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教学法”在中专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时间:2022-07-23 11:46:57

【前言】“分类教学法”在中专数学教学中的应用由文秘帮小编整理而成,但愿对你的学习工作带来帮助。三、分类要求,按类施教 中专数学课的教学目的主要有三个,其一是培养他们严密的逻辑思维能力和基本的运算技能;其二是作为重要的文化基础课,满足与专业基础课和专业课等后续课程的教学需要;其三是学生继续升学深造的一门必考课程。对不同类别的学生确定不同的培养...

“分类教学法”在中专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近年来,中专学校生源质量参差不齐,学生的数学基础差距尤其明显。按照传统的教学方法和内容组织教学,势必造成基础好的吃不饱,基础差的吃不了。因此,笔者在数学教学中,针对学生的特点,不断总结教学经验,采取区别对待、分类要求,动态管理,点、线、面多层次立体教学模式,收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一、摸清情况,分类排队

新生入学后,笔者便组织两次基础摸底考试,考试内容包括基本概念、定理、公式、计算题、推理题等,两份试卷题量不一,难易相差较大。通过考试成绩,将全班学生分成A、X两类,把基本掌握初中数学内容的划为A类,其余的划为X类。在开课一个月内,通过课堂提问、作业完成情况等,进一步掌握学生的真实情况,又将X类分为B类和C类。所谓B类,是指尽管数学基础差,但智力条件和综合素质并不差,在初中阶段由于主客观原因而掉队的学生;所谓C类,是指不但基础差,而且综合素质相对差一些的学生。开始分类时,B、C类的学生不宜太少,各类学生的比例大体相当。

二、指标考核,动态管理

通过建立相应的指标考核体系,随时调整学生的分类。指标内容分为软硬两部分,软指标包括学习态度、学习主动性和自觉性、互帮互学情况、素质能力等,有学生本人、教师、班主任、课代表、班长等打分评价;硬指标包括课堂作业和课后作业的完成情况和质量、课堂提问的回答情况、考试考核的分数的等。上述指标体系按分值进行综合,确定评价得分,根据全班的评价得分情况进行顺序排队,确定各类的分数线。各类分数线动态下浮,每两周一次,半学期后,A类学生占到二分之一以上,B类四分之一左右。

三、分类要求,按类施教

中专数学课的教学目的主要有三个,其一是培养他们严密的逻辑思维能力和基本的运算技能;其二是作为重要的文化基础课,满足与专业基础课和专业课等后续课程的教学需要;其三是学生继续升学深造的一门必考课程。对不同类别的学生确定不同的培养目标。

1.课前预习――任务不同

在每堂课结束前,都要布置下堂课的预习内容,并分类提出任务和要求。例如,“倍角公式”的教学,A类学生的要求是掌握公式的推导及变形应用:B类学生的任务是了解公示的推导及公式的直接应用;C类学生则要求记住公式。

2.课堂提问――重点不同

对不同类别的学生提出不同难度、不同深度的问题,通过学生的回答情况,既可以了解学生对上次课内容的掌握情况,又能对学生课前预习的检查和督促,还是进行动态管理的依据。对达到目标要求的学生及时鼓励使之向上一类努力,对B类学生达到A类预习要求的及时提高要求,对个别学生不求上进、完不成预习任务的,课后个别谈话,掌握动向,经常督促检查。

3.课堂讲授――内容不同

课堂讲授的主要精力应用于解决重点、难点和学生在预习中没有解决的问题。因此,讲课时要根据作业、预习及提问和各类学生的实际情况,突出重点,抓住关键,分散难点,讲清知识,循序渐进。课前准备好三种不同类型的例题,先讲授直接套用公式的例题,并随时布置课堂练习,让C类学生随时巩固。再讲难度较大和变形应用的例题,让A、B类学生进一步提高,让全体学生都有提高。

4.课堂练习――要求不同

课堂练习题目的选择要有艺术性、技巧性、趣味性和目的性。既要让全体学生在掌握基本理论的基础上,利用基本方法解决问题,又要使A、B类学生通过积极思考,解答有一定难度的问题。因此要精选题型、难易相间。分类教学的课堂练习有三个好处,一是学生边做题教师边辅导,个别问题可以在学生身边及时解决;二是课内做题效率高,课堂内容可以当堂消化巩固;三是A类学生受到督促,B、C类学生能及时得到辅导,所有学生学有所得,不断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

5.课后作业――题量不同

课后作业的选择应做到:难易有度;加强对概念的理解;掌握计算和表达方法;检查所学定理、公式、法则的掌握情况;搞清容易混淆的概念;防止学生忽略某些条件的习题。作业量相对大一些,但不要学生全部做完,各类别的学生可根据自己的水平有选择地完成。通过作业和联系,全体学生都要达到对课堂所学知识的复习、巩固、提高的目的。

6.考试考核――难易不同

为实行分类施教的需要,考试考核的内容既要全面具体有一定的广度,又要有一定的难度和深度,拟定试题一般掌握:基本知识、基本应用方面的试题占70%,有一定难度的试题占20%,难度较大的试题占10%。

在生源质量差异明显的情况下,实施分类教学法,调动了学习的积极性,形成了比、学、赶、帮、超的良好局面,使全体学生学有所得、不断进步。实施分类教学,也对教师提出更全面、更高的要求,不但要教书,还必须了解学生,提高分类的正确性和施教的针对性。

(作者单位:烟台城乡建设学校)

上一篇:如何在机械制图中开展创新教育 下一篇:高职教育的改革与创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