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拉弗曲线”与我国增值税转型研究

时间:2022-07-23 11:47:55

“拉弗曲线”与我国增值税转型研究

摘 要:从“拉弗曲线”所提倡的减税,刺激消费,鼓励投资的思想出发,联系我国增值税转型的背景,谈我国增值税转型对我国经济发展的影响。

关键词:拉弗曲线;增值税

中图分类号:F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198(2010)04-0143-02

1 “拉弗曲线”(Laffer Curve)

1.1 “拉弗曲线”的提出和所表达的思想

“拉弗曲线”(图1)虽然不是“急就章”,确也并不是严肃的经济学家精心研究的结论。

图1

其名字的由来有个小故事。最早提出“拉弗曲线”这个名词的不是而是当时的华尔街日报的副主编裘德•万尼斯基(Jude Wanniski)。阿瑟•拉弗(Arthur•Laffer)是美国供给学派(supply side economics) 的代表人物。他反对当时的美国总统杰拉尔德•福特的提高税收的政策,1974年的某个下午,为了说服当时福特总统的白宫助理切尼(Dick Cheney), 使其明白只有通过减税才能让美国摆脱“滞胀”的困境,即兴在华盛顿一家餐馆的餐纸上画的一条抛物线,以此说明高税率的弊端。这就是著名的“拉弗曲线”,所以被戏称为“餐桌曲线”。切尼并没有马上接受拉弗的观点,但是得到了其他在场的人认同。万尼斯基是在场人之一,事后,在报纸上大肆宣传拉弗的观点, 很快“减税主张”便博得社会各界的认同。后来,“拉弗曲线”理论得到了福特总统的继任者罗纳德•里根的支持。在1980年的总统竞选中,里根将拉弗所提出的“拉弗曲线”理论作为“里根经济复兴计划”的重要理论之一,并以此提出一套以减少税收、减少政府开支为主要内容的经济纲领。里根执政后,其减税的幅度,在美国的历史上实为罕见,经济增长也出现当时少有的景气,可以说“拉弗曲线”理论立下了汗马功劳。拉弗则以其“拉弗曲线”而闻名于世,并当上了里根总统的经济顾问,为里根政府推行减税政策出谋划策。

从1979年到2002年,除美国外,世界上其他40多个国家,包括英、法、德、比利时、丹麦、瑞典纷纷效仿,都大幅削减了个人所得税。

“拉弗曲线”的原理其实很简单。它描绘了政府的税收收入与所有可能税率之间的关系,较高的税率将抑制经济的增长,使可课税收入(Taxable Income)或税基减小,税收收入下降;反之,减税可以刺激经济增长,扩大税基,税收收入增加。它常常用来描述可课税收入对税率的弹性。

“拉弗曲线”表明了税收与税率之间的关系:当税率为零时,税收自然也为零;而当税率上升时,税收也逐渐增加;当税率为100%(非价外税税率100%)时,经济活动中的全部生产都停止了,如果人们的所有劳动成果都被政府所征收,他们就不愿意在货币经济中工作,因此由于生产中断,没有什么可供征收100%税额,政府的收益就等于零。税率从0到100%,税收总额从零再回归到零。“拉弗曲线”必然有一个转折点(图1中A点),在此点之下,即在一定的税率之下,政府的税收随税率的升高而增加,一旦税率的增加越过了这一转折点,政府税收将随税率的进一步提高而减少。

“拉弗曲线”说明的是这样一个事实:“总是存在产生同样收益的两种税率。”(即图1中,税收收入D和E点所分别对应的税率)。政府必须保持适当的税率,才能保证较好的财政收入。税率高并不等于实际税收就高。税率太高,人们就被吓跑了,结果是什么经济活动都不发生,税收收入反而没了。只有在税率达到一个最优值时,实际税收才是最高的。所以按照拉弗的理论图1中AB右侧的阴影部分被视为税率的。

1.2 “拉弗曲线”的局限

“拉弗曲线”表达了“不涸泽而渔,不焚林而猎”这样一个朴素的道理,《管子》就说:“取民有度”。但是既然是这么简单的道理,大家都不说,说明这个道理本身还是有点问题的。理论上, 拉弗曲线缺乏体系的完整性,它没有能提出一个模式如何去找出最优的税率, 理论的适用有它的前提,它仅是解决“滞胀”的一种对策, 具有一定的局限性。从美国的经验看,在解决了“滞涨”的同时,也给政府带来了高额的财政赤字。税率对税收和经济的影响是长期的。2005美国国会预算办公室(Congressional Budget Office)预测估计,如果美国个人所得税减税10%,在最乐观的情况下,也只有28%的税收损失能在10年内(考虑减税的经济增长效果)得到补偿。

2 我国增值税转型对经济发展的影响

2.1 增值税与增值税转型的背景

增值税是以商品(含应税劳务)在流转过程中产生的增值额作为计税依据而征收的一种流转税。按照我国增值税条例的规定,增值税是对在我国境内销售货物或者提供加工、修理修配劳务以及进口货物的企业单位和个人,就其货物销售或提供劳务的增值额和货物进口金额为计税依据而课征的一种流转税。

一般认为,美国耶鲁大学经济学教授亚当斯(T•Adams)提出了具有现代增值税雏形的想法。1954年,法国最早实行增值税。此后,增值税在欧洲得到推广,不久又扩展到欧洲以外的许多国家。目前,世界上已有100多个国家实行了增值税,所有欧盟成员国家都实施增值税,美国是世界上少数几个不实行增值税的发达国家之一。

按照马克思的政治经济学理论,增值额是指生产经营者在生产经营过程中新创造的价值额。增值额相当于商品价值C+V+M中的V+M部分。C是商品生产过程中所消耗的生产资料转移价值;V是劳动力成本,即工资;M即剩余价值或盈利,是劳动者为社会创造的价值。增值额是劳动者新创造的价值,从内容上讲大体相当干净产值或国民收入。那么增值税计算即为:

增值税=增值额×增值税税率

但这仅是理论上的公式,因为这样直接计算增值税是很复杂,数据难取得,而且税收监管难度加大。实践中,是按全部销售额计算税款,实行税款抵扣制度,对以前环节已纳税款予以扣除。逐个环节都要征收。税款随着货物的销售逐环节转移,最终消费者是全部税款的承担者,各环节的纳税人并不承担增值税税款。

比如某产品经过制造,批发,零售三个环节,各个环节的增值额如下表。

表1 各环节增值税的增值额

项目环节制造环节批发环常零售环节合计

销售额100110130

增值额1001020130

增值税销项税1718.722.1

应交增值税171.73.422.1

假设增值税采用价外税计算,制造环节无外购,税率为17%。

从上表可见:

(1) 经过几个环节,其最后的销售总值,应等于该商品从生产到流通的各个环节的增值额之和。

(2) 逐个环节征收,逐个环节抵扣,所以只对本环节中的新增价值部分征税。

(3) 最终到消费者承担的是增值税和商品或劳务价格的合计。

但是这只是理论上的,实际上各国实行的增值税都是以法定增值额为课税对象。法定增值额和理论增值额往往不相一致,其主要区别在于对购入固定资产的处理上。所以根据对购入固定资产已纳税款处理的不同,可以将增值税分为不同的类型。依据实行增值税的各个国家允许抵扣已纳税款的扣除项目范围的大小,增值税分为生产型增值税、收入型增值税、消费型增值税三种类型。

我国于1979年下半年开始引进增值税并在极少数地区试点。20世纪80年代不断扩大试行增值税的范围和不断完善增值税的法律制度。但一直到1993年,烟类、酒类、石油化工类和电力产品等相当数量的产品仍未实行增值税。1994年对原有的增值税进行了全面、彻底的改革,并以增值税改革为核心建立了新的流转税制格局。这时的增值税即是生产型增值税。

生产型的增值税主要的问题是固定资产的重复征税。由于企业的购进固定资产的增值税不能抵扣,从而进入了产品或劳务的生产成本,计算在本环节的增值额中,这样生产流通环节越多,固定资产的比重越大,则重复征税越多。重复征税抑制了固定资产的更新换代和技术升级,不利于企业扩大投资;加重了企业的负担,虽然增值税最终的承担者是消费者,但除了极端的情况外,税负不可能完全的转嫁出去;造成了行业税负的不公平,不利于基础建设行业、高科技产业和高投资资本有机构成高的行业发展;扭曲了价格,不利于我国产品的出口与国外产品竞争。

当然,开征任何一种税都是为政府的经济政策和财政政策服务的。我国当时选择生产型增值税的制定是考虑到当时的经济环境。首先是保证财政收入规模,遏制固定资产投资规模膨胀。

由于2007年下半年开始的美国次贷危机引发的金融危机已波及欧洲、亚洲、拉丁美洲,全球经济增长出现明显放缓势头,一些国家甚至出现经济衰退的迹象,金融危机正在对实体经济产生重大不利影响。在国内,也与拉弗所处当时的美国情况极为相似,在这种形势下,适时推出增值税转型改革,对于增强企业发展后劲,刺激消费,扩大投资,提高我国企业竞争力和抗风险能力,克服国际金融危机对我国经济带来的不利影响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2008年11月10日,国务院公布了修订后的《增值税暂行条例》,自2009年1月1日起施行。最主要变化有两点,一是允许抵扣固定资产进项税额;二是降低小规模纳税人的征收率。对小规模纳税人不再设置工业和商业两档征收率,将征收率统一降为3%。这次转型实际上就是从生产型增值税向消费型增值税转变。

2.2 增值税转型对我国经济发展的意义和影响

据测算,此项改革财政预计将减收1200亿元,是我国历史上单项税制改革减税力度最大的一次,相信这一政策的出台对于我国经济的持续平稳较快发展会产生积极的促进作用。

第一,增值税转型改革,允许企业抵扣其购进设备所含的增值税,将消除我国原来生产型增值税制产生的重复征税因素,降低企业设备投资的税收负担,是一项重大的减税政策。 由于它可避免企业设备购置的重复征税,有利于鼓励投资和扩大内需,促进企业技术进步、产业结构调整和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

第二,降低了小规模纳税人的征税率,减轻小企业的税收负担,增强小企业的活力和竞争了,有利小企业的发展。小企业虽然规模不大,但为数众多,小企业的发展与壮大,必然会是整个国民经济的增长与发展。

第三,完善了增值税税制,增值税的逐环节抵扣的“链条”也将更加完整。虽然现行的增值税可抵扣的固定资产还没有包括所有固定资产,但较转型前有很大改进。而增值税转型改革的全面推开体现了税制中性原则,这项改革可以在很大程度上减少税收对市场机制的扭曲。也有利于我国产品参与国际市场的竞争。

第四,增值税的转型不仅是企业减负,也是让利于民,增值税无处不在,只是到最终消费者是商品或劳务的价格中已经包含了增值税,人们没去关注而已。

第五,这项改革有利于保证我国国民经济的平稳增长。从“拉弗曲线”理论可以看出,税率对税收和经济的影响是长期的。 各项政策从制定到实施, 再到结果, 具有一定的“时滞性”。从短期看,转型后减少了国家的税收收入,加重了财政的负担。从长远看,这项改革了减轻企业负担,增强企业投资和技术改造的积极性,必定会刺激投资,提升内需,从而促进经济平稳较快增长。

参考文献

[1]2009年注册税务师考试辅导教材-税法[M].北京:中国税务出版社.

上一篇:中国股市财富效应的实证检验 下一篇: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难问题路径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