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管圈活动在降低胸引管脱管率中的应用

时间:2022-07-22 05:56:04

品管圈活动在降低胸引管脱管率中的应用

【摘要】 目的:探讨品管圈活动在降低胸引管脱管率中的运用效果。方法:在护士自愿的前提下,成立品管圈小组,用评价法确立目前护理活动中最需要解决的问题,进行现况调查,原因分析,对策拟定,效果确定。结果:护士通过品管圈活动,全体合作,集思广益,使胸引管的脱管率由改善前的6.82%降低至改善后的2.44%。结论:护士自主组成的品管圈活动在降低胸引管脱管率效果显著。

【关键词】 品管圈; 胸引管;脱管率

【中图分类号】R47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8183(2013)11-0346-02

品管圈也称品质管理圈,是指工作性质相近或者相同科室的工作人员自动自发的组织到一起,或由他人将此类人员组织到一起,相互学习,讨论质量管理问题,将患者作为质量管理的中心,每个人都参与到质量管理的过程中[1]。品管圈活动步骤为:制定工作计划、找出科内的问题、确定主题、现状调查、原因分析、掌握改善主题的重点、制定目标、提出对策、对策实施、效果确认。[2]我们将品管圈运用到护理工作中,使护士在工作中获得满足感和成就感,全体合作,集思广益,从而解决护理工作中的难题,本文探讨运用品管圈知识降低胸引管的滑脱率的效果,现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2012年8月―2013年1月,我科胸引管置管共88例,所选患者年龄均为5岁-70岁,病例为心脏、食道、肺癌手术,其中男50例,女38例;脱管6例,其中男4例,女2例。与2013年1月―2013年6月品管圈效果确认的资料进行对比,对比资料亦为心脏,食道,肺癌手术,年龄为7岁-75岁,活动后,4个月的置管数量为92例,男57例,女35例;脱管2例,均为男性。

2 方法

2.1组圈:首先大家自愿组成品管圈小组,民举选举产生圈长。我们圈有圈长一名,辅导员一名,圈员六名,其中主管护师一名,护师五名,护士两名,然后大家利用头脑风暴的方法确定我们圈的圈名,圈徽及圈名的意义。圈长负责对活动进度进行统一管理和安排,辅导员起监督指导作用,圈员则参与每个步骤的实施以及轮流负责每一步骤的安排。每周培训一次,内容有QC 活动原则、内容及所需工具, 包括选题原则、因果分析图、柏拉图、对策表等的运用;活动场地,与活动的方式多种多样,可以在圈员家中,咖啡厅,办公室等等,形式可以是茶话会的形式,也可以是三五两人的小聚会的形式,主要让大家在一种开心,活跃的气氛中进行。

2.2确定主题:全体圈员共同寻找临床护理工作中需要解决的问题,我们确定了七个质控中的护理难题:1.杜绝中夜班口头医嘱执行率2.减少输液三签的漏签率3.减少患者静脉炎的发生率4.督促医生医嘱打印的及时性5.减少病房私用电器的使用率6.提高医生换药后终末处理的依从性7.降低胸引管的脱管率,然后运用评价的方法从圈能力,院方政策,重要性,迫切性等方面,按照优5分,一般3分,差1分,记分评价,最终确定本次活动的主题为降低胸引管的脱管率。

2.3 拟定活动计划:一般一个品管圈活动周期为三个月,但也可根据活动主题的大小,难易适当延长活动时间,我们为了使临床资料更丰富,时间为2012年12月到2013年6月,历时7个月,选题,拟定活动计划书共2周,现状把握,目标设定共2周,原因分析,拟定对策共4周,效果确认4月,标准化及检讨与改进4周,最后进行资料收集整理。

2.4 现况调查结果 我们从病案室调取2012年8月―2013年1月病例资料分析,6个月胸引管共置管88例,脱管6例,脱管率为6.82%。

2.5 大家通过发散思维,头脑风暴的方式找出胸引管脱管的原因。

运用鱼骨图找出小要因:1.导管刻度不清楚,交班流于形式 。2.护士风险意识薄弱,巡视不到位 。3.患者不能忍受疼痛拔管4.躁动不安时,家属没有加强看护致管道自行拔除[3]。5.患者对胸引管重要性认识不足。

2.6 针对原因拟定对策

2.6.1 置管前宣教:宣教内容从四个方面进行:1.置管的流程2.置管后出现的不良反应3.管道滑脱后引起的并发症4.脱管后的应急处理

2.6.2 置管后护理:①做好刻度标记;在胸引管外露1CM处用记号笔标记便于交接及巡视观察。②警示标识;床头安放防脱管的标识卡。③胸引管外露刻度张贴与床头,班班交接;胸引管插管后立即记录插管的刻度,用醒目的卡片记录,张贴与床头,每班交接时必需查看刻度。④护理文书记录胸引管外露刻度;置管后记录置管位置及患者的反应情况,每周2次记录管道情况,定时并进行管道风险评估。⑤新入护士加强高危导管风险意识培训;培训内容主要为1.胸引管的重要性2.胸引管滑脱后的并发症3.胸引管脱管后的应急预案。

2.7 运用80/20原则选定切实可行的对策,进行效果确认。

2013年2月―2013年5月,我们运用品管圈拟定对策进行干预,结果共置管92例,脱管2例,滑脱率为2.17%。

3 结果

采用SPSS17.0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分析,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显示:品管圈活动后,将胸引管的滑脱率从原来的6.82%降至2.17%。

4 结论

品管圈活动通过科学的方法找出并确定护理工作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并有针对性地解决这些问题。[4]通过组员间的相互协作,设定目标,制定对策并实施和进行效果评价等。品管圈活动强调的群体的智慧,小组成员在活动中提高了对护理问题学习,观察,分析及解决的能力[5] 随着社会的进步,护士逐渐“80后”,而参与管理的方式,可以化消极的服从为积极的参与,能收到集思广益而明智的决策的效果,也可以大大降低“80 后”强烈的反抗抵触心理。“80 后”员工本身具有很强的主动性和创造性,推行参与式管理更能调动“80 后”员工的积极性和主动性[6]。我们应通过新的管理方式,解决了护理工作中的问题,让其参与管理,化消极的服务为积极参与,收到了很好的效果,更好的调动护士的工作的积极性与主动性。护士用品管圈的手法降低了胸引管的脱管率,不仅减少了患者重新置管的痛苦,也保证了患者的安全。品管圈这种自愿自发的管理模式值得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 王玉琼,郭秀静,雷岸江,等,品管圈在护理工作中的应用研究[J], 护士进修杂志,2009,24(21):1945-1946.

[2] 张幸国.医院品管圈活动实战与技巧[M],杭州:浙江大学出版社,2010,23-55.

[3] 于冬芳,章玉英,李疆.胃癌术后非计划性拔出胃减压管的原因分析及护理对策[J],护士进修杂志,2009,24(18):1710―1712.

[4] 王秀芳.品管圈活动对住院病人护理工作满意度的影响[J].全科医学,2011,9(4):1090.

[5] 方桂珍,在护理人员中推行品管圈活动的探讨[J],护理研究,2008,12:1103-1104.

[6] 孙秀文,“80 后”员工的特点及管理策略[J],人力资源,2010 ,3(345) :65-66

上一篇:静脉输液反应常见影响因素及护理措施探讨 下一篇:浅谈护患沟通与健康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