组织和制度保证。

加快发展教育事业。巩固教育“创强”成果,确保小楼镇、正果镇通过省教育强镇验收。认真落实各镇街推进教育创强基建工程的属地责任,加快*一中、*二中、新塘示范初中、朱村中学、小楼中学、正果中学、荔城清燕小学等学校的规划建设。全面推进义务教育规范化学校建设,加快学校现代教育装备建设,不断提高教育现代化水平。巩固农村义务教育,全面实施城乡免费义务教育。继续落实扶困助学政策。进一步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努力提高教师队伍素质和教师待遇。大力发展职业技术教育、民办高等职业教育和成人教育,规范民办教育管理,促进各类教育均衡发展。

加快完善覆盖城乡居民的社会保障体系。抓好社会保险扩面工作,提高养老、医疗、失业、生育、工伤保险的覆盖面。研究解决“农转居”人员和市规划区内被征地农民基本养老保险问题以及早期离开国有集体企业职工养老和医疗保险问题。尽快启动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工作。逐步研究解决计划经济时期承担政府职能的企事业单位的退休职工及特殊群体的医疗保险问题。逐步提高企业退休人员的生活保障水平。继续实施分类救济制度,做好城乡低保和救济救助工作,切实做到应保尽保。大力发展社会慈善事业。继续完善农村“五保”供养制度,加快推进五保村建设。做好“双拥”工作,落实优抚安置政策。加快经济适用房和廉租房的建设,着力解决城镇中低收入户和双特困户住房保障问题,继续推进残疾人安居工程和单亲特困家庭母亲安居房建设。建立独生子女家庭重大变故防致贫保障机制,给困难家庭予以特殊津贴。建立健全工资正常增长机制,提高最低工资标准,进一步提高人民生活水平。

加快文化、科技、医疗卫生、体育等事业发展。加快推进*图书馆等文化设施建设,完善市镇村三级文化阵地;深入开展全民阅读求知活动、广场文化和群众性文化活动。鼓励多种形式产学研合作,启动新塘专业镇创建工作;建立科技创新激励机制,提高企业自主创新能力。全力推进市人民医院与中山大学附属第二医院合作共建,加快建设新塘、石滩、中新三个中心镇医院,加强社区卫生服务,全面完成农村卫生站建设;提高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参合率和保障水平,简化群众报销程序,在医院实现“一站式”报销服务;启动“120”急救体系建设和新塘、荔城献血站点建设,不断完善农村药品供应网和监督网,努力创建“全国农村中医工作先进市”;认真理顺和完善卫生系统管理体制,全面提高医疗服务质量和水平。进一步完善体育场地设施,推进2010年广州亚运会飞碟项目及其他竞赛场馆建设,启动亚运行动计划,办好*市第十届运动会。加强人口和计划生育管理工作,提高计划生育管理和服务水平。不断促进妇女儿童事业的健康发展。完善国防教育基地建设,提高全民国防意识。规范档案管理,不断提高档案管理水平。

继续推进“平安*”建设。深入抓好产品质量和食品安全专项整治,严肃查处无证照生产经营和制售假冒伪劣产品的违法行为,强化价格监督检查,进一步规范市场经济秩序。严格落实政府安全生产监管责任和企业安全生产主体责任,深入开展各项安全生产专项整治,依法打击各类安全生产违法违规行为,做好交通、消防安全工作,坚决防范和遏制重特大事故。继续推进公安机关“三基”工程建设,加强社区和农村警务工作,加快建设治安视频与交通监控系统,深入开展严打整治行动,严厉打击“两抢两盗”等多发性犯罪和各种恶性犯罪。加强应急体系建设和管理,全面提高政府保障公共安全和处置突发事件的能力。加强劳动合同管理,加大劳动争议处理和劳动保障监察工作力度,建立和谐劳动关系。加大公有资产盘活工作力度,解决公有企业的遗留问题。加强、法律援助和社会矛盾排查调处工作,积极预防和妥善处理,促进社会和谐稳定。

四、推动机制体制创新和政府自身建设,不断提高管理和服务水平

按照“为民、务实、清廉”的要求,切实加强政府自身建设,积极推进管理创新和机制体制创新,努力形成权责一致、分工合理、决策科学、执行顺畅、监督有力的行政管理体制。

加强机制体制创新。建立完善政府科学民主决策和执行落实机制,主动借助“外脑”,成立政府顾问团,建立重大事项专家咨询制度;强化政府和各职能部门的计划管理,完善重大事项和重点工作落实机制。建立健全公共财政管理体制,完善定额标准体系和项目预算管理模式,实施财政综合预算管理;优化财政支出结构,在满足基本运作需要的基础上,更多地向产业结构调整、城乡基础设施建设和社会民生等方向倾斜;健全国库集中支付制度和政府采购制度,规范资金管理和审批拨付程序;建立预算执行监督制度,提高财政资金使用效率,建立财政支出绩效考评制度,加强财政审计监督。建立完善财政投融资建设项目管理机制,深化投融资体制改革,充分发挥财政建设资金的杠杆作用,加大融资力度,加大经营性项目招商引资力度,吸引更多的社会资本投资交通、市政设施等经营性项目和准经营性项目。规范建设项目建设程序,推行建设项目初步设计技术审查和概预算审查制度,切实提高项目建设经营管理水平;科学配置和整合各类资源,确保全市重点项目加快建设。推进城乡综合管理改革,切实推进乡镇机构改革、农村义务教育管理体制改革和乡镇财政管理体制改革;按照重心下移、管理下放的原则,依法扩大镇街的管理和执法权限,提高城镇建设和管理水平。完善政府绩效考核激励机制,建立完善科学合理的绩效评估办法,加强对各部门和镇街的绩效考核,逐步建立经济发展与社会发展的双考核指标体系,逐步形成镇级财政收入与经济发展同步增长的激励机制和转移支付的生态补偿机制。推进事业单位分类改革和岗位设置工作,逐步建立起一套干事创业的工作机制。

加强政府自身建设。认真开展好以“继续解放思想,坚持改革开放,争当实践科学发展观的排头兵”为主题的解放思想学习讨论活动,加强公务员队伍有针对性的学习培训,切实提高运用创新思维方法破解工作中遇到难题的实践能力。进一步强化政府公共服务职能,加强审批服务中心建设,减少和规范行政审批;继续推进政府机关效能建设,大力推进“千家企业万名市民评行风”活动。全面推行岗位责任制,建立完善违法用地、违法建设、违法审批、安全生产监管等各项责任追究制度,确保主体责任明确,政令畅通,实施《*市行政执法评议考核办法》,促进依法行政。自觉接受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委会的法律监督和工作监督,接受人民政协的民主监督,积极办理人大代表建议和政协委员提案,自觉接受新闻舆论和社会公众的监督,保障广大群众的知情权、参与权和监督权,增强政府工作透明度。建立完善监督、约束、防范机制,规范权力运行,从源头上预防和治理腐败,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严格执行廉洁从政的各项规定,加强行政监察,严肃查处违反行政纪律和侵害人民群众利益的案件,坚决纠正损害群众利益的不正之风。

五、扎实为民办好十件实事

一是建设*市第二中学;

二是建设*市颐养院;

三是实施荔城城区排水和道路综合改造工程;

四是实施新塘城区道路综合改造工程;

五是依法关闭高污染、高耗能的水泥厂;

六是实施增江一河两岸(雁塔桥至初溪水利枢纽段)综合整治工程;

七是建设新塘东区公园(大敦公园);

八是实施广汕公路扩建改造首期工程;

九是建设增派公路景观林带;

十是实施白水寨大道扩建改造工程。

各位代表,做好今年各项工作,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任务光荣,责任重大。让我们在市委的正确领导下,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增精神,解放思想,开拓创新,为实现*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建设富裕、安康、文明、和谐新穗东新*而努力奋斗!

上一篇:政府年度工作意见 下一篇:区政府年度工作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