钢琴演奏者的心理素质调节与培养

时间:2022-07-22 03:08:44

钢琴演奏者的心理素质调节与培养

[摘要] 钢琴演奏作为一门具有高超技巧和良好心理素质的表演艺术,需要演奏者具有良好的逻辑思维与形象思维并行、平行发展的能力,以及坚强的意志和百折不挠的精神,需要在技术、心理素质、肢体语言、音乐修养等方面进行综合性质的全面培养。演奏者必须具有控制感情强度与变化幅度的能力,能够保持理智的、清醒的头脑进行演奏。

[关键词] 钢琴演奏 心理素质 心理准备

钢琴演奏者的自然条件、乐感等资质很好。平时训练正规、弹奏完整,但是在公开场合、音乐会、比赛的时候总是失常:有的演奏者平时演奏水平并不突出,但上台却很稳。发挥得较好:有的演奏者演奏时稍有干扰。就不知所措,水平发挥大打折扣。这些现象说明演奏者的“心理素质”出了问题。钢琴演奏是一门需要具有高超技巧和良好心理素质的表演艺术。因此我们要研究演奏者的心理素质问题。

一、心理准备阶段

一个成功的钢琴演奏者,除了要有坚强的意志和百折不挠的精神去攻克演奏技术上、音乐表现上的难点,全面、准确、深入地把握音乐作品的内涵外,还必须获得良好的心理素质培养。

1、演奏前的轻松、自然状态

钢琴演奏者是通过自己的高超的演技巧和内心的演绎,把音乐的内在的喜怒哀乐。通过流动的琴声予以准确、充分地展现。其演奏是否能够正常的发挥,依赖于人的自身的整体协调配合,包括大脑思维、心理活动、视力与听力、四肢的相互配合。达到身体各部动作的整体协调,就演奏者心里要有舒适、轻松、自然的状态。因此。在演奏前要避免任何意外的刺激,无论是精神的还是肉体的,应当保持良好的心境及身心的和谐统一,尽可能的使自己的情绪处于安静的愉悦的状态。

2、自信心的培养

自信心是支持演奏者获得成功的基础,是预见自己奋斗目标一定能够实现,并坚定地为之努力拼博的状态,是对自我实力的推动力和爆发力,是演奏必不可少的心理保证。这种自信心不是盲目的自信,它是建立在平时高标准的练习,获得高超的演奏技巧,良好的艺术表现,以及实事求是地自我分析的基础上。演奏前建立充分的自信心能够帮助演奏者勇敢坚定地面对各种挑战,沉着冷静地处理演奏中出现的种种意外。而实事求是地自我实力的界定,对演奏的成功与失败具有一定的心理准备和承受能力。

3、审美感受的积累

演奏者对音乐作品必须要经过从感知到熟悉,从掌握到深化等几个过程。在对音乐作品进行无数遍从整体到局部。从局部到整体各种不同方法的练习。从中体会对音乐的感知。演奏者一方面要攻克技术上的诸多难点。另一方面还要不断的积累和凝聚审美的感受和体验。演奏者平时的演奏和创造热情,在技术的框架内演绎。由此产生一种强烈的表现欲望。钢琴演奏艺术是一门综合的艺术形式。是技术与情感的艺术,演奏者演绎的投入才能给观众以感染力,才能体现音乐的魅力。

4、保持理智、清醒的头脑

钢琴演奏者在演奏中需要强烈的创造热情。需要以自己的激情去感染听众。同时又需要演奏者具有控制感情的强度与幅度的能力,不让激情变成脱缰的野马,破坏了音乐作品整体的和形式美。演奏者在演奏时要做到既能投入音乐。充分表现内心的美感体验,又能客观地倾听自己的演奏,指挥自己的演奏。这就需要演奏者在演奏前保持理智、清醒的头脑,以保证在演奏时能全面地、合理地分配自己的“注意”。

二、心理演练阶段

1、临场的心理调节

在音乐会或考试的演奏时,大多数演奏者会出现不同程度的心跳如快等紧张现象。也叫怯场。因此,演奏者除了要做好演奏前的心理准备外,还要学会临场的心理调节。

首先,在上场前要避开嘈杂的场所,选择安静的地方边活动手指,边读谱,保持手指肌肉的灵活自如,又可以缓解因激动、紧张而造成大脑情绪中枢过度兴奋。同时,用呼吸调节法。以缓慢的、深深的呼吸稳定情绪。消除紧张心理,使自己处于平和、稳定的状态。其次。采用暗示法做心理调节:默念具有针对性的、正面肯定的暗语。如“我感到非常沉着”、“我一定能成功”忌用“不要紧张”、“不要弹错”等消极的词语。许多演奏者实践证明这种暗示是对自我心理施加影响,是坚定信念的有效方法。

2、演奏中的完全投入

从手指触动键盘直至完成最后一个音乐符号的演奏。演奏者要排除一切杂念,努力把由于紧张而引起兴奋中心转移到对音乐体验的兴奋中去,把全部注意力投入到演奏曲目的情感流中去。这个时候最好在脑海里有一种情景显现,就像平时联系那样。琴声在自己的手指下独自的流淌。干扰和心理的压力已经不存在了。演奏者在手指奏响音乐之前,脑子里的音乐已经在流动,在大脑思维的支配下,手指开始工作。曲子的转换是从音乐感受出发的,是音乐在大脑力的影像的展现。冷静思考下一首曲子,让自己的情绪和注意力,从刚才演奏的曲子中转移到即将要演奏的曲子中来。

3、展现和创造热情

根据音乐的需求演奏者的表演应恰当,演奏者对作品恰到好处的演绎,应该与观众的感情需求产生共鸣。演奏者对演奏的音乐作品,在经过长时间刻苦、认真、深入的研究和练习后,已经有了比较准备而稳定的整体感:并且克服了演奏技术上的难点。对乐曲的内涵和情感有了较为深刻的体验和表现能力:在表演的时候就能随时激发、调动创造热情。使演奏者与欣赏者在音乐声中融为一体。同时,演奏者又必须具有控制感情强度与变化幅度的能力,演奏者在演奏中始终要保持理智的、清醒的头脑。演奏者与钢琴就像指挥与乐队关系。要使激情永远保持在美的规范之中,如果创造热情的激发到了忘乎所以,无法驾驭的地步,表演必然走向反面。导致失败。

三、心理素质的培养

1、加强对心理学相关知识的学习

首先,需要多看些有关心理学方面的书籍,搞清楚诸如:什么是心理?什么是心理素质?以及专门的钢琴演奏心理学与心理素质培养训练的资料。以此懂得必要的心理学方面的知识,从而才能摆脱学习中的一些盲目的举动,自觉地科学地有步骤地去进行心理素质的训练。并且运用到实际的演奏中:其次,在教师的指导下的心理素质的训练。因为从事钢琴教学的教师,可以以自身的体会引导你少走弯路:再者,实践与锻炼,多参加音乐会等公开场合的演奏锻炼自己,以及自身的音乐艺术修养的提高。无论是学习钢琴演奏还是其它技能都需要与实际的结合,学会适应各种环境、场所、人群,这就需要平时的积累、磨练和获取各种经验,做到有备无患和心里的驾驭能力。无论是演奏家、教师、学生都需要有良好的心理承受能力,实践早已证明心理素质对钢琴演奏的影响。因此认识和提高心理素质培养显得十分的重要与迫切,因此,我们都应该坐下来认真的学习一点心理学的知识,做一点对钢琴演奏心理学的研究。

2、从心理诸因素着手提高心理素质

钢琴演奏中相关的心理诸因素,主要包括感觉与知觉、记忆与注意、联想与想象、情绪与情感、动机与意志等等。在实施中应该努力做到。钢琴教学的培养与演奏的实际锻炼的相结合,做到有计划、有针对地进行教学和反复的训练。力争尽快的有所突破,以此来引导以后的学习,达到计划的实施与效果的提高。例如:演奏技能与记忆的结合,学生上台演奏时常常会因为背谱而造成中断、抛锚,那就需要从记忆方法的运用,在记忆力的训练上去下功夫。情绪的连续性乐句弹奏特点的结合,大脑思维与音乐的空间想像,有的学生常常因为思想不集中,演奏中杂念干扰而使演奏失败。那就需要明确演奏的目的,端正演奏的动机,培养注意力的集中和有效分配。总之,有的放矢、有针对性的心理训练应当贯穿钢琴学习的全过程。

3、紧张的原因与解决

首先要客观准确的认识你自己的水平,平时在学习中经常出现的问题,分析自己的优势与不足之处。以此来调整自己的心态。其次演奏之道在于自信,要认识自己。要学习最好演奏方法,学习新的技术和理念,不要单纯只是为了表演弹奏钢琴,要充分体现音乐的艺术魅力。再者,在开始演奏前,一定要了解自己的真实的表现方法,曲目的内涵和你的准备工作是否全面,把握作品的内涵与风格特别是与自己的演奏风格的贴切。客观的认识选曲的重要,以及自己对曲目的了解和分析判定弹奏的必要性。科学的选取对自己专业技术提高和艺术表现都有力的作品,争取每次都比上一次好一点,逐步的提高自己的整体演绎水平。确信世上没有什么不可能达到的目标。只要努力。同时要经常的激励自己,让自己变得更坚强、更有勇气。没有勇气永远无所作为的:要有胜利者的心态,以胜利者的心态演奏,这一点是非常重要的:不要太在意和理会别人对自己的论断,自己只要用心做好,从每一次的演奏做起直到成功:敢于挑战自己。遇到困难要勇敢地面对去克服它。演奏者要了解和熟悉所有与演奏相关的内容:作品的风格、曲式结构、调性、节奏、旋律的走向,强弱上的变化控制,乐曲的表现力,这些都要认真反复推敲,反复琢磨。还要全身心地倾听自己的演奏。以便及时调整演奏中的心理情绪,使其音乐达到和谐的美。

每一位成功者的背后都要有一番苦难的磨练和艰辛的路途要走。成功者需要的是坚定和忍耐,需要有迎接挑战的信心和潜能,以及在关键时刻能够爆发最内在的力量,去击败每一个“敌人”。要敢于面对失败的考验。因为每一次失败的背后都在孕育着成功!在心里呐喊!激励自己前进,前进!继续,继续!

总之,钢琴演奏作为一种综合性质的表演艺术形式,获得良好的演奏必须做到逻辑思维与形象思维并行、平行发展。需要在技术、心理素质、肢体语言、音乐修养等方面进行综合性质的全面的培养。特别是平时练习时对心理素质的培养尤为重要,演奏者获得良好心理调节能力,就可以最大限度降低心理因素的负面影响,保证演奏的成功。良好的演奏心理素质的形成,是一个体统的演奏方法的学习与演奏者心理背景的长期磨练和培养为基础的。是建立在良好的科学的教育基础和教学方法上。是建立在日积月累的不懈努力和一种坚定的信念和拼搏的精神。

上一篇:现代景观设计与大地艺术的探索 下一篇:音乐在影视剧中的意义