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升完形填空讲评效果的策略

时间:2022-07-23 10:03:14

摘 要: 完形填空是高考试题中的重要题型,其内容涉及词汇、语法、句子的理解搭配等方面,考生必须熟练地运用所学知识,理清文章的脉络,同时也必须具备较强的阅读能力。在教学过程中,完形填空的讲评效果对提升学生的英语水平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调查发现,部分老师不明确完形填空的讲评方向,对完形填空的题目设置没有很深的认识。因此,抢抓讲评点,更新讲评模式成为时代的需要,成为新课程背景下提升英语教学水平的关键。本文以“活动单导学”模式为依托,剖析了增强完形填空题型的讲评效果所需要注意的细节,努力打造新课程背景下完形填空讲评的高效课堂。

关键词: 完形填空 文本归纳 立意引领 活动呈现 反思提升

一、引言

近年来,高考英语完形填空的命题更趋成熟,但完形填空得分率始终比较低的问题依然存在,其内容涉及语法、词汇、固定搭配、逻辑推理等,命题的深度不言而喻。在新课程背景下,完形填空的讲评是提升英语综合素质的必备途径之一。与此同时,这是广大教师最头疼的题型之一,综合性强、立意深刻、干扰性大都是完形填空的典型特征。解决好完形填空的问题成为广大教师所追求的目标。一方面要掌握完形填空的命题特点,熟悉高中英语教学的框架和脉络,另一方面要不断引进新的教育教学理念,不断提高学生用英语获取信息和处理信息、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要了解不同的文化背景,获取相关的背景信息,了解不同国家不同地区之间的文化差异。不断培养和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笔者从如何强化完形填空讲评效果着手,提出了一些相关的重要环节。

二、核心环节与构思

1.文本归纳

在完形填空的解题过程中,更多的学者、专家都将理解文章的大意列在了第一位,从解题的角度看,这的确是不可缺少的一步,但是从如何真正提高完形填空解题技能的角度看,一开始就进行立意的概括是不可取的。笔者多次调查,发现理解立意就好比上楼梯的时候一下子就跳到了第二个台阶,使得跑楼梯的人不能自然地走完所有台阶。笔者认为在进行立意归纳之前必须对文本有大体的了解和归纳。如何进行文本归纳呢?笔者认为可以从这样几个角度入手。以2013年福建高考英语试卷为例。

We have been driving in fog all morning,but the fog is lifting now.The little seaside villages are 36 ,one by one.“There is my grandmother’s house,”I say, 37 across the bay to a shabby old house.

I am in Nova Scotia on a pilgrimage(朝圣)with Lisa,my granddaughter, seeking roots for her,retracing(追溯) 38 memory for me.Lisa was one of the mobile children, 39 from house to house in childhood.She longs for a sense of 40 ,and so we have come to Nova Scotia where my husband and I were born and where our ancestors 41 for 200 years.

We soon 42 by the house and I tell her what it was like here,the memories 43 back,swift as the tide(潮水).She has 52 her roots.To know where I come from is one of the great longings of the human 53 .To be rooted is “to have an origin”.We need 54 origin.Looking backward,we discover what is unique in us;learn the 55 of“I”.We must all go home again—in reality or memory.

(1)抓有效实词

定义:实词指有实在意义,能够单独充当句子成分,一般能单独回答问题的词语。不能充当句子成分的词叫虚词。实词再细分为名词、动词、形容词、数词、量词、代词,以及特殊实词拟声词、叹词。在文章的第一、二段,出现了这样的词:driving,the fog is lifting,seeking roots,in Nova Scotia on a pilgrimage,retracing memory,通过这些词可以看到文章发生的背景及文章主人公所做动作的目的,同时通过文章中的天气情况,也能看出这篇文章的感情基调。有时,这样的信息对解决整个文章中的一些难题起着关键作用。

(2)寻找文章的链接点

以这篇文章为例,文章祖母俩回Nova Scotia为Lisa寻根问祖,对于作者本人来说,追溯童年那些珍贵的回忆,通过奶奶的追忆,Lisa这个居无定所的孩子有了根的感觉,二人都得到了收获。因此,文章中通过寻根问祖,seeking roots成为在文章发展过程中的链接点,通过寻根,祖孙俩心灵都有触动:发现了自己身上独一无二的东西,领悟了“我”的含义。当然,不同体裁的文章链接点不一样,但是,凡是链接点都具备贯穿全文,引领文章走向的特点,是全文脉络形成的主要组成部分。凡是链接点必须具备以下特征:出现频率最高;呼应性最强;通常在文章的主题句中有所体现。

2.立意引领

在完形填空的解题过程中,流传着一句话:立意在前,解题在后。意思是说,做完形填空题必须首先弄懂文章的立意,否则这样的解题是无效解题。如何弄清文章的立意呢?立意的呈现有哪些方法呢?通过调查发现,完形填空的立意呈现有以下方法。

(1)主题句分析法

这种方法是广大英语教师普遍采用的方法,一些教师在讲评完形填空时会让学生找出文章的主题句、段落的主题句,然后进行分析,形成文章的情感链、线索链、板块链,自然地形成了文章的立意。这种方法有其缺点,不能完全弄清人物的个性特点,不能全面掌握文章的相关细节。因此,在讲评过程中要不断挖掘新的个性化的句子、语言进行分析。

(2)结构图呈现法

笔者从教近二十年,做过多年备课组长,带过很多新教师,通过大量的实践,在讲评过程中会通常采用以下步骤:

a.Try to find the main characters of the passage.

b.What’s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m?(板书关键词)

c.What’s the conclusion of the incident?

这样提问,能理解文章的主人公及核心信息,也能理解文章的相关细节,有时还需要对细节设置一些问题,特别是对错误率较高的题目设置一些问题,让学生有所感悟。有时还可以设置一些辩论(Debate),学生通过辩论,将一些复杂的问题简单化。

3.活动呈现

“活动单导学”给我们带来了新的思考,“以活动促发展”是“活动单导学”教学模式的理论基础。“活动”是学生社会化、个性化的主要途径;“活动”是学生认识的起点,是教学的可能性向现实性转变的过程;“活动”是学生全面参与学习的主要形式(活动方式广泛、内容丰富、水平高级)。重在活动的设计、如何发挥导学功能、提高活动实效。让学生在活动中接受知识,在活动中不断碰撞,在活动中激发思维,在活动中主动学习,在活动中提升演练。完形填空的命题特点决定了其立意碰撞的必要性和有效性。小组合作解决了老师很多的困惑,通过小组合作、活动呈现,让学生在碰撞中解决了很多问题,有时老师的讲解的角度和学生的思维是有差异的,学生通过互学、互帮,解决了很多的问题。活动过程通常遵循这样的原则:

(1)目标性原则:充分发挥每一个小组成员的作用,采用讨论、辩论等形式,理解文章结构、脉络,对每个题目的知识原委都有充分的认识。

(2)方法性原则:完形填空相对其他题目而言,属于知识难度较大的题型,文章短,挖空多,理解难度大,因此我们在活动过程中要掌握一些完形填空的解题技巧和方法,没有方法的引领,学生的活动就没有深度和高度。因此,在讲评完形填空前,必须确保学生已经掌握了必备的完形填空的解题技巧,让学生有章可循。

4.反思提升

当我们通过活动呈现一篇完整完形填空题之后,并不代表着工作全部完成,必须做好反思工作、检查工作、比对工作,这是做好完形填空题的关键步骤,我们可以采取通读全文、感悟大意、反复推敲的模式,再次对所讲完形填空做深层次的反思。反思1.文章中矛盾集中的地方属于什么性质的问题?知识体系没有健全还是属于语法知识点不到位?反思2.引领学生对做错的地方寻找思维的落差,再现做题的场景,反思讲评后的全新思维,不让悲剧再次重演。反思3.引领学生反思文章的过程性做法,部分难度大的题目,学生花时间较多,停留在个别题目上的时间相对较长,我们有时必须凭着自己的语感,坚持第一感觉选择答案。

三、结语

完形填空的解题是广大教师一直关注的问题,笔者所提及的一些核心环节是在完形填空讲评过程中的所感所悟,在不断改进讲评方法的同时必须注重培养学生的语言能力,关注学生的精神世界及健康人格的发展。完形填空是集知识、能力、方法和精神感召力于一体的题型,我们需要不断创新,不断让学生重视文本、结合自己的理解掌握文章的立意,加之合理的以学生为主体的活动呈现,在不断反思中努力提升。

参考文献:

[1]鲁子问,王笃勤.新编英语教学论[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

[2]屠吉祥.完形填空题的特点及应试策略(上)[J].英语知识,2007(11).

[3]吴翠仙.从实战角度谈如何解高考完形填空题[J].中学教学参考,2011(16).

上一篇:浅析实现初中语文学习高效性的途径 下一篇:初中语文如何进行课前预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