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导学生主动参与阅读教学刍议

时间:2022-02-19 11:46:09

引导学生主动参与阅读教学刍议

【摘要】《语文新课程标准》着重指出:"阅读是搜集信息、认识世界、发展思维、获得审美体验的重要途径。阅读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教师在阅读教学中,要以这一理念为指导,充分调动学生阅读的主动性、积极性,让阅读课堂真正焕发出生命的活力。

【关键词】主动阅读教学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提出,要改变课程过于注重知识传授的倾向,强调形成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使学生获得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的过程同时成为学会学习和形成正确价值观的过程。本次课程改革的重点之一,就是要改变课程实施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现状,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换言之,创建以学生为主体的学习方式已经成为信息时代教育的必然要求。那么如何使高年级学生在阅读教学中主动的参与呢?本人现结合自己在教学中经验,谈点体会。

一、培养学生的自信心

自信是开发潜能的前提。特别是中小学生处于生理发育和自我意识迅速发展阶段,情绪的两极性较为明显。教师应重视培养学生的自信心。

(一)信任激励

著名的罗森塔尔效应的实践告诉人们,学生能否持之以恒地学习,与教师的信任程度有密切的关系。当学生站起来不能流利的回答问题的时候,教师投去一个期待的目光,说一句信任的话语,帮助他成功一次,那么,他在课堂上发言的水平会更高,学习能力会更强。因此教师在课堂上要多给学生送去一个信任,在每位学生的心底里种下一颗自信的种子,促使他们在课堂上最大限度地发挥积极性和主动性,达到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目的。

(二)培养学生的“一技之长”

每个学生都有可能具有一技之长。细心的教师会注意学生的“独特方式”,一旦发现他的某种特长潜能,就满腔热情地因势利导,运用肯定、鼓励以及创设条件等手段强化它、发展它。当学生意识到自己在某方面比别人强,自己并非事事不如人,不必疑心别人歧视自己时,自信和勇气就油然而生,并逐步走向成功。

(三)多树立榜样。

一般来说,让学生观察同伴成功的作业过程,能够促进这种自信心的培养。,当自信心较低的学生观察到同水平学生成功的作业时,会增强他解决问题的自信心。同时,对于那些成功的学生来说,在获得成功的过程中自信心也会不断增强。树立示范性榜样的形式很多,如口头表扬、作业展示、作文范读、日记传阅等。

二、教给学生自学的方法

(一)自己解决疑难问题。

学起于思,思源于疑,学生积极思维往往是从疑问开始的。所以,在教学中,我们教师应热情地鼓励学生积极思考,大胆提出疑问,并在鼓励学生质疑问难的同时,还应教给学生质疑的方法,才能培养学生的质疑能力,发展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1、引导学生在预习中质疑

预习不仅能读懂一些课文内容,学会一些知识,而且还能发现一些问题,遇到一些不理解的内容和学不懂的知识,这就要鼓励,引导学生大胆质疑,我在每篇课文教学前,先布置学生预习,并要求学生边读边想,课文中有哪些地方不理解,并把问题写在质疑本上。如教学《十里长街送总理》前,学生在预习本上质疑:作者把那天的天气写成“灰蒙蒙”,“又阴又冷”,这样写有什么意义?然后,通过释疑来解决这一问题。因此,引导学生在预习中质疑,能促使学生认真读书,积极思考,弄懂课文中的疑难问题。

2、引导学生针对课题质疑

引导学生针对课题提出问题,既能使学生弄清题目与课文的内在联系,又能开发学生智力,诱发学生创新学习的兴趣,培养学生的质疑能力。在教学《田忌赛马》一课时,出示课题后,我问学生看了这个题目想知道什么。引导学生提出了许多问题,如:“田忌是个什么人?”“他和谁赛马?”“他在什么时候、什么地方赛马?”“他为什么要赛马?”“他是怎样赛马的?”“赛马的结果又是怎样?”“读了这篇课文,我们会得到什么收获?”这些问题就为更好地理解课文作了铺垫。可见引导学生针对课题质疑,同样能培养学生的质疑能力,发展学生的创造思维。

3、引导学生在讲读课文中质疑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善于激发学生质疑问难,促进学、思、疑、问、悟的结合,并注意循环往复,不断提高。如,教学《惊弓之鸟》这一课时,我让学生初读课文后,引导学生进行质疑。我问:“同学们刚才认真朗读了这个有趣的故事。在读的时候,你们发现了什么问题呢?”这时学生纷纷举手发言:“更赢为什么只拉一下弦,那只大雁就落下来了?”“魏王为什么不知道会有这个结果?”“为什么魏王不相信自己的耳朵?”先让学生分小组学习、讨论,解决问题。后集中讨论时,学生发言中出现了很多有趣的分析、奇特的思维、奇妙的语言,学生的创新思维得到了充分的发展。

4、引导学生在课文的结尾处质疑

结尾是文章的重要组成部分,有的文章是篇末点题,有的文章是篇末点明中心,还有的结尾是发人深思,回味无穷。若能引导学生在课文的结尾处质疑,定能使学生对全篇课文有更完整、更透彻的理解。如教《卖火柴的小女孩》这一课时,读完文章的结尾后,我引导学生进行质疑。学生思考后发问:“既然小女孩在大年夜冻死了,那为什么还两腮通红,嘴上带着微笔呢?”“小女孩在大年夜被冻死了,应该是很痛苦的,作者为什么不写小女孩随着死亡而来的痛苦和泪水,而写嘴上带着微笑呢?”显然,这些问题是提得棒极了,因为它涉及了文章的中心。后经讨论思考,学生领悟到了作者不写小女孩随着死亡而来的痛苦和泪水,而写嘴上带着微笑,这是作者构思上的匠心所在。通过这样的质疑、释疑,使学生更深刻地领会了文章的中心思想。

5、引导学生在教学后质疑

对一篇课文的阅读,学生会随着对课文的熟悉、理解的加深,思维的发展,而发现新的信息,产生新的疑问,迸出创新的火花。在讲读分析课文后,留一定的时间让学生再质疑,启发他们从思想内容,谋篇布局乃至教材等方面谈谈新的发现,新的问题,同样能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二)自己搜集资料。

新课程强调要十分重视培养学生搜集整理信息的能力。学生学会搜集整理信息,对于理解课文内容,体会文章思想感情,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都具有很好的帮助作用。首先,搜集信息要依据具体教学内容而定。有些课文内容与学生的生活实际联系紧密,是学生生活实际中所亲身经历的或是学生所见所闻的,学生理解起来比较容易,就不用再去布置这样的任务了;而有些课文内容与学生的生活或时代距离较远,学生理解起来困难较大,就必须借助一定的资料来帮助学生理解。比如《詹天佑》、《我的伯父鲁迅先生》等课文。学生在搜集资料的过程中,就大致能体会到詹天佑在那样困难的情况下,毅然接受修筑京张铁路的决心;感受到鲁迅先生那种为别人想得多,为自己想得少的高尚品质,从而进一步感受到他们的爱国之情。第二、要重视信息资料的交流。课堂上,教师要给学生充足的时间让学生分析筛选资料,可采取自己读、同座互读、小组合作等方式,将资料中更有价值的部分找出来,然后再全班交流,这样进行过深加工的信息资料价值才会更高,也才能更吸引学生。同时,教师决不可忽视对学生倾听习惯的培养,让学生学会从别人的资料中去吸收自己缺乏的营养,使资料的交流过程成为相互学习、相互借鉴的机会。同时注重资料的保存与运用。

三、注重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教师要着眼于让学生最大限度地积极参与教学、让每一个学生主动、愉快地获取知识和技能。在阅读教学中,可着重采用情感陶冶法和动态教学法来达到激发学生自主参与的目的。例如,我在教《桂林山水》时,播放有关桂林的风景纪实影剧碟,让学生直观感受漓江山水的秀丽和奇特。深切感受到了大自然的神奇、美妙,体会到了作者观察的细致、描写的生动与形象,学得趣味盎然。还可以让学生参与实物演示,在动手操作中理解。如教《田忌赛马》,我未过多地分析、讲解,而让学生根据课文演示一下双方战马的对阵图,既使学生理解了田忌的马为何能取胜的原因,又理解了孙膑用计的高妙之处。为了使不同层次的学生都有提高,我尝试设计“弹性作业”,让学生根据自己的水平作答,以解决“优生吃不饱,后进生吃不了”的问题。

一言以蔽之,要提高高年级阅读教学的质量,必须重视学生的自主参与。教师应精心设计教法、设计问题、精心指点,引导学生自学、思考,激发学生自主参与的热情,指导学生围绕重点展开讨论和交流,从而较好地培养他们的读书能力、自学能力和思考能力。

上一篇:浅析启发式教学中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 下一篇:有的放矢 指导小学作文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