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应努力使自己成为“新型农夫”

时间:2022-07-22 08:18:15

教师应努力使自己成为“新型农夫”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7661(2017)02-0011-02

新课程对教学的要求不同于以往课程的要求,很重要的一点,就是把“为学生终身发展”高度负责的精神,贯穿于教育改革的始终。新课程改革强调课堂教学的有效性,要改变课程过于注重知识传授的倾向,强调形成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使获得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的过程同时,成为学会学习和形成正确价值观的过程。因而在教育教学中,教师应充分尊重学生,信任学生,遵循青少年身心发展的规律,为学生的发展提供有效的服务。教师作为学生学习过程中的引导者和合作伙伴,不仅要拥有“以人为本”、“育人为本”的先进教育教学理念,更要具备育人的高尚的品质和过硬的本领。

“社会发展对培养人的要求越来越高,《教育规划纲要》提出2020年的战略目标是:基本实现教育现代化,进入世界人力资源强国行列,为到本世纪中叶国家基本实现现代化奠定基础。具体要求学生身心健康水平和科学文化素质全面提高,社会责任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显著增强。目前,家长对子女教育的责任和意识越来越强,中国的基础教育发展已经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正从‘有学上’到‘上好学’的发展阶段变。”因而,我认为,新时期的现代教师应努力使自己成为一名“新型农夫”,认真研究教材,研究学生,尊重学生的认知规律和差异,而不应该是一名在固定、统一工业生产流水线上的机械操作师。

一、教师应该像“农夫”呵护庄稼那样爱护学生

农作物生长需要阳光的照耀,雨露的滋润,每播下一粒种子,都需要农夫因地制宜、因时制宜精耕细作、精心呵护。教育像农业,教师应该像“农夫”呵护庄稼那样,以崇高的师德,真心诚意地爱护学生,尊重他们的人格和个性,善于用学生的眼光看问题,了解他们的身心发展和成长规律,并让他们感受到老师的喜爱,并喜爱自己的老师,爱是师生和谐沟通的桥梁,学生会在这种爱的感召下,受到鼓舞,从而信任老师,亲近老师。学生往往是喜欢某一位教师而喜欢他的课。因此多给孩子一点信任,多给孩子一些关爱,让每个孩子都感到教师喜欢自己,要学好这位教师所教的课。能真正“亲其师,信其道”,让个性充分的得到张扬,创新意识得到充分的发挥。

二、教师应该像现代的“新型农夫”了解庄稼一样了解学生

农作物的生长需要合适的养分,农民施肥也需要根据他们的生长特点和需要,按照它的特点合理施用肥料,给予及时的呵护。教师应该像现代的“新型农夫”,在系统科学方法的指导下,运用现代学习理论、教育理论指导自己的教学行为,树立正确的成绩发展观,了解每一个学生的身心发展特征和实际需求,根据不同学生的特点,采取不同的方式进行教育和管理,关注学生的多元智能,注重他们的均衡发展。教师要善于发现学生身上的"闪光点",用他们身上的长处去克服他们的缺点,用积极的心态克服消极的心态。往往教师的一句不经意的赞美,会给学生开辟了另一片天地。准确把握教育的契机,加强教学的有效性,应是每一位教师不断追求目标。

三、教师也应该像农民深耕细作

农作物需要精耕细作。教师也应该像农民深耕细作,认真抓好“教学的五环节”。首先,要像农民精选种子那样精选教学内容,还要深入研究教材,吃透学科标准,精心设计问题情境,从学的视角,认真研究,以期引起学生火热的思考,制造令他们难忘的经历,让课堂充满生命的活力,成为他们学习的乐园;教师更应该精心设计课后作业,注重作业的有效性和针对性;教师还应根据学生的认知特点认真辅导,既注重师生之间的情感交流,也注重学习和生活方面的帮助;教师更应该正确掌握评价的尺度,既注重过程性评价,加强测验的改革研究,更注重对学生,尤其是特殊学生的激励性评价。

四、现代教师应成为“新型农夫”,加强能力提升

教师要努力使自己成为一名“新型农夫”。不一味的追求、强调吃苦耐劳的蛮干作风,摒弃那种不按学生身心发展规律,以牺牲学生的休息时间作为代价的、原始的、广种薄收的“耕作”方式。“教师应是明白人,要认真研究哪些是学生该听、该做、该想、该说的内容”;现代教师应成为“新型农夫”,加强自我教育,自我提升,不断地去充实自己,及时学习先进的教育教学理念,用先进的科学发展观武装自己,深入研究并改进课堂教学,提升自身的专业知识和技能,在给学生一碗水时,自己具备源源不断的长流活水,不仅要让学生能得到一碗水,更要教会学生掌握找到水源的方法和技能。

苏霍姆林斯基曾说:“在人的心灵深处,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就是希望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而在少年的精神世界中,这种需要特别强烈.”作为一名教育者,我们应该尽自己最大的能力去满足学生的这种需要,要想更好的开启学生的智慧。

教育像农业。需要期待,是一种守望,一份信任!每一个学生的成长都有自己特定的人生轨迹,教师应使自己成为“新型农夫”,对每一个学生都充满信任,细心呵护他们的创造热情,积极引导他们沿着正确的人生轨迹前行,让每一个孩子自然健康的成长!

上一篇:培养问题意识 促进主动学习 下一篇:游戏化教学模式在小学数学中的应用探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