刍议中职学校计算机公共课的教学

时间:2022-07-23 06:17:41

刍议中职学校计算机公共课的教学

摘 要:中职计算机课程教学作为中教学内容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学生计算机综合能力的培养以及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然而,在目前的中职计算机教学工作作中,仍存在着很多问题。根据教学实践中的心得,针对计算机学科教学过程中的一些问题阐明了观点,并针对问题提出了中职计算机教学改革的建议。

关键词:中职 计算机教学 自主学习

中图分类号:G63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9082(2014)08-0097-01

计算机课在中职是公共课,也是基础课之一,它的地位相当于语文、数学;掌握计算机技术是现代上至航空航天下至零件加工、施肥除草的所有行业的职业基础,所以所有的中职学生都必须掌握这门技术。计算机技术是职业工具,是手工操作时代工人手中的锤子,农民手中的镰刀,它的工具性决定了这门课程的功能性和操作性。计算机技术相当于普通话口语表达、书写、绘画、弹唱、运动等基本技能,和汽车、摩托车驾驶技术一样,实现当代人必备的工作技能。现就它在实际教学中如何改革提出看法:

一、教学手段

以前职业计算机课的教学基本上沿袭传统的授课:“板书+讲解”。由于没有直观的演示,学生听课不知老师所云,造成老师在讲台上大讲,学生在课桌上昏昏欲睡,效果非常差。而现在的计算机各种软件,大多以图形界面和鼠标操作为主,其操作直观、便捷。这些软件的应用与操作,在黑板上是无法向学生讲解明白的,需要使用演示设备向学生讲解。也就是说,现在计算机的许多课程,应该以:“演示+操作+讲解+案例”的新的授课方法进行讲授。计算机教学应改变传统的教学方式,采用先进的工具,利用大屏幕投影进行直观教学。在采用多媒体进行教学有了同步的演示,一边讲、一边演示,这种教学模式应有一定的教学设备,如投影仪,网络教室等。在教学中实现师生互动,学生的兴趣明显提高,达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

二、教学方式

采取的教学方法是否恰当是计算机教学的关键,如何激发学生的学习主动性是教学的关键,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是学生探求知识的巨大动力,是激发创造的精神源泉。学生的兴趣越浓,求知欲越旺,知识吸收也就越快,信息交流量最大,从而达到最佳的学习状态,课堂教学效果当然也是最佳的。因此,教学方式的选择、运用,必须做到语言上通俗易懂和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同时教师应转变教学观念:(1)变知识传递型为引导型。教师要由知识的重述者和经验的传递者,转变为学生学习的引导者和协作者。教师要做“导航员”,引导学生变换学习方法和做好学习过程的指导。(2)变知识复制型为知识创造型。信息技术发展迅速的现代社会,照本宣科、死记硬背,条条框框,满堂灌,填鸭式的教学方式必然被淘汰,取而代之的将是具有敏锐观察力和强烈的感召力、善于质疑、引发学生思、能设计出生动有趣的课堂模式的创造型教师。(3)变知识单一型为通识型。教师要有一桶水,才能给学生一瓶水,教师不仅要会一门课程,更要与信息社会相接轨,要掌握多种知识,不断更新知识,提高自身的素质,全面发展,通识型教师才能真正搞好课堂教学,促进学生的学习,才能在教育中发挥重要作用。(4)变专制型为朋友型。传统教学观念以教师为主,课堂气氛不活跃,教师是一节课的教育培训专制者,信息时代的课堂教育要充满生机与活力,要求教师成为与学生和谐相处、平等、互爱的朋友型教师。

1.实用的教学在内容上以实用为原则,对日常工作和学习中需要且经常使用的知识和技能重点介绍,着重讲解。

2.教学的组织实施。教学的实施以实例教学为模式,在每个章节的开始给出有代表性的实例,使学生一开始就能从“可视化”的实例中对目标有一个整体认识,明白学习这些知识能做什么,大概需要哪些知识,随后,以实例为主介绍相关的知识。

三、培养自学能力

教师要从单纯的知识传播者转变为课堂教学的设计者,学生学习的指导者、引导者,学生活动的导演者;学生则要转变为课堂学习的参与者,发现、探究新知识的学者。计算机知识和技术更新速度加快,掌握一种操作系统和一种软件就可以享用一生的时代已经过去,因此,一个人只有通过自己不断地学习、不断地知识更新,才能跟上计算机发展的步伐。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在学生认知水平能够承受的前提下安排一些适合自学的内容让学生自己掌握,从中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托尔斯泰说:“成功的教学所需要的不是强制,而是激发学生的兴趣。”兴趣是学习最好的老师,要促进学生主动学习,就必须激发和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在自主学习的过程中,学生自己最清楚什么样的学习最能满足自己的需要,最清楚自己想知道什么,也最清楚自己糊涂和不明白的地方。开始自学的内容要少而简单,等学生认为自学不是一件很难的事情且乐于参与时,再适当加大自学的难度。四、实践操作

计算机课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在教学中应以实验课为重点,实验题则尽量将学生所需要掌握的技能融入到与实际应用相贴切的实验任务之中。在课时安排方面,实践课时与授课课时为1:1,实践的考核成绩同样不低于课程总成绩的50%,只有真正做到这一点,才有可能提高计算机教学质量。每次上实验课时采用实验课记成绩制度,用以激发学生完成实验课的积极性。实践证明采取每次上机后教师对学生的操作记成绩,能更好的使学生高效完成实验任务,学生学习劲头更足,这样课堂教学效率更高。

四、考核方法

考核方法可分成两个部分:笔试考核和实践能力考核。笔试考试主要对理论知识和基本概念进行考核。实践能力考核:主要考核学生的基本操作能力和对课程内容的理解程度,以实验作业作为考核依据,成绩为百分制,理论考试占50%,实验成绩考试占50%。

小结:计算机是一门不断更新的课程,教师应该转变观念,切实改进教学手段和教学方法,有步骤有计划地过渡到“教师指导下的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模式上,充分调动学生的能动性,使学生主动建立起个人的知识和能力结构。结合计算机理论性和实践性很强的特点,要在教学中选择一套适合中职学生的教材,教师应全面掌握教材,采用灵活的教学手段,筛选出教学的重点、难点,精心组织教学内容,选择合适的辅助教学软件,把理论和实验操作有机的结合起来,使理论寓于操作中,在操作中消化理论。

参考文献

[1]贾宗璞,赵珊.中职计算机基础课教学现状及改革对策分析[J].中国科技信息,2011,(22):155-156.

[2]雷芸,刘恒.对于中职计算机教学现状分析与改革措施探究[J].才智,2012,(02):308-309.

[3]沈颖.高职院校计算机教学问题的研究[J].硅谷,2010.

上一篇:初中英语教学中的朗读教学初探 下一篇:中学生青春期心理辅导案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