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气道湿化方案在ICU人工气道护理中的对比

时间:2022-08-02 01:50:09

不同气道湿化方案在ICU人工气道护理中的对比

【摘要】 目的:探讨两种不同气道湿化方案在人工气道湿化中的效果。方法:对本院ICU收治的64例机械通气患者随机分组,通过观察痰痂形成、气道出血及刺激性咳嗽等指标,分析两种湿化方案的优劣。结果:两组在痰痂形成、刺激性咳嗽等方面有显著差异。结论:糜蛋白酶联合氨溴索是较好的湿化治疗方案。

【关键词】 气道湿化;护理;机械通气

【中图分类号】R156.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8183(2013)11-0321-02

气道湿化是人工气道管理的重要环节,其目的主要是保持呼吸道通畅和预防肺部感染,湿化效果直接影响人工气道的护理。然而,对气道湿化剂和祛痰剂的选择各家报道不一[1],临床上常根据各自经验选择雾化吸入液,且无客观准确的衡量指标。本研究采取随机对照方法,按照本院既往临床经验选取两种不同的气道湿化方案,旨在评价糜蛋白酶在气道湿化中的应用价值,现汇报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2012年1月至2012年12月在我院综合ICU住院的机械通气患者46例,男28例、女18例,年龄16~75(46±3.8)岁。其中重型颅脑损伤20例,急性脑血管病10例,药物中毒5例,其他11例。按入院序号奇偶数分为对照组23例、观察组23例,两组性别、年龄、疾病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均P>0.05)。

1.2方法

1.2.1湿化药物及湿化方法:对照组湿化药物配方为0. 45%的低渗盐水50 ml、氨溴索15 mg配制成稀释液;实验组在此基础加入4000u糜蛋白酶配制成湿化液。

1.2.2湿化方法:气道持续恒温湿化 将不同浓度的盐水溶液经输液器按静脉输液排气法流经输液恒温器(使温度恒定在35~38e),接5-7号头皮针持续气道内滴注湿化液。

1.3评价方法[2]

1.3.1湿化程度:湿化不足:痰液黏稠,量少,不易吸除,肺部呼吸音粗或干;湿化良好:痰液稀薄,量适中,易吸除,肺部呼吸音清晰;湿化过度:痰液呈泡沫状,量多,吸之不尽,肺部大量粗音,或短期内明显增多。

1.3.2气道湿化效果:以痰栓形成(指吸痰时吸出痰痂或痰痂堵塞吸痰管、玻璃接头),刺激性咳嗽(指气道湿化过程中发生连续性咳嗽或呛咳),气道黏膜出血(指吸痰时痰中带血丝或血痰)为观察项目。

1.4统计学方法:采用SPSS 13. 0软件对所得数据进行分析处理,计数资料组间比较采用卡方检验,,以P

2 结果

实验组和对照组在气道粘膜出血情况上统计无明显差异,而痰痂形成、刺激性咳嗽的发生率,实验组明显低于对照组(P

3 讨论

人工气道建立后,气体经导管直接进入肺内,失去了生理上气道的加热、湿化和滤过作用,容易形成痰液潴留,是引起肺不张、肺炎等并发症的重要原因。气道管理是降低肺部感染,保持呼吸道通畅,维持适当肺泡通气,氧气作用及气体交换功能的关键。气道湿化增加痰液水份、稀化痰液,应用祛痰药物、分解痰液达到降低痰液黏弹性、促进排痰的目的。因此,气道湿化是气道管理最重要的部分之一,其目的是维持呼吸道正常功能,保证分泌物引流通畅。

气道湿化方法对气道刺激性小,患者舒适无呛咳刺激感,可减少或避免刺激性咳嗽;因充分湿化了气管内黏膜及痰液,使痰液相对稀薄,易咳出,吸痰管插入深度短,避免吸痰对气道黏膜的反复摩擦及吸痰负压对气道黏膜的损伤,同时减少吸痰次数,明显减少痰痂形成及肺部感染的发生;省事省力,减少了护理工作程序和工作量,减少了交叉感染机会。

氨溴索是一种黏液溶解性祛痰药,能裂解痰中酸性黏多糖纤维,抑制酸性黏多糖在腺体杯状细胞中的合成,增加支气管腺体分泌,刺激腺泡上皮细胞分泌表面活性物质,有利于支气管上皮的修复,从而调节浆液和黏液分泌,降低痰液黏稠度,改善纤毛上皮黏液层的运输功能,使抗感染药物进一步溶入痰液中,可有效避免因长期使用抗生素引起耐药和菌群失调,从而改善呼吸功能,促进患者呼吸道黏液正常分泌,从而减少肺部感染的发生和痰阻形成。糜蛋白又称胰凝乳蛋白酶(Chymotrysin),系从牛或猪胰中提取的一种蛋白水解酶,具有肽链内切酶的作用,可以分解炎症部位纤维蛋白的凝结物,促进血凝块、脓性分泌物及坏死组织的溶化分解,从而净化创面,使肉芽组织新生,促进伤口愈合。在国外,该药在眼科、皮肤科做临床局部应用已被肯定[3]。而作为雾化吸入的药物之一,在临床上广泛用于治疗鼻窦炎、重症肺炎、哮喘等疾病等,也是气道湿化的常用药物。既往的文献多将上述两种药物进行优劣性对比,众说纷纭,莫衷一是。本研究旨在探讨两种药物联合使用后,在气道湿化中的效果。通过对比发现,糜蛋白酶与氨溴索联合使用比单用氨溴索化痰效果更佳,更利于痰液排出,尤其对于本身痰液稠厚的患者,糜蛋白酶的效果体现更为明显。因此,氨溴索联合糜蛋白酶进行气道湿化是一种较好的选择,对于已有肺部感染、痰液稠厚的患者效果更佳。

参考文献

[1] 王建荣,张黎明 韩忠福.不同雾化吸入方案对肺切除病人术后痰液黏弹性的影响[J].中华护理杂志,2003,38(7):500-503.

[2] 徐淑华.0.45%氯化钠、氨溴索在气管切开后气道湿化的应用[J].蚌埠医学院学报,2009,34(9):849-850.

[3] 张艺川.糜蛋白酶临床应用进展[J].亚太传统医药,2007,3(7):94-96.

上一篇:门诊服务中如何发挥优质护理的作用 下一篇:静脉输液反应常见影响因素及护理措施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