肾阳、冠心病、老人三者关系探讨

时间:2022-07-22 06:18:48

肾阳、冠心病、老人三者关系探讨

【摘要】肾阳虚是冠心病发生的根本,老人多肾阳虚。痰浊瘀血痹阻心脉是冠心病发生的必然,温肾阳、通心阳、化浊化瘀是冠心病的重要治法。

【关键词】肾阳虚 衰老 冠心病 温肾通心阳化浊化瘀

冠心病易发生于中老年阶段,年龄越大发病越高、病情越重的趋势。病程中多肾阳亏虚,甚则肾阳衰竭,肾阳虚易致心、脾阳亏虚、痰浊瘀血内生、痹阻心脉致胸痹发生。现代医学主要通过改善血液流变,降低血脂、血液粘稠度等来防治冠心病。

一、肾阳虚是冠心病发生的根本,早在《素问·上古天真论》指出:“丈夫八岁、肾气实、发长齿更、二八肾气盛、天癸至,精气溢泻、阴阳和故能有子……五八肾气衰、发坠齿槁……八八天癸竭精少、肾气衰、形体皆极,则齿发去”。由此可知,肾气与衰老,抗病能力、生殖、骨骼的生长发育、水液代谢、气血盛衰、脑髓、发、耳、齿均有密切关系。随着年龄的增长,头晕、心悸、健忘、腰膝酸软无力,发脱齿动,减退,畏寒怕冷、水肿、气短、气喘,不足以息等肾阳虚衰症状就会出现。肾阳虚则五脏俱虚。心主血脉,神志、肝主疏泄条达,肺主宣肃,脾之健运,均失其职,百病丛生,身体虚弱,人衰老快,且老年人中肾虚者居多,冠心病发生率高,冠心病、肾气虚与老年人之间有着密切的关系,可以这样看,冠心病是肾虚、衰老过程中的一类表现。

二、肾阳虚不能温煦、蒸化、推动致痰浊淤血内生痹阻心脉、阻滞胸阳是冠心病发生的必然。肾阳亏虚、年老体弱、心脾阳不振、各职失司。心阳不振,血脉失于温煦而痹阻不畅,寒凝脉中、心脉瘀阻不通,不通则痛,瘀血则成。脾阳失肾阳温养,后天脾失健运,水湿不能蒸化,阻遏胸阳,则成痰浊。瘀血痰浊内生终致心脉失畅,胸痹产生。有关调查发现淤血征检出率随年龄增大而增加,40-49岁组中高达27.91%,50-59岁组为37.76%,而60岁上组达65.74%,同时血流变学指标与年龄之间确有一定的联系,红细胞比积、维蛋白的含量、血浆的粘度及红细胞电泳时间均随年龄增长而增加趋势[1]。

研究发现血流变指标随着年龄增加而血液凝固性增强,纤维蛋白溶解行为下降,血液呈高凝状态,红细胞变形能力却随年龄增大而降低,严重时使毛细血管阻塞,有效灌注量减少,微循环阻力增加[2]。血管内皮和血小板功能存在不同程度改变,促使血液变凝和血管内皮血栓形成[3]。结果表明:

老年人血液粘稠、凝聚是形成血瘀的前提。衰老的基础是肾虚,肾虚可促进血瘀的发生与发展,反过来瘀血又会加重肾虚,肾阳虚为本,机体血液运行无力,终至瘀血痰浊产生,是造成冠心病发生的重要原因。

三、温肾阳通心阳化浊化瘀是冠心病的重要治法

综上所述,冠心病多由肾阳虚导致机体脏腑功能低下,痰浊瘀血内生,停滞失化,痹阻心脉所致。故温肾阳通心阳,化瘀化浊治法尤其重要。首先肾气虚肾阳虚为本为虚,痰浊、阴寒、瘀血为标为实。经杨培君教授多年研究认为胸痹乃本虚标实之侯,发时标实为急,稳定时肾虚为本为缓。结论其根本在肾阳虚。曾有研究报道用温肾阳通心阳化浊化瘀,心肾同治,治疗冠心病,疗效肯定。如杨培君创立良方“仙人活心胶囊”治疗冠心病260例老年患者,表明其作用无论心绞痛缓解率或是硝酸甘油停减率还是心电图改善方面都是优于对照组。[4]张效科动物实验研究表明温肾阳通心阳治疗能升高雄性大鼠睾酮(t),降低e2/t比值,同时有降低血脂、扩张冠脉等作用。[5]张冰则通过实验证实补肾填精、化瘀通脉中药可有效的调整内分泌,恢复性激素(sh)水平,改善动脉壁雌激素受体(er)密度,维持平滑肌细胞(smc)的合成分泌功能,减轻动脉硬化(as)病理损伤,防治冠心病。提出心肾有着联系,即通过性激素(sh)及其受体来实现。[6]

综上所述,临床中老人、冠状动脉硬化性心脏病与人体之根本动力肾阳之功能关系密切,温肾阳、通心阳、化浊化瘀是治疗根本所在。

参 考 文 献

[1]陈可冀.老年医学在中国[m]湖南科技出版社1989:105.

[2]常仁等.健康老人高凝状态的诊断探讨[j]中华老年医学杂志,993:12(1):41.

[3]朱钦霞.老年前期男性冠心病性激素探讨[j]中华老年医学杂志,981:3(2):8.

[4]杨培君.温补肾气为主治疗老年冠心病的研究[j]陕西中医学院学报,1998:(2):1-4.

[5]张效科.仙人活心胶囊对肾阳虚大鼠睾酮,雌二醇及血脂的影响[d]98020:12-18.

[6]张冰.从性激素及受体看心肾失调在冠心病发病中的意义[j]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1995:(4):30-32.

上一篇:人β?防御素?2在肺癌组织中的表达水平及其临床 下一篇:肿瘤患者应用经外周中心静脉置管的护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