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利工程建设中水景观规划初探

时间:2022-07-23 03:14:32

水利工程建设中水景观规划初探

摘要: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景观与环境生态水利工程建设正成为现代水利工程建设中发展的一个重要方向。本文分析了水利工程景观设计的发展必要性,探讨了水利工程景观规划的策略。

关键词:水利工程;景观规划;策略

近年来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城市现代化进程的加快,对城市的水利工程建设提出了新要求和内容, 除满足防洪安全的要求外,还要提出改善和美化环境的要求,使城市环境得到保护、保持生态平衡、市民生活更趋舒适。城市水利工程建设应该主动适应这种需求, 逐步实

现从传统工程水利向资源水利、生态水利的转变,注重水利工程的景观和美学要求,要用新理念进行规划设计。

从古至今,世界各地的城市依水而生,城市水系的发展和演变一方面是自然过程的结果,另一方面也是伴随着城市的变迁而发展、变化。城市水系正从以自然属性为主向人工属性为主演化。

1 水系在古代城市中的景观作用

古代城市水系归结起来除了具有军事防卫、供水、灌溉养殖、交通运输、排水排洪等作用外,还具有塑造景观的价值。

在我国古代,城市水系的景观作用已被充分地体现出来。城市水系中的湖泊,常造园林绿化,供人们游览和娱乐,如杭州西湖、绍兴的鉴湖、扬州的瘦西湖等。江南一带由于城市水系发达,将城市水系引入园林之中,展现江南园林风韵。

2 城市水系与城市特色

城市特色的形成与城市的水系有着不解之缘,杭州因西湖而名扬天下;苏州因河道密布而有“水城”的美名;济南因“家家泉水,户户垂杨”被誉为“泉城”。因此水系的名称、分布、功能等为现代城市中水系的梳理、功能的分配提供依据。

我国古代城市水系有以下一些特点:

(1)河道疏密排布有序

在我国太湖地区,大多河流并非天然形成,而是由前人挖掘而成,因此排布十分均匀。在城市市中心地区建筑密度高,河道密度高,便于人们利用,满足人们的亲水需求。城市边缘地区建筑密度低,河道密度相应较低。

(2)功能明确等级分明

工业化以前城市河道系统主要包括城外运河、城河及其支流以及城内的市河三部分。城外运河主要承担城市对外交通运输的功能,通常呈放射状,较为宽阔,适合大运量运输。城河通常呈圈形、椭圆形、方形等,河面宽而深,是城市内外水运的过渡、衔接部分,内外通过有限的水互相联系,同时也起到城市防御的作用。

城内市河一般呈网络状或鱼骨状,主要承担城市内部生产和生活的运物功能。市河宽度较窄,但密度很高,四通八达。

(3)名目繁杂各具特征

我国古代水系众多,名称繁杂,如江、河、溪、塘、浦、沟、渠、洪、楼等。不同名称,代表了不同的水系特征。

2.1 对现代城市中水系的分析

城市水系在现代城市的功能已经发生改变,水系军事防卫的功能已经消失,供水、灌溉与养殖、交通运输的功能也逐渐衰退。但在城市防洪排涝方面仍具有重要的意义,塑造景观和调节气候作为现代城市水系的主要功能,越来越受到重视。城市水系的主要价值体现在:

(1)景观价值

水陆之际,是风景最美之处,因此要以城市水系为核心为市民和旅游者营造难忘的美景。城市中的水体以其灵动性和穿透力而成为景观塑造中最富有生气的元素,形成城市中重要的景点。水系空间不仅是单纯的物质景观,更是城市的文化景观。人们除了维持生命需要水之外,还有近水、亲水、观水、傍水而居的天性。人们对水的亲和与关注,使水与文化意识结下了不解之缘,孔子所言的“智者乐水”,则道尽了对水的理解。

(2)生态价值

水系空间水域生态系统和陆地生态系统的交接处,是城市中最富有生命力的部分,具有两栖性的特点,受到两种生态系统的共同影响,呈现出生态的多样性和边缘效应。城市中的湿地更是许多珍稀鸟类生活和迁徙的重要生活环境。

(3)社会价值

随着社会的发展,水系空间的开发越来越受到重视,城市水系空间功能转变后其社会价值得到更加充分的体现。有的滨水区被开发成为休闲娱乐用地,有的滨水区被开发为疗养区,有的滨水区被开发为景观廊道。如今一个城市的水系空间的开发不是单一功能的利用,而是基于整座城市综合规划设计的结果,所以能产生巨大的的社会效应。

(4)经济价值

城市水系不仅能给城市带来直接的经济效益,如旅游区、商业中心、水产养殖等;也能给城市带来间接的经济效益,如水系空间开发好了、环境漂亮了,周围的土地价格就会随之攀升。一个成功的水系空间的开发所带来的经济效益是不可估量的,如美国巴尔的摩内港、上海外滩及上海浦东东方明珠电视塔等。

2.2 水与城市形成发展的关系

在原始社会,人们的生活与农业都依赖于水,所以居民点大都是靠近河流、湖泊,人们傍水而居。早期的城市形成与农业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居民生活离不开水,城市与水有着密切的关系。相关研究表明,最早的一批城市主要分布在沿大江、大河以及其冲积的平原上。例如,我国的一些重要城市都是沿着长江、黄河、珠江等水系流域分布和发展。经济、文化发展和人们生活也都离不开水,水是城市的命脉。由于交通便捷、航运发达而发展起来的城市有许多,如,对外航运城市:希腊的雅典、泉州;内河航运城市:苏州、杭州、南京、长沙、武汉等。

2.3水系是城市生态的基础

随着社会的进步,城市文明对水系生态资源在质与量两方面的需求都急剧上升。水系的生态资源性对于城市的基础功能作用贡献越来越大。建立城市水系生态环境质量标准对于城市水系生态环境建设与保护非常重要,由于各城市基础条件和发展目标的不同,应该在国家标准总则的基础上针对不同地域和城市分别制定,作为各个城市规划建设和管理的依据。

3.水利工程建设中景观规划的发展与需求

20世90年代,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进步和发展,在城市现代化建设中对于改善水域环境的要求不断提高。以改善水域环境和生态系统为主要目标的城市环境水利工程建设,成为水利现代化建设的重要内容。按照现代城市的功能,对流经市区的河流归纳起来有两类要求:①对河中水流的要求是:水质清洁、生物多样性、生机盎然和优美的水面景观。②对滨河带的要求是:能反映本地独特历史、文化、风俗的滨河景观;能提供充满鲜花、有人工景点、公园化的休闲、娱乐、体育活动空间;能营造充满文化、艺术、科学气氛,具有现代气息、人水关系协调、引人入胜、便于人水亲近的滨河带。

人们提出这些要求是社会进步的体现, 也是社会经济发展的必然。水利建设者应当适应这种趋势,满足社会的要求。在水利工程的规划、设计、施工等方面进行调整和完善,注入更多的人文、艺术、科学和现代气息,注重工程的环境效益和美学效益。从这个角度来说,现代水利可以称之为大水利,即通过流域的综合整治与管理,使水系的资源功能、环境功能、生态功能都得到完全地发挥,使全流域的安全性、舒适性(包括对生物而言的舒适性)都不断改善,并支持流域实现可持续发展。

水利工程,改造山河、兴利除害、综合开发、合理利用、积极保护、科学管理水资源,使之更好的服从人们的意志,更好地为人类造福,这不仅改变了自然界中天然水流的形态,也改变了周围的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国内外的大量实践都表明,许多水利工程不仅发挥了它们正常的工程效益,而且也越来越显示它们的环境效益,成为一种新颖的,十分引人注目的旅游资源,在发展旅游业方面发挥了重要的作用,作出了重要的贡献。开发水利工程旅游,已经成为水资源利用的一个重要方面。在生态经济环境水利阶段,人们普遍关注环境与生态问题,普遍重视资源开发与环境保护、生态保护的协调发展。在这样的前提下,强调水利工程建筑物的环境功能和美学价值,己成为国际、国内在水利工程设计方面的新趋势。

4.水利工程景规划策略

(1)沿河绿地滨水环境的总体构思应尽可能扩大沿河绿地, 形成较为连续性绿化带,用绿色来勾画古城的轮廓,延续城市文脉。同时,以良好的绿色空间,优化环境景观质量,体现现代化城市的新形象。

(2)闸坝结合,扩展沿河水面规划河道可修建彩色橡胶坝, 泵房外观可按风景区房屋标准设计,橡胶坝的主要功能是增加蓄水面积,以形成水面,形成人工湖美景。水边设置亲水步道、平台、桥梁、滨水建筑物等,供游人欣赏水面景色。

通过新建湿地连通闸向人工湿地定期供水, 以增加水面及绿地面积,改善和美化生态环境、给市民和游人提供良好的视觉效果。同时可为生态化污水净化技术的引进提供良好的试验场所。

(3)生态护堤可规划采取自然土质岸坡、自然缓坡、植树、植草等生态工程护堤,既防止水土流失,又为水生植物的生长、水生动物的繁育、两栖动物的栖息繁衍活动创造条件。对于河岸边坡较陡的地方,采用木桩、木框加毛块石等工程措施,这种防护工程既能稳定河床,又能改善生态和美化环境,避免了混凝土工程带来的负面作用。在应用草皮、木桩护坡时也可以运用土工编织物,袋内灌泥土、粗沙及草籽的混合物,既抗冲刷,又能长出绿草。有利于堤防保护和生态环境的改善。

(4)绿化树种及花草沿河绿化树种,以合欢、国槐、银杏、杨树、柳树等乔木为骨干树种,以桂花、雪松、紫薇、黄杨球、桃树等灌木和牡丹、月季、三叶草、金边书带草、马尼拉草坪等花草为主要植被,形成多种类、多层次生态群落。

上一篇:现代住宅建筑中设计环节的思考 下一篇:浅谈黑臭河道整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