聆听音乐 体验创造

时间:2022-07-22 09:23:52

聆听音乐 体验创造

摘要: 在新课标中将“创造”纳入音乐教育之中,作为音乐教育的一个学习领域,这是我国音乐教育的重大发展。为此创造性的教学对于培养具有实践能力的创新人才具有重要的意义,但是这又不是一朝一夕所能奏效的,需要师生在教与学中坚持不懈的努力。

关键词:创新;思维能力;意识

中图分类号:G63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3-2851(2010)06-0163-02

爱因斯坦说过:“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想象力推动世界,是知识进化的源泉。我的一切都来源于音乐的启发。” 可见成功的教育就是要通过教育教学活动来激发学生的发散性思维,培养卓越的创造力,使他们能够应付未来社会的挑战。作为实施素质教育重要手段的音乐教学,在学生思维模式的形成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已成为促进学生全身心健康发展、塑造“创造型”人才的一个重要途径。作为音乐教育工作者应充分认识到音乐教育与创造力培养的内在关系,以凸现音乐课在素质教育中的实际意义。新课程标准把音乐创作作为中学音乐教学的一项重要内容独立出来加以强调,认为这样中学音乐教学才能获得最大的教学效益,笔者在实践新课标中探索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方面主要从以下四点入手,进行了尝试。

一、培养创新精神 ――敢于创新

学生的想象力是一把开启心灵的钥匙,通过它可以使灵感得到创造性的发挥。而学生创新精神的培养,首先需要音乐教学要为学生创设轻松、和谐的学习环境,让学生乐学;要为学生提供体验的空间,让学生的多种感官参与实践,从而爱学;要融入多元文化,既能丰富学生视野,又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虽然,作为一门学科,音乐中某些规律性的东西,需要向学生传授,但音乐“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的特殊性质只能靠想象力去再创造。那种传统的“我教你学、我讲你听”的师徒教学方式同创造性思维的培养背道而驰、大相径庭。音乐教育方式的创新则追求一种无权威的学习机制,追求一种自由、和谐、双向交流的教学氛围,让学生根据自己的生活体验,来理解乐曲的内容,展开无拘无束的思维、想象和表现。例如在学习欣赏《茉莉花》这一课中,我先是让学生们欣赏、比较各地不同的茉莉花的旋律、情绪,然后设计了一个环节,我给他们提供了一些道具,有笛子、二胡、古筝、碰铃、画笔等,请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表现心中的茉莉花。结果有几个学生用周杰伦歌曲的旋律填上了改编后的茉莉花的歌词,并且载歌载舞,最后亮相说:喝了某品牌的茉莉花茶,感觉就是“爽”!显然是创作了一首广告歌曲,赢得了满堂喝彩,令我眼前一亮,印象非常深刻。在这一活动中,由于充分地发挥了学生的创造潜能,学生充分自由的积极参与达到了至高点,创作欲望、表现欲望十分高涨。这种场面只有在师生轻松自由的心境下才能得以表现。

二、培养创造性思维能力 ――善于创新

创造性思维不仅能揭露客观事物的本质及内在联系,而且可以产生新颖而独特的思维,提出创造性见解。有的人尽管在解决常规问题时能力较强,但在创造性思维方面则未必强,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必须加强创造性思维能力的训练。如在音乐教学中,教师要精心选择一些发散点,举一反三,使学生产生联想和想象,引发创造性思维。我在上电影刘三姐插曲----《什么水面打跟斗》这一课时,同学们唱的都挺带劲、开心。唱完之后一位学生站起来说:“老师我能给它重新填词?”我首先热情洋溢的表扬了他,肯定他的想法,然后我引导所有的同学,发挥他们的想象力、创造力,讨论创作。结果好多学生都创编出很棒的歌词:嘿,什么纸面龙凤舞?嘿了了,什么纸面走直线咧?嘿了了,什么纸面画圆圈咧?什么纸面去字迹?嘿,什么纸面画圆圈咧?什么纸面去字迹?嘿,钢笔纸面龙凤舞咧,嘿了了;直尺纸面走直线咧,嘿了了,圆规纸面画圆圈咧,橡皮纸面去字迹,嘿,圆规纸面画圆圈咧,橡皮纸面去字迹! 还有学生写到:嘿,什么学校最漂亮咧?(通安中学)嘿了了;哪儿的老师最可敬咧?(通安中学)嘿了了……让我在感动的同时为我们学生活跃的思维,善于创新的能力而自豪!

三、培养创新意识 ―― 乐于创新

作为素质教育的音乐教学,必须舍弃一切单调、枯燥、令学生感到厌烦的内容和模式,必须是使学生在良好的心态、轻松的气氛和愉快的环境中潜移默化地实施。平时人们的感情都处在相对平静、抑制的状态,在音乐教育中,教师应有意识营造一种气氛,努力将孩子的感情激发出来,使之动情,激发表现欲望,使之乐于创新。可以通过语言、环境等来激发创新灵感。

音乐是声音的艺术,美好的音乐氛围,能使学生自然而然潜移默化地接受音乐。使用创新的语言是使学生乐于创新的重要手段。在欣赏分析中国民歌的类型特点的过程中,我先启发学生确定每一种民歌类型的音乐欣赏的研究主题。如欣赏中国民歌中的《放马山歌》和《赶牲灵》,学生倾听完,我就启发:“你们能听出它们是我国哪一种类型的民歌吗?”学生纷纷回答:“山歌。”结果引发了他们的疑问:“为什么同是山歌,演唱风格特点却不同呢?”从而让学生自己确立了研究主题,我进一步让他们进行小组讨论,引发他们研究讨论学习的兴趣欲望。学生的思维非常积极活跃,我只是做启发引导:“想一想这两首山歌产生地区有何不同?”并走到学生中去指导他们注意观察曲谱以及再一次让他们注意观看(运用多媒体教学设备)课件中播放的插入影片中的背景画面。学生最后经过自己的观察研究分析,发表他们的观点看法,最后我把他们的观点综合,进行点评式分析“《放马山歌》与《赶牲灵》都属于山歌,但由于地区不同,在旋律、曲调上又有各自的特点。《放马山歌》这是一首流行于云南的反映放牧生活的著名山歌。歌曲结构由上下两个乐句组成,下句曲调是根据上句的音乐素材发展而成的。全曲音域只有五度,仅用6(la)、1(do)、2(re)、3(mi)四个音,歌词简练,其中夹以“喔噜噜”等衬腔,以及赶牲口的吆喝声,表现了牧童的活跃和欢快的情绪,富有浓郁的生活气息,《赶牲灵》是一首陕北人民喜爱的山歌(信天游),旋律由上下对应的乐句构成。上句句幅宽长,跳进上行与级进下行的音调交替,加上带上滑音的自由延长音,听上去就像通往远方的道路那样悠远。下句句前加了“哎哟”感叹性的小衬腔,句首从高音区开始,然后节奏型似马蹄声xxx|xxx|,显得急促,反映了热切期待的神情。”最后得出有关中国民歌的类型之一山歌的特点结论――山歌是劳动人民在山间野外自由抒发内心思想情感的抒情小曲,它不受劳动节奏和动作的特约。各地山歌的风格、色彩和特点也各不相同。一般说来,高原地区的山歌比较高亢、嘹亮、粗犷有力,平原地区尤其是江南一带的山歌比较流畅、秀丽,草原上的牧歌则辽阔、舒展而热情奔放。山歌的题材内容非常广泛,歌词常带有即兴性。因此山歌的节奏大多是舒展而自由的,音调悠长飘逸,节奏、曲调可随意伸长、缩短,加以变化。有时为了更好地抒感,使歌声传得更远,还可以加入呼唤性的衬词、衬句。从曲式结构上看,由两个乐句和四个乐句构成的乐段结构最为常见,也是最基本的内式。我肯定地告诉学生这个结论是我们师生共同的研究成果,让学生体会到他们研究的价值意义,从而使他们不仅掌握了知识,而且感受到研究学习的快乐。那么在整堂欣赏课对音乐作品具体分析过程中,教师如果始终贯穿着这种研究性学习的教学方式,那么作为这堂课的总体教学目的就已经达到了,即采用师生互动的方式,在一种轻松愉悦的学习环境里,提高了学生的欣赏分析能力,最终使学生的审美体验、审美能力在潜移默化中得以形成且提高。有资料显示,在轻松自如的心境下,人的自主探索的体验生命本体的状态是最高创造性和开拓性的,因为愉悦的环境使人产生好心境,从而带来灵感。例如:在欣赏、学习京剧《我是中国人》这一课中,当讲到“做”这个行当的时候,我设计了一个环节,请学生到前面“做”,坐在位置上的同学猜表演的内容,并简单点评,同学们都跃跃欲试、活灵活现,有的表演洗脸刷牙;有的表演狼吞虎咽的吃饭;在讲“打”的时候,刚好我们有些学生以前参加过带有道具的民族舞蹈“杵舞”的排练,于是到前面来表演耍花枪,但是我们既没有花枪也没有棍子,于是他们拿起了扫帚,虽然条件艰苦了点,但大家表演得都非常好,提出了自己的设想,创意大胆而新颖,气氛非常活跃。由此可见,处于轻松愉悦的环境中,学生的创新灵感才这么容易被激发出来。

四、培养创新能力――学会创新

创新能力是一个人综合能力的最好体现,教师应鼓励学生大胆地去创新。新课程标准中对中学生的创造活动给予了高度重视。中学生的音乐创造活动常常是从模仿入手的,模仿是音乐创造的必经之路。通过模仿,可以由易到难,循序渐进地进行创造学习。在此基础上可进行即兴创造,一种事先不必准备的临时创作。初中生特别是初一年级的学生岁数较小,注意力短暂,活泼好动,理解能力还不及高中生、成人,所以在教学中应当多安排一些形象生动的教学内容,引发他们的兴趣。如欣赏课《什么水面打跟斗》,教材上只配有几张背景图和不完整的歌谱,而学生觉得歌曲离他们的距离太远,旋律又不好听,又不懂得刘三姐的故事,自然就没有了兴趣。因此我就做了 CAI 课件,自己讲故事录下来,并配上音乐与动画,同学们边看边听无暇分神,乐此不疲。并放手让学生进行角色表演。“小演员”在表演过程中都非常认真、投入,“观众”也兴奋得手舞足蹈。他们争着上台来表演,不断地创新主人公之间的对话,没有我的限制,自由地发挥他们的想象,演绎出了精彩各异的音乐剧。

如教唱《阿西里西》这首歌时,我就出示许多图片,通过比较知道彝族的服饰特点,边范唱边表演,学生则会模仿我的动作。一节课下来,学生既会唱歌了,同时也会歌表演了。欣赏美国作曲家格罗菲《大峡谷》这一作品时,我引导学生创编一个故事情境,一个旅游团队,骑着毛驴在大峡谷中漫步……再让学生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力,配合音乐自创一些动作、表情,然后进行教学。在这个过程中,学生想象力的发挥和情感的调动,都离不开他们的“动作”,我“放开”学生手脚,让他们去做,怎么想就怎么做,并在欣赏音乐时也可以加上身体的律动。

在新课标中将“创造”纳入音乐教育之中,作为音乐教育的一个学习领域,这是我国音乐教育的重大发展。为此创造性的教学对于培养具有实践能力的创新人才具有重要的意义,但是这又不是一朝一夕所能奏效的,需要师生在教与学中坚持不懈的努力。

上一篇:音乐教学中的误区 下一篇:如何上好实习操作课的几点体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